虚阁网 > 名人传记 > 爱因斯坦 | 上页 下页 |
一九 |
|
爱因斯坦在科学探索道路上不迷信权威,敢于离经叛道,实质就是一种批判精神。爱因斯坦对“神圣的科学知识大厦”持有一种极其严峻的批判态度,凡是他人往往愿意作为事实接受下来的东西,在爱因斯坦看来却似乎难以置信。他总是提出问题,总是不满足,总是在探索,这是对真理的追求。在他70岁生日时他还葆有这种不满足的心情。在他看来,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人,葆有这种心情是很自然的。他认为一个人有没有批判精神,他在人生价值这个天平上的分量是会大有差别的,他对人类进步所作出的贡献也会有根本的差异。正因为这是他的亲身体验,他才告诫青年人要发展批判的独立思考。他说:“使青年人发展批判的独立思考,对于有价值的教育也是生命攸关的。”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对自己持有严格的自我批判态度。 有一次,在宫廷饭店的宴会上,普朗克说到他自己在工作中出错会感到难堪。爱因斯坦笑着说,如果逐渐增长着的知识,不论是自己还是别人达到的,否定了他自己的科学论断,他一点也不会感到难堪。 实际上,爱因斯坦从来不满足于自己的理论而力图探索其弱点,以便找出理论的局限性。他能毫不惋惜地抛弃自己的错误结论。爱因斯坦这样一种积极找错误,不为错误辩解,坚决改正错误的态度,正是一种自我批判精神的体现,也是具有极高境界的科学活动的一种表现。因为这一切正是追求真理所必要的。 爱因斯坦善于从自己的和别人的错误中学习,因而获得历史对自己的肯定。 著名科学家郎之万在向爱因斯坦致敬时说道:“……他很正确地把勇敢和智慧结合在一起;他具有这两种品质,但是他具有正是表明他的天才的那种明智的勇敢。他敢于正视困难,他并不为思想习惯、恐惧和偏见所拘束。正是这种精神,才使得他能够完成如此伟大的事业,并且在对于世界的认识中给我们带来了如此深刻的变化。” 2.科学探索的精神个性 耐得寂寞孤独崇尚宁静 崇尚宁静、偏好孤独是爱因斯坦的个性,他在著述中曾多次表述出他的这一生命的特征。他在宁静中享有一份愉悦,生活中的孤寂伴随着他,他也时时倾吐这种感受。他说: “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接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觉到有一定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而这种感受正与年俱增。” “我虽然鼎鼎大名,但是离群索居,几乎没有什么人事关系,有的就是一大堆信件……” “就我个人来说,我总是倾向于孤独,这种性格通常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发突出。奇怪的是,我是如此闻名,却又如此孤寂。事实是,我所享有的这种声望迫使我采取守势,因而使我与世隔绝。” 离群索居、与世隔绝、孤独的旅客,这些话正成为爱因斯坦生活的象征。 在爱因斯坦年幼时,他是孤独的。别的孩子在院子里玩的时候,他很少参与到游戏中去。15岁在中学里,他是一个受人漠视的孤苦伶仃的人。1936年他回忆自己的大学时代,在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他像一个流浪汉。他心怀不满,也不为人喜欢,同老师的关系搞不好。 爱因斯坦说:“我总是生活在寂寞之中,这种寂寞在青年时代使我感到痛苦,但在成年时却觉得其味无穷。”幼年、青年时的爱因斯坦对孤独感到是一种厌恶、愤懑和痛苦。成年之后,他才从孤独中领受到乐趣,感到其乐无穷。这是一种从孤独走向宁静,从行为上的独特与寂寞走向心灵的安谧与宁静,这是一种执著于事业,避免俗世羁绊的宁静。 在爱因斯坦看来,人生的道路是孤寂的。在他成名之前,默默无闻地在专利局做一个职员;在他成名之后,他离群索居,避免颂扬与赞颂的难堪。就拿在普林斯顿的日子来说吧。他于30年代初定居于这个地方,这里有19世纪仿哥特式的建筑群,有一个著名的高级研究所,他在这个离铁路主线两英里的地方住了22年。他说:“普林斯顿是一个奇妙的小地方,一个古怪的、专讲客套的村庄,里面住的都是些趾高气扬的小神仙。不过,由于摆脱了某些社会习俗,我得以为我自己创造了适于研究、不受干扰的气氛”。他还说:“我们的优雅的普林斯顿又会再一次染上它那温室般的学术气氛。”他还说过,“我现在像个老光棍似的,住在绿荫丛中的一间漂亮的小房子里,还是以昔日的喜悦努力钻研问题”。在德国的时候,他也不时地一个人到乡村别墅住上几个星期,自己做饭,像隐士那样,1933年在比利时也曾避居乡间。爱因斯坦生活上的孤独,他那独享宁静的住所,是与学术的气氛研究、探索连在一起的,因此他感到宽慰与喜悦。 爱因斯坦认为,建造科学殿堂的科学家,“他们大多数是相当怪僻、沉默寡言和孤独的人”。他还说:“首先我同意叔本华所说的,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一个修养有素的人总是渴望逃避个人生活而进入客观知觉和思维的世界;这种愿望好比城市里的人渴望逃避喧嚣拥挤的环境,而到高山上去享受幽静的生活,在那里,透过清新而纯洁的空气,可以自由地眺望,陶醉于那似乎是为永恒设计的宁静景色。” 爱因斯坦所领受到的成年孤独的愉悦,他对宁静的向往是与科学探索,与他那崇高的追求真理的信念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这种宁静与寂寞才不至于是沉闷、空虚,而是充实,积极进取,在这种幽静与纯洁中,他可以自由地眺望那科学的圣殿,可以陶醉于为永恒而设计的宁静景色。 爱因斯坦的科学探索之路是孤寂的。他在创建狭义相对论、光量子理论以及对分子运动论进行探讨时,虽然说研究课题和目标在当时属于物理学研究的主流,但他走的是自己开创的道路,他的探讨使用的是自己创造的方法,仍然是一条孤寂地走向成功的道路。他在创建广义相对论时,这种情形更加明显,连题目和目标都是当时的科学界所未曾关注与留意的,惟有他一个人孑然前行,创造了新的成就,引起了思想界学术界的极大震动。他的前半生在孤寂的探索之路上不懈地追求、前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