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纪实·历史纪录 > 雪龙闯北极 | 上页 下页
六四


  §0808-2(BJ0809)直升机上察冰情,置身人间仙境

  ㈠ 机会从天而降

  直升机马上起飞,请有关人员到后甲板集合!

  我听见这广播,赶紧跑到停机甲板。我知道,这是到加拿大之前的最后一个冰站了。

  从8月8日早上起,我们的船就停在这儿。风很大,雾也很大,小艇放不了,飞机也飞不了,大家都在等着。晚饭后,天放晴了,阳光普照冰面。

  这是一次冰情侦察,主要有首席科学家陈立奇和他的几个助理。我拎着相机,对陈立奇说:“我交给你一个任务……”陈立奇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你甭给我任务,想拍照片跟我上去吧!不过你得跟吴金友说。”

  我差点跳起来,盼望己久的机会就这么到手了!我跑步去找吴金友,有人说,他已到了后甲板。拎着救生衣,我马上又跑到后甲板。陈立奇已经和吴金友说过了,可吴金友说,跟随的记者己定好了四川电视台。

  一个180度的大转弯。我的心情,可想而知。又过了两分钟,机组的徐勤和、齐焕清说可以多挤一个人,“空军司令”胡传功对吴金人说,让任建民上吧。又是一个180度的大转弯!

  直九两排座,共8个座位都坐满了。我只能挤在两排之间,蹲着。秦为稼问我:“你上来老胡知道吗?”他不放心,又用对讲机确认了一下。老胡回答:机长同意了。

  直到飞机起飞,我才放心。

  ㈡ 置身人间仙境

  直升机径自向北飞去。

  向下看,我们的船在冰区边缘,外边是开阔的水面,里面是密密麻麻的浮冰。

  浮冰的形态多种多样。浮冰之间有冰间水道。冰间湖,浮冰表面有冰脊、融池,感觉如同从飞机上看江南水乡差不多,仿佛阡陌交错,有如良田万倾。可以明显看出风的痕迹,冰面上好像一片软软的白沙,被风一吹,凝住了。

  向北飞了约半个小时,一路上冰都很薄的样子,仿佛用一根手指轻轻一搅,就会支离破碎。我担心如果飞机找不着一块可以降落的冰,队员就没法上冰作业,我也就无法拍到作业场面。

  但行家就是付家,俄罗斯领航员伏拉基米尔手握GPS定位仪,不停地在纸上写写划划。飞机开始降低高度,可以看出下面薄冰原来是一块很大的冰,冰间湖很多,造成冰很碎的感觉。秦为稼问领航员:“Old Ice?(多年海冰?)”伏拉基米尔很肯定地点点头:“01d lce !”

  “飞机转了半圈,看准一个较平的地方落下去,触冰后马上升起,移了一下,才落地。副驾驶齐焕清先调机,走了几步,确认没有问题,才把舱门打开。

  康建成马上找到一块雪地, 用手钻取冰样。钻到1.4米深时,有融水渗出,表明冰中间有部分融化。这块冰上有3厘米厚的雪,康建成马上打开密封塑料袋,取出一只洁白的手套,把己断成四截的冰样小心翼翼地装进样品袋,再放到一只箱子里。陈波则用汽油钻测厚度,碎冰渣被带出来,飞出老远。钻了两米,没有到底。

  这时候,我有时间看一眼周围的景色。雪,干净极了,比以前见过的颗粒粗得多,也硬得多。雪层上分布着几米到十几米宽窄不等的融池,其中水呈淡绿色。雪的表面有如轻风理过的细沙,线条柔和细腻。快到晚上8点,极地的太阳亮亮地、斜斜地照过来,每个人的影子都被拉得很长。

  秦为稼说,有没有置身人间仙境的感觉?的确,就像在云中,除了直升机的声音,静极了。捧起一捧水尝了尝,一点不咸,感觉有点甜甜的。我有点渴了,索性连喝了三四口。

  伏拉基术尔也伏下身去尝水,我想拍张照,一脚踩到融池的边缘,左脚滑了下去,赶紧抽身,水沾湿了鞋面。看来往冰面上救生衣不离身,还是对的。

  这块冰位于北纬74度02分,离我们的船大约70公里远。

  ㈢ 发现“作战”目标

  有了这次的经验,再看下面的冰,我也知道,颜色发蓝的是薄冰,发白的是多年积冰。

  飞机往回飞,远远看见雪龙船,如小指甲大小。这时,我们又发现了一块较大的浮冰。飞机又落了下去,康建成拿冰刀挖了挖,表面的雪有7厘米深。他打定上意要带他的小组到这儿取样。

  只停了10分钟就又起飞了。 这儿离雪龙号有6海里。在准备降落时,又有了意外收获:在距雪龙号只有1.5海里的地方,有一块面积不大但很厚的浮冰。“飞机在上面盘旋了一圈,冰上融池也不多,适合联合冰站作业。当即决定,把船开过来,靠到冰边缘。于是,我们找到了两个“作战”目标。

  我本人则已是战斗了一场: 数码相机两张卡都满了,200多张,两个胶卷也一张不剩。下了飞机,两个膝盖蹲得酸酸的,几乎走不动路。后背凉凉的,全湿了。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