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纪实·历史纪录 > 雪龙闯北极 | 上页 下页 |
二九 |
|
§与科学家对话:北冰洋和北太平洋冰交换与中国有何关系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在楚科奇海进行了14个站位的考察。这阶段的考察目的何在,实施的结果如何?我作为人民日报社的记者采访了首席科学家助理。国家海洋局二所副所长赵进平研究员。 记者:进入北冰洋伊始,海冰外缘线偏南开始困扰着考察队。因此,我们只好临时增加14个站位,在楚科奇海中的浅海进行一阵研究。这是不是勺我们当初的计划是不符合的? 赵进平:不是。制定本次北极科考的计划时,临时增加的这14个站位实际是存在的。不过,这些站位位于俄罗斯的专属经济区内,我们向俄罗斯提出过申清,但直到我们出发离开上海时,仍没有得到答复,我们只好不再提及。 记者:那就是说,这些“临时增加”的站位不是“聊胜于无”了? 赵进平:意义非常重大。我们研究的是北冰洋与太平洋的水交换,交换是通过白令海峡进行的,楚科奇海在海峡北口,白令海处在南口,两大洋水团的交换实际上表现为楚科奇海和白令海的水交换。我们原定的那些更靠北的站位,实际上是给俄罗斯人看的,我们的真正目的就是研究这个区域。 记者:在冰海中艰难先进的那些天里,有好几个站位实际上没有到达,会不会影响我们的考察效果? 赵进平:考察队对楚克奇海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已经取得的数据令人振奋,利用这些数据和白令海即将取得的数据,将完全满足研究“北冰洋和北太平洋水交换”主题的需要。 记者:我们还将第二次进入北冰洋,按计划还将在楚科奇海域进行五六天的考察,目的是什么呢? 赵进平:我们北上时,在白令海域沿西经170度北上时,再重复上一次的数据采集过程,做完冰站返回时,第二次重复这一条线的数据采集。那么,我们将获得的是别人没有做过的,很有可能做出世界一流水平的论文。 记者:我们花这么多人才、物力不远万里来考察,不是为了做一篇高水平的论文吧? 赵进平:我们早己指出,研究北极的关键目标是研究全球变化过程,主要是针对全球气候变化。早期的气象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对发生在我们国土上的气候要素的研究。近20年来,气候研究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气候变化是个全球问题,不可能通过对中国局部的研究得到解决。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物质和热量在相当大的和度上调控着气候系统。影响中国气候系统的因素很多,气候和旱涝灾害的变化难以用简单的因果关系来解释,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海洋的变化会导致气候系统的变异。 记者:这么说是不是有点笼统,给人一种大而话之的感觉? 赵进平:具体地说,海表温度是气候研究的主要指标之一。海表温度的变化不仅仅是太阳照射的结果,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大洋环流。海洋中的环流有时被形象地比喻成海洋成海洋中的大河,如果按流量计算,大洋环流比陆地上的河流要强大得多,形成海水浩浩荡荡的迁移。大洋环流携带的巨大的热量(或“冷”量)改变着上层水的温度,从而改变着气候系统。 记者:能不能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赵进平:这样的例子很多,如:位于北纬41度的美国城市波士顿是大西洋沿海城市,冬季的严寒很有名;太平洋沿海城市西雅图虽然位于更高纬度,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成为美国最佳居住城市。原因就在于,来自大西洋北方的拉布拉多寒流直接影响波士顿的气候,而西雅图的气候却由于来自北太平洋暖流的热量而改善。 记者:洋流如何影响中国气候? 赵进平:对中国气候系统影响最大的海区当属西北太平洋。西北太平洋的暖水来自赤道海区,那里强烈的太阳辐则使海水温度超过30度,贮存了大量的热量。在大洋风场的驱动下,赤道海水沿太平洋西边界向两极流动,并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在西边界大大加强,形成流速达每秒2米的强流,就是著名的黑潮,因其高温海水中包含大量营养物质呈墨色内得名。黑潮经菲律宾和台湾沿海之后到达中国海和日本东岸,与上覆的大气发生强烈交换,成为中间气候系统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记者:那么,我们只研究赤道上的的黑潮就可以了,还跑到白令海上干什么? 赵进平:我还没说完。黑潮虽然强大,但却不能向北长驱直入,因为它在北纬43度左右与来自白令海的寒流会相遇。这股寒流名叫亲潮,亲潮与黑潮相比是个小弟弟,流量小得多,名气也不如黑潮大。但是,亲潮那冷森森的高密度海水征服了黑潮,使黑潮与亲潮交汇后不得不转向东方,开始它流向北美沿海的长征。在它流经的浩瀚大洋,遍布着进行战略转移的海水,迫使气候系统作出调整,以适应海洋的流动。而且,这种流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黑潮与亲潮动态平衡、此消彼长的结果,二者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气候系统的变异。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