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纪实·历史纪录 > 雪龙闯北极 | 上页 下页
二八


  §0717-2(BJ0718)临时调整计划,雪龙号离开楚科奇海

  17日(北京时间18日),下午4点23分,雪龙号到达北纬70度28分、西经167度09分。由于冰层太厚,原定的第13个站位无法到达,考察队将此处定为新的第13号站位。作业完毕,雪龙号驶到冰区边缘。

  这几天,雪龙号只能只缝插针。7月14日,雪龙号航行15小时,航程100海里,平均航速6.7节。15日一天断断续续只走了90海上。昨天航行27海里用了16个小时,折合每小时3.1公里,比骑自行车还慢。

  船时7月7日下午7点,北京时间18日下午3点,雪龙号已驶冰区,考察队全体负责人会研究下一步的行动方案。船所处的位置是北纬70度34分、西经166度49分。有可能的方案有两个:一是继续进行第14个站位的作业,这样新增14个站位的作业就全部完成。然后雪龙号东去加拿大,在奥克托亚图克港提前与“全球华人北极行”团队会合。还有一个方案就是南下出北极圈,先进行白令海以渔业资源调查为主的作业。

  半个小时后,考察队召集全体会议,陈立奇宣布,队里已做出决定,调转船头,出北极圈,进白令海,先进行13到15天的作业,然后再回北冰汁。第14站位的作业将重回楚科奇海,在更北的地方进行。

  雪龙号这一去一回,将增加660多海里的航程,燃油也会多消耗100多吨。为什么科考队要调整计划?陈立奇讲了三个原因:

  第一,北冰洋上的冰站和冰缘作业要在具有一定深度的海洋中进行,最浅也要500米。由冰情不好,前一阶段的作业都是在楚科奇海的浅水区进行的。雪龙号破冰能力有限,要到达北纬72度以上深海区域是不可能的。

  第二,雪龙号目前的状况不够理想。雪龙号出发前,进行了几个月的大维护,费用高达800多万。但由于这艘船是苏联解体之际制造的,质量上留下了一定隐患。很多配件己买不到,影响了船的维护。据船长介绍,以出航来已多次发生漏油故障的主推力轴承为例,这根长13米、重50吨的轴承,精度要求在25丝以内。国内船厂根本没有制造能力,甚至拆开后都无法按要求的精度装上。上海没有一家船厂敢接受雪龙号的维修。

  今年11月,雪龙号还将执行中国第十六次南极考察队一船两站的任务。长期处于大强度破冰状态,担心会对船有所损伤。曾坐过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去过北极点的袁绍宏说,他们船的破冰能力是雪龙号的7倍。

  第三,此次,科考队在楚科奇前一阶段的科考已取得了预定的成果。十几个站位的科考取得了一批数据和样本,为一下阶段的考察打下良好基础。按首席科学家助理赵进要的说法,一次专项的楚科奇海科考也不过如此。

  如果雪龙号能顺利再返北冰洋,争取进到北纬74度以上进行海冰气联合作业,从7月中到8月底,首尾两个阶段的冰区考察总时间比最初计划大大延长,应该能达到更好的科学目标。

  全体队员开完会,又将记者们全部留下,专门开了个会,要求大家先不要发稿,因为这是个重大调整,赶上北京周末,还没来得及向海洋局领导请示。如果领导是从报纸上得知计划调整,岂不麻烦?

  当时有记者提出疑问:队反复强调这是个正常调整,如果故意推迟一天报道,会不会反过来引起猜疑?队领导也感到应认真对待,于是拟出了一个“新闻稿”,让大家统一口径: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将开始实施白令海测区科考任务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 “雪龙” 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于7月13日上午10时(船时)穿过白令海。雪龙船进入楚科奇海后。立即展开了全面的第一个测区调查和观测。4天来,完成了14个站位的大洋调查、系留气艇和探空气球的气象和大气化学观测。

  目前,北冰洋海冰分布南界在71°左右。雪龙船自15日进入海冰区后,大都航行在7-8成浮冰中,虽能连续航行,但由于当前所遇到的北极海冰厚度大、硬度高且冰脊较多,船速受到很大的限制,做站的效率也明显降低。

  考虑到楚科奇海测区科考任务基本完成,而目前北冰洋冰情尚无可能实施深水区海/冰/气相互作用考察,因此,考察队对计划测区进行了调整,雪龙船将于7月20日进入白今海,利用15天时间完成白令海测区的海洋环境和生态的综合调查。完成白令海观测任务后,雪龙船将于8月5日前后再返回到楚科奇海北部用3大左右时间完成冰缘区工作。之后,按原计划前往加拿大奥克托亚图克港,与加拿大户外运动协会进行北极考察经验交流。在结束加拿大活动后。于8月17日回到楚和奇海北部北冰洋计划作业区寻找适当位置用9天左右时间完成永久海冰区的联合冰站考察和野外冰雪、海洋站位取样和观测工作。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
  1999年7月17日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