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社会纪实 > 生存体验 | 上页 下页
六九


  §望天上云卷云舒

  1997年的深圳市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研究中的那组数据,曾经深深地困扰着我:为什么这座新型城市的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研究数据高于全国的平均数?为什么精神疾病如幽灵一般,困扰着这个年轻的都市?

  我的手头,有一份女子重病区主任高欢先生在1995年写的一份关于精神疾病的调查。当我向他询问我市精神疾病患病状况的特点时,他将他的这则文字毫无保留地给了我。他的城市抽样框架选择了一个老城区——罗湖,农村抽样框架选择的是龙岗区,在对这两个区仔细调查过后,他得出了以下论据:

  通过与1982年国内12地区调查的社会人口学资料比较,本次调查有如下明显不同:平均年龄较年轻,这与调入深圳者多为中青年人有关;文化程度较高,城市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较多,农村以初中文化程度者为多,高于12地区文化水平,此与移居者的文化素质较高和投入教育的资金较多有关;职业分布不同:从事家务劳动的人较多,这可能是因为经济状况较好,女性不需外出工作有关。从资料中可看出:深圳市精神病患者具有平均年龄小、外来移住者多、文化层次较高、经济水平较好等特点,同时,也具有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东西方文化的明显冲突,心理压力较大、社会支持系统相对薄弱等特征。

  换句话说,这个城市中的商品经济竞争表现明显,与内地人四平八稳的生活不同,人在这种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下容易出现心理状态不稳定,再加上语言和生活环境不同,邻里关系与同事关系并不少。内地亲密,社会支持系统较薄弱,出现问题时只有自己默默忍受,这对于一些心理素质不够健全,性格不佳的人来说,非常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精神问题。

  我想起午夜中与我倾谈的那位本科毕业的女病人,在面临丈夫被抓时的无助与惶惑时,陷入了精神折磨的沼泽。想起在康复科已住7年的一位男病人,他因离异而疯狂地将妻子和她的新任丈夫以及她丈夫的父亲三人活活砍死;想起白日里从来不苟言笑的一位50来岁的女教师,她不得不先后两次住院接受治疗的原因是因为没有评上职称。让人忧虑的是,近年来,具有较高学历与较高社会地位的人患精神病明显呈上升趋势。这些白领人士包括总经理、部门主管。文秘、会计等等,包括许多行业中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也有硕士生。除了社会竞争加剧、心理压力增大的原因外,还有的人不自量力、心比天高,人生目标远在云端,比如提出“四个一”:“一百万存款,一座花园别墅,一部本田小车,一位绝代佳人”,结果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间精神分裂。

  在这里,我们已经触及到了患者得病的原因。说起来,起因是多而复杂的,据介绍,精神病患者中的精神分裂症,属遗传性的精神病,成因不明,病患者都是后天因素导致病发,父母一方如果患有精神分裂症,子女得病的机率是5%,如果父母双方同时患有精神分裂症,子女患病的机率为47%。即便如此,是否能从后天因素中寻求解方呢?

  据我外行的探究,大多数精神病患者有一个共同的主因,那就是遇事想不开,提不起,更放不下。如果在我们生命的航程中,没有为名忙为利忙的困顿,没有荣华富贵的奢求,没有对死亡的恐惧,有的是悠然、淡定、平静与“一闲对百忙”的从容,就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中的徐志摩抒情诗的意境,就如“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佛门中人豁达超然的境界,压塞在我们心头的种种阴影有什么吹不散,化不开的呢?

  世间的事,有些是无可逃避,也没得选择的,但却可以选择你自己应对的态度,认定自我评判的标准,不能让任何外在的因素左右、摧垮你的心理防区。《相约星期二》里的美国社会学博士莫里老人在人生最后阶段,给年轻人讲述了实用的人生课。关于超然,他说:“接受所有的感情——对女人的爱恋,对亲人的悲伤,或像我所经历的由致命的疾病而引起的恐惧和痛苦。如果你逃避这些感情——不让自己去感受、去经历——你就永远超脱不了,因为你始终心存恐惧。你害怕痛苦,害怕悲伤,害怕爱必须承受的感情伤害。”“可是一旦投入进去,沉浸在感情的汪洋里,你就能充分地体验它,知道什么是痛苦,什么是悲伤。只有到那时你才能说,好吧,我已经经历了这份感情,我已经认识了这份感情,现在我需要超脱它。”正视它,并且勇敢地去感受和经历它,是一个智者与勇者的所作所为,是任何风浪也无法摧毁的巨人。

  在中国,有许多劝世文一类的俗语。谚语,开导人们跨越灾难、痛苦、挫折、艰辛,诸如“人生不如意常八九”、“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等等。中国有许多文人在红尘中依旧超脱、豁然。那个被罢黜、流放到岭南之地的苏东坡,竟然高吟“不辞长作岭南人”,令人敬佩不已。他外出游玩,突然间风雨大作,同游者莫不惊惶失措,他却从容淡定,并写成《定风波》一词,末句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我们的路上,突遇风雨是常事,让我们时时吟诵《定风波》吧!

  打工三天,作为康宁医院建院以来第一个深入到三重铁门后探访精神病患者的新闻工作者,第一次残酷地看到了精神疾病发病时的颠狂与治疗时的痛苦、麻木。当我重新走在深南大道无比亮丽的南国阳光下,我想起精神病院医生的呼吁:理解、关注精神病患者这一精神残疾的群体,也注重。加强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安全”。利用哄骗、造谣等手法,诽谤我妇产科的声誉,将病友带到个体诊所。对此情况,希望广大女病友提高警惕,切勿上当。

  “医托”究竟要把病人拉向何方?

  有位略知一二的医生告诉我,要了解“医托”的行动,不妨到罗湖口岸出境处,那里,也分散着部分“医托”。

  下午1点30分,我拿着记者证混进了入境的人群,先走进出境大厅二楼,再从二楼大摇大摆地走出来,顺着熙来攘往的人流步出大门,想看看有没有“拉客仔”会“看上”我?

  大厅外阳光灿烂。密密匝匝的人流涌出门外,马上就分散在口岸前四通八达的通道上。距离大厅仅有三四米的地方,站着一堆堆翘首观望的人群。原先我一直以为这些人是来接送香港亲友的。其实,他们是各种各样的生意人。有的拿着一叠酒店与招待所的资料,边看人边散发;有的是等你走进问你换不换港币;还有的是拉远途客去东莞等地的的土司机。我皱着眉头,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十足一个痛苦的病人。

  “小姐,是不是来睇病(看病)的?”见我在出境门口左顾右盼,一位瘦削的广东本地男人和我打招呼。他皮肤黝黑,个头仅有1米60左右,拖着一双断了几跟带子的凉鞋,上身穿着棉质背心,下着一条黑短裤,头发剪得很怪,全部耸起,如同一个小刺猬。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