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历史纪录 > 人民记忆50年 | 上页 下页
四一


  §1956年:必由之路

  “我从没有见过别的国家,可以这样自由呼吸……”

  ——摘自50年代在中国流行的苏联歌曲《我从没有见过别的国家……》

  到1956年初,对城市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的合作化运动已全面进入了高潮。

  “跑步进入社会主义!”这是工人、手工业者、店员(那时还没有第三产业一说)、战土和资本家们发自内心的喜悦呼喊。1月15日,并非是一个国家节日,但天安门广场却比过节还要热闹。到处是飘扬的红旗,到处是欢乐的人群。人们聚在伟大首都的中心地带,一起高歌星舞,同心欢庆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辉煌胜利。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庆祝方式,高跷、跑驴、小车会、腰鼓在广场上表演得无比起劲。到处是感人的场面:62岁的老大妈杨菠氏,是个小脚女人,牙也掉了,眼神也不济了,可是她却穿着最好的衣裳来参加庆祝,老人家年轻时也曾赶过许多庙会,见识过许多热闹场面,可是她一生中经历过的所有庙会的总和加起来,也赶不上天安门庆祝盛况的一半啊!她自豪地牵起衣襟,对着人们说:“瞅见我这身儿(新皮袄)了吧,都是毛主席给的!”——忽然间,拥挤的人们腾出一条道,浓妆艳抹、喜气洋洋的歌剧队踩着鼓点走过来了,演员们唱的是根据李季长诗改编的民族小歌剧《王贵与李香香》:

  三里铺开了丰收花,王贵和李香香结婚啦。

  人群“噢……噢……”地喝起彩来,这是中国民众对爱人当众亲热的典型反应,透着纯朴的幽默和戏谑。今天的歌剧表演,演员格外的与以往不同,饰王贵的男子是北京益昌帆布工厂的经理王先生,而扮演李香香的年轻女性也是一位资本家的太大。这两位男女主角舒展着歌喉:

  老狗你不要逞成风,
  大风要吹灭你这盏破油灯!
  我王贵死了不要紧,
  千万个穷汉后面跟!

  没有人怀疑他们真诚的喜悦,没有人怀疑他们在17000位北京工商业资本家中的代表性。他们真心地感谢着毛主席教导他们认清了前途,使他们在伟大的社会主义时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在20万人的欢呼声中,实业界代表登上天安门,向毛主席呈上大红的喜报。“毛主席万岁”的呼声响彻云宵。

  人群中,“改造企业,改造个人”的标语格外醒目,资本家们庆祝着公私合营的伟大胜利,也庆祝着崭新人生的开始:从此以后,他们也是自食其力的新中国劳动者了。好几位资本家在微薰的幸福中联手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兴高采烈跳龙门,
  一心要做劳动人。
  向前奔走齐协力,
  共产主义万岁春!

  欢庆活动一直持续到深夜,王府井大街灯火辉煌,鞭炮声不断,而天安门上空也升起了礼花。柳亚子的诗句:“火树银花不夜天”,后来被上海的电影工作者采用为一部表现公私合营伟大改造的电影名字——《不夜天》,确实,“火树银花不夜天”正是这一太平盛景的写照。

  * * *

  一周后,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也开始了更大规模的庆典。春雨潇潇的上海市,约50万人在南京路,淮海路和北四川路载歌载舞,庆祝社会主义时代的开始。也许是这座“东方巴黎”艺术趣味与北京有所不同的缘故,除了解放区传统的秧歌舞外,引人注目的还有漂亮的彩车,装扮成园艺师和工程师的少男少女,歌咏队中,“我从未见过别的国家,可以这样自由呼吸……”的旋律格外响亮。这是一首本年度最流行的苏联电影插曲,抒发了一个美国黑人艺术家在红场上的喜悦和自豪的心情。

  上海人在庆祝这一伟大的国家改造时,也忘不了以他们的精明来阐释公私合营与家业兴旺的必然联系——静安区篮球馆外正在演出有关“老三代”和“新三代”的活报剧。“老三代”自然是一个悲凉凄惨的场面:拿着算盘的祖父、提着鸟笼的儿子,挽着讨饭篮的孙子苦着脸,在戏台子上踉踉跄跄,走向一条没有希望的败家之路,他们狼狈不堪的模样逗得观众哈哈大笑;而扬眉吐气的“新三代”则象征着新生工商业者的光辉未来:祖父读着《社会发展史》,认识到剥削制度的可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在彷徨中看到了光明;儿子捧着《公私合营申请书》,毅然向社会主义道路大踏步前进;而穿少先队员制服、扎红领巾的孙辈们拿着书包和和平鸽蹦蹦跳跳,他们自然是世界的希望、新中国未来的建设者。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