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现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上页 下页
工农兵群众诗歌创作(1)


  工农兵群众诗歌创作,是解放区群众性文艺活动的一个活跃的部分。较之解放区群众的戏剧创作,数量要更为丰富,形式也更为多样。这些作品都是工农群众在翻身解放斗争中和子弟兵在激烈的战斗中创作出来的。虽然由于锤炼不够,一些作品显得比较粗糙简单,但它们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都是出于作者的切身感受,因而真挚朴实、生动感人。有的作品简炼而又形象,艺术水平较高。在我国,民歌本来有着悠久的传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又产生过大量战斗性艺术性都比较高的革命歌谣。

  到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在毛泽东同志《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根据地各级党政机关和专业文艺工作者高度重视文艺的普及工作,群众诗歌创作活动得到了更好的组织和指导。比如,一九四四年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时,周扬、丁玲、艾青等就曾对民间歌手和艺人孙万福、拓开科等的作品和创作经验,作过专门的介绍和总结(注:这些文章收入《民间艺术与艺人》一书)

  晋察冀边区太岳军区还召开过“群众翻身诗歌座谈会”(注:该报导见荒煤编《农村新文艺运动的开展》一书),讨论总结了群众诗歌创作经验,表扬群众歌手,号召专业文艺工作者向他们学习。一九四七年五月一日,内蒙古自治区在党中央关怀下正式成立。自治区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广大人民的口头创作,先后搜集出版了《内蒙民歌集》、《东蒙民歌集》的蒙、汉文本。在部队,枪杆诗、战沟诗、诗传单、快板运动等,都是在党组织领导下推广、普及、发展起来的。所有这些,都为群众性诗歌创作的蓬勃发展和收集保存创造了条件。

  群众诗歌创作在农村主要是表现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和边区民主建设。这些政治斗争使广大解放区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党的领导下,受压迫的农民群众挣断了封建枷锁,第一次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他们的压迫者面前站起来,向旧社会和旧势力发出有力的控诉,展开坚决的斗争。在诉苦会上,斗争会上,他们往往用诗歌作为武器,控诉旧社会和地主阶级的罪恶。

  在当时,他们并不是想到写诗;也可以说,由于他们把压在心底的话倾诉了出来,这些话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也就发而为诗。象《赵清泰诉苦》(收入中国人民文艺从书《东方红》)就是最典型的一首。据说在翻身诉苦会上,“赵清泰哽咽不能成语;他不是在说话,而是在唱,在哀歌,一字一泪,是痛苦,也是愤恨,直诉到晕死过去,情况非常动人”。他面对阶级敌人,悲愤得肝肠欲裂;由于翻身斗争,他又感到欣喜欲狂,所以唱出了发自肺腑的声音:

  同泰会呀!
  吃人虫呀!
  真可恨呀!
  你逼死我九口人呀!
  今天反了同泰会呀,
  明天打了我黑枪也甘心呀!

  又如《揭开石板看》(见同书),和《赵清泰诉苦》的热烈感情相比较,显得十分冷静,却以生动贴切的比喻,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封建地租剥削制度的罪恶,表现了农民对地主阶级的强烈憎恨:

  集镇观(道士庙)
  好地方,
  松柏树长在石板上;
  揭开石板看,
  长在穷人脊背上。

  此外,象《进了地主门》、《短工》、《印子钱》、《翻身说理》等(均见《东方红》),也都是揭露地主阶级,控诉黑暗社会的诗作。

  在农民群众的诗歌创作中,还有很大部分以极大的热情表现自己翻身的喜悦,歌唱新生活,歌唱共产党,歌唱人民领袖和人民军队。其中《移民歌》就是较为突出的一首。《移民歌》开始由陕北佳县民间诗人李有源用“白马调”编了第一段(即后来《东方红》的头四句歌词);以后佳县组织移民队南下,李的侄儿李增正担任移民队副队长。出发前,李有源、李增正和大家在第一段的基础上继续往下编,遂成总共九段的《移民歌》。

  在些基础上,后来又经文艺工作者加工而成《东方红》,其第一段完全按原貌保留下来,不但在全国为老幼所熟悉,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为许多人所知道。作品运用朴素形象的民间语言,传统的比兴手法,抒发了人民群众热爱党和毛泽东同志的真挚感情,歌颂了开天辟地的人民革命胜利的新时代的到来。除此以外,《十绣金匾》、《十二月唱革命》、《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等都用民歌手法反复说唱,歌颂了共产党和革命领袖。《古树开花》更是以农民自己的简朴语言,浑厚有力地讴歌共产党对边区的好领导:

  边区人民都一心,
  古树开花耀山红。
  千年的古树盘了根,
  开花结子靠山稳。
  延安附近地气宽,
  八路军占的米粮川。
  毛主席领导老百姓,
  丰衣足食不困难。

  在内蒙西部的鄂尔多斯草原上,蒙古族人民抗日战争时期就创作了歌颂了八路军的民歌。一九四七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蒙族民歌创作更形活跃。骑兵战斗功臣王青山的母亲宝勒高,在送子参军的大会上唱出了《送子出征歌》,用传统民间祝词的形式表现了蒙族人民对革命胜利的期望和信心,情深意长,相当感人。都古尔苏荣的诗歌《我们的骏马》,生动地描述了翻身的蒙族人民努力生产,以军马支援解放战争的热烈情景。

  反映解放区农村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的一首好诗,是《选好人》。作品用简洁的语言,抓住解放区民主生活中“豆选”这个十分独特而又意义重大的事件,表现了新社会新制度的优越和群众内心的喜悦:

  金豆豆,银豆豆,
  豆豆不能随便投,
  选好人,办好事,
  投在好人碗里头。

  这是中国解放区农村民主生活的生动写照。另外,《帮助抗属去打场》、《妇女们,生产忙》也都真切动人地再现了农村热气腾腾的生活面貌。前者抒情地写道:

  秋风起,
  谷子黄,
  家家户户收成强!
  互助组,
  来帮忙;
  有妮子,
  有婆娘,
  七手八脚打上场,
  抗属老刘喜洋洋!
  后者欢乐的唱道:
  春天里来百花香,
  妇女们,生产忙:
  闹养种,又开荒,
  妇救会里好主张。
  纺纱生产度灾荒!

  解放区的农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了长期的斗争,经受了长期的革命实践和革命教育,革命的思想基础是坚实的,文化艺术上也接受了较多较好的影响,因此,反映在诗歌创作上便显得成熟老练,批判旧世界尖锐的力,生动地揭示了旧世界没落的必然性;歌颂新世界豪迈坚定,形象地展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必然胜利的前景。在艺术上,想象丰富,比喻巧妙,形式活泼,语言朴实有力,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总之,从内容到形式,都表现出从封建制度下解放出来的农民群众歌唱艺术的新特点。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