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现代文学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上页 下页 |
新秧歌运动和新歌剧创作(2) |
|
晋察冀的阜平高街村剧团,在专业文艺工作者的协助下,编写了大型剧目《穷人乐》,从一九二四年的大水灾写到一九四四年的大丰收,表现了他们自己通过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从苦难走向解放,“前截黄连后截甜”的历程。作品虽然比较粗糙,各个部分之间也不够匀称,但富有生活气息,洋溢着劳动人民敢于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坚韧信念和战斗激情。全剧宛如一幅历史画卷,气势磅礴地展现了现代中国农村曾经走过的道路。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于一九四五年二月发出《关于阜平高街村剧团创作的〈穷人乐〉的决定》,肯定“这是我们执行毛主席所指示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新成就”,“实为我们发展群众文艺运动的新方向和新方法”(注:《晋察冀日报》1945年2月25日),以《穷人乐》为榜样,推动农村剧团的工作。 在部队,新秧歌运动也同样引起强烈反响。延安联政宣传队编写的秧歌剧,是当时比较优秀的剧目。战士也编写了《浪子回头金不换》、《打义井》等短剧。本来,人民战士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和这种流行于农村的民间艺术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新秧歌在部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们要据部队的特点和需要,改变了农村秧歌比较缓慢柔和的音乐节奏,在秧歌剧中注意吸取较多的活报、话剧和歌剧的成份,把这类戏剧形式称为“广场歌舞活报剧”或“广场歌舞剧”。 稍后,随着解放区从农村扩大到城市,新秧歌运动也从农村扩展到城市。虽然秧歌对于城市工人、学生以及各阶层居民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秧歌舞和秧歌剧却构成了新解放城市最初的戏剧活动的主要部分。他们几乎都是用这种来自农村的戏剧形式,描绘刚刚到来的新生活,表达自己迎接解放的欢悦心情。象大连的《二毛立功》、天津的《工人解放》、北平的《好夫妻》等秧歌剧,都是最初出现的较好的工人创作。 四十年代中后期出现在解放区的这场声势浩大的新秧歌运动,是实践文艺的工农兵方向的重大成就,在现代文艺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新文学运动从一开始就显示出要使文学与人民结合起来的历史趋向。可是,长期以来,新文学始终没有能普及到劳动人民中间去。这个事实,在戏剧和农民的关系上暴露得最为突出。戏剧本来是一种最有群众性的艺术体裁,然而实际上新的戏剧却与广大农民隔绝,而旧的戏曲则在各地农村占领阵地,有着深远影响。毛泽东同志说过:“农民——这是现阶段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又说:“所谓大众文艺,……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注:《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横排本第3卷1027页) 新秧歌运动正是主要在解放区农村展开,并且以农民为主力的一场革命戏剧运动。这些活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深度,实际了新文艺在农村的大普及,新文艺与群众——主要是广大农民——的结合,创造了名符其实的大众文艺。就扩大新文艺的阵地和缩小旧文艺的影响而言,它在现代文艺运动史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 新秧歌运动无论在探索旧戏曲改造利用与新戏剧发展的关系方面,革命的思想内容与传统的戏曲形式的和谐处理方面,专业的文艺工作与群众的业余文艺活动的结合方面,以及发掘、采用、改造、发展民间文艺形式和加强艺术的民族化群众化方面,都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这是新秧歌运动的重大历史功绩。 在新秧歌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作品,数量是极其惊人的。其中,有专业文艺工作者的,也有工农兵群众的;后者占多数。当时,就有人认为“群众究竟创作了多少新秧歌,这个我们是无法统计,而且也很难估计的”(注:张庚:《〈秧歌剧选集(三)〉序》(1946年张家口版))。但是,由于群众创作往往采用幕表戏的方式,没有正式的演出脚本,当时虽然发挥了积极的宣传鼓动作用,事后能够流传下来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就现存的秧歌剧剧本来看,它们的题材和主题都较为宽广多样。 新秧歌运动是和大生产运动同时兴起的。所以,宣传生产劳动,成为最初不少秧歌剧的共同主题。被人们称为“第一个新的秧歌剧”(注:张庚:《〈兄妹开荒〉说明》,见《秧歌剧选集(一)》(1946年张家口版))的《兄妹开荒》,就是由憨厚朴实的哥哥和爽直泼辣的妹妹边歌边舞,反映边区大生产运动中热气腾腾的劳动场面的。紧接着出现的《一朵红花》(周戈作)(注:柯蓝、郭新民、沈霜的《女状元》,是根据此剧改编的,情节基本一致)、《动员起来》(延安枣园文艺工作团集体创作)(注:此剧得到陕甘宁边区1944年春节文艺奖金特等奖)和取材于真实事件的《钟万财起家》(延安军法处秧歌队集体创作)等,或者表彰劳动英雄,或者批评和改造二流子,有的还宣传变工互助的好处,都围绕着劳动这个中心命题。镇原五区二乡改编的《小放牛》,响亮地唱出了“这个世界工农来造,工和农应该做主人”的歌声。 这些剧作,不只是从思想上突出了劳动光荣,而且常常直接表演劳动生产的过程,用欢乐的舞蹈将劳动诗化。在历来的文艺作品中,还从来没有象这些秧歌剧那样,用富有诗意彩的笔触,描绘劳动,表现劳动的美和劳动的意义的。这种文学现象,和劳动本身在根据地的实际生活中以及在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心目中得到了它应有的崇高地位,和劳动人民终于成为生活的主人,正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新的生活的伟大变化,是完全一致的。 内容和主题同样与根据地正在发生的社会变革密切地联结在一起的,还有那些抨击封建迷信的旧习俗、提倡民主科学的新风尚的秧歌剧。由于根据地大多建立在从经济基础到意识形态原先都十分落后的农村,新旧两种势力的斗争,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得极其激烈。自己就生活在这种冲突的漩涡中的农民群众,更喜欢在作品里进行移风易俗的宣传。象《买卖婚姻》、《小姑贤》、《算卦》、《神虫》和《回娘家》等剧,从剧名就可以看出,笔锋都是指向婚姻制度家庭生活中的专制主义和算卦敬神之类的迷信活动的,揭露这些在长期的封建宗法社会中形成的旧风俗旧习惯如何继续毒害群众。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