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郑振铎 > 中国俗文学史 | 上页 下页 |
第十四章 清代的民歌 六 |
|
“道情”之唱,由来甚久。元曲有仙佛科;元人散曲里复多闲适乐道语。道家的词集在《道藏》里者不少。曲集亦有《自然集》等。到清代,“仅存时俗所唱之《耍孩儿》、《清江引》数曲”(《泗溪道情自序》)。而郑燮、徐大椿、金农诸家却起而复活了这个体裁。或创新曲,或循旧调。金农所作,已离开“道情”本旨很远。郑燮最得其意。徐大椿所作,以教训为主,也还近之。今仅引述郑、徐二家之作。郑燮道情,传唱最广。乾隆中,厉鹗附刻之于乔、张小令之后。把世情看得凉淡无聊之至,而以个人的享乐为主,所谓安贫乐道,无荣无辱,便是其宗旨。这样的人生观,在贵族文学和平民文学里都同样的占着势力。 郑燮(1693-1765),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37岁时作“道情十首”,是他真实心境的反映。 金农(1687-1764),清代书画家。字寿门,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扬州八怪”之一。工诗、长书法、善画梅竹。曾取用道情形式写过一些作品。 厉鹗(1692-1752),清代文学家。字太鸿,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浙西词派、宋诗派主要作家。著有《樊榭山房集》等。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老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夹绿槐,茫茫野草秋山外。丰碑是处成荒冢,华表千寻卧碧笞,坟前石马磨刀坏。倒不如闲钱沽酒,醉醺醺山径归来。 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兔葵燕麦闲斋供。山门破落无关锁,斜日苍黄有乱松,秋星闪烁颓垣缝。黑漆漆蒲团打坐,夜烧茶炉火通红。水田衣,老道人,背葫芦,戴袱巾,棕鞋布袜相厮称。修琴卖药般般会,捉鬼拿妖件件能,白云红叶归山径。闻说道悬岩结屋,却教人何处相寻? 老书生,白屋中,说唐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庵,教几个小小蒙童。 尽风流,小乞儿,数莲花,唱竹枝,千门打鼓沿街市。桥边日出犹酣睡,山外斜阳已早归,残杯冷炙饶滋味。醉倒在回廊古庙,一凭他雨打风吹。 掩柴扉,怕出头,剪面风,菊径秋,看看又是重阳后。几行衰草迷山郭,一片残阳下洒楼,栖鸦点上萧萧柳。撮几句盲辞瞎话,交还他钱板歌喉。 邈唐虞,远夏殷,卷宗周,入暴秦,争雄士国相兼并。文章两汉空陈迹,金粉南朝总废尘,李唐赵宋慌忙尽。最可叹龙盘虎踞,尽销磨燕子春灯。 吊龙逢,哭比干,羡庄周,拜老聃,未央宫里王孙惨。南来薏苡徒兴谤,七尺珊瑚只自残,孔明枉作那英雄汉。早知道茅庐高卧,省多少六出祁山! 拨琵琶,续续弹,唤庸愚,警懦顽,四条弦上多哀怨。黄沙白草无人迹,古戍寒云乱鸟还,虞罗惯打孤飞雁。收拾起渔樵事业,任从他风雪关山。 风流家世元和老,旧曲翻新调。扯碎状元袍,脱却乌纱帽。俺唱这道情儿归山去了。 徐大椿字灵胎,吴江人,作有《泗溪道情》和《乐府传声》。他是一位音乐家,自己会作曲。所以他愤于时俗所唱之道情“卑靡庸浊,全无超世出尘之响”。便“即今所存《耍孩儿》诸曲,究其端貌,推其本初,沿其流派,似北曲仙吕人双调之遗响。乃推广其音,令开合弛张,显微曲折,无所不畅。声境一开,愈转而愈不穷,实有移情易性之妙”(自序)。但其谱今已不传。他的《道情》,题材甚广,但多半还以教训为主。兹录其数曲于下: 读书乐 要为人,须读书。诸般乐,总不如。识得圣贤的道理,晓得做人的规矩。看千古兴亡成败,尽如目见耳闻;考九州城郭山川,不必离家出户。兵农医卜,方书杂录,载得分明;奇事闲情,小说稗官,讲的有趣。读得来满腹文章,一身才具。收了心省得些妄念淫思,束了身断绝那胡行邪路。这是读书的乐。更说那不读书的苦:记姓名,写不出赵李张王,登账目缠不清一三四五。听见人说故事,颠颠倒倒,记了回来;听见人论文章,急急忙忙,跑将开去。更有那有钱的闲不过,只得非嫖即赌。到后来败了家私,遭了刑戮,我见他不但心情惨戚,又弄得体面全无。 时文叹 读书中,最不齐,烂时文,烂似泥,本来原为求贤计,谁知变了欺人技。看了半部讲章,记了三十拟题,状元塞在荷包里。等到那岁考日,乡试期,房行墨卷,汪汪念到三更际。也不晓得“三通”“四史”是何等的文章,也不晓得汉祖唐宗是那样的皇帝。读得来口角离奇,眼目眯萋,脚底下不晓得高低,大门外辨不出东西。更有两个肩头,一耸一低,直头吃了几服迷魂剂。又不能稳中高魁,只落得昏沉一世。就是做得官时,把甚么施经济!得趣的是衙役长随,只有百姓门精遭晦气。劝世人何不读几部有用经书。倘遇合有期,正好替朝廷出力。若遭逢不偶,也还为学校增辉。 泛舟乐 驾扁舟,水上飞,活神仙,不让伊。东西来往无拘系,琴书宝玩凭缘寄,衣裘饮馔诸般备。到春来绿柳环堤,红桃映水,锦帐千层逐处迷。到夏来萍花随橹,荷香扑鼻,满天凉雨挂虹霓。到秋来菰蒲藏雁,芦花映月,远浦渔歌绕钓矶。到冬来千山霁雪,披裘小酌,玉树琼林两岸垂。楼台城郭朝朝异,名山巨壑随时憩。更希奇,百里家乡,一望云迷。只半夜轻风,两幅征帆,一枕黄粱未已,朦胧地听说道:老子归来,似稚儿口气。推蓬看,已到我草堂西。 游山乐 到山中,便是仙。万树松风,百道飞泉。更有那野鸟呼人,引我到僧房竹院。异草幽花香入骨,奇峰怪石峭嶙天。一步一回头,景象时时变。越走得路崎岖,越骗得精神健。到了那山穷水转,又是个别有洞天。清风吹我尘心断,不知今夕是何年。遥望着牧竖樵夫,洗足清泉。与他言,竟不晓得唐宋明元。直说到日落虞渊,借宿在草阁茅轩。雨前茶浇一碗青晶饭。抬头看,只见藤萝月却挂在万峰尖。 吊何小山先生 萧瑟秋风,木落寒江,典型云谢,非为私伤。想先生博雅胸肠,炯炯目光,把亡经僻史,疑文奇字,考究精详。不论夏鼎商彝,唐碑宋画,真与赝,难逃鉴赏。普天下文人,那一个不问小山无恙。到今朝耆旧云亡,空了襄阳,许大一座苏州,又少个人相撑仗。想生前也有怕他说短论长,也有怪他骂李呵张。从今后,倘有那年少猖狂,铜臭鸱张,有谁人再管这精闲账?今日里,鸦叫枯杨,月照空梁,只有半部校残书,摊在尘筵下。如此凄凉,任你旷达襟怀,也不禁泪洒千行!况我半世相随,一朝永诀,落落狂生,向谁人更觅知音赏?思量只得谱一首商调道情词,代做招魂榜。望先生来格来临!呜呼尚飨! 题山庄耕读图 祖父儿孙,聚首一堂,免不得做一首道情词,教尔曹都来听讲。我是个朴鲁寒儒,有甚么相依傍。除非是奋志勤修,方能像个人儿样。因此口不厌粗粝糟糠,身不耻敝垢衣裳。打起精神,广求博访。有时敦诗说礼,有时寻蓍采药,有时征宫考律,有时舞剑轮枪。终日遑遑,总没有一时闲荡。严冬雪夜,拥被驼绵,直读到鸡声三唱。到夏月蚊多,还要隔帐停灯映末光。只今日,目暗神衰,还不肯把笔儿轻放。难道我对尔曹说谎。今日里置个山庄,造座书堂,雇几个赤脚长须,种植些米麦高粱。你若是吃饱饭,东游西荡,定做些败坏身家的勾当。所其无逸,稼穑艰难,这两句载在《尚书》上,怎么不思量?断不可矜才炫智,也不望身显名扬。只要你谦恭忠厚人皆敬,节俭辛勤家自昌。才守得这几亩稻田,数间茅舍,年年岁岁,徐姓完粮。 道情的作用,至灵胎而大广。但究竟还以劝世为主。经了乾隆“十全老人”的时代,清室渐渐的衰弱下去了,变乱不断的来。鸦片战争之后,不久,便来了太平天国之乱。同时,便有了英法联军陷北京的事。自此以后,海禁大开,中国的古老的社会的基础根本的发生了动摇。像道情的那样情调的东西便永远不再会有人去写作了。崭新的描写变动的大时代的东西,不久便起来。不仅旧的正统文学被抛弃,即旧的所谓通俗文学也渐渐的显得不合时宜了。故“五四”运动,不仅结束了正统文学的历史,同时也结束了通俗文学的历史。而要把它们重新的估定价值。 参考书目 一、刘复、李家瑞编:《中国俗曲总目稿》,中央研究院出版。 二、李调元编:《粤风》,有《函海》本。 三、《时尚南北小调万花小曲》,有乾隆间刊本。 四、王廷绍编:《霓裳续谱》,有原刊本,有《国学珍本文库》本。 五、华广生编:《白雪遗音》,有道光间原刊本(西谛藏)。 六、郑振铎编:《白雪遗音选》,开明书店出版。 七、汪静之编:《白雪遗音续选》,北新书局出版。 八、戴全德:《浔阳诗稿》,有嘉庆原刊本。 九、招子庸:《粤讴》,有道光原刊本。 十、黄遵宪:《人境庐诗草》,有近刊本数种。 十一、郑燮:《郑板桥集》,坊刊本甚多。 十二、徐大椿:《泗溪道情》,有原刊本,有《散曲丛刊》本。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