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名家文集史籍历史虚阁首页言情小说侦探推理军事军旅科幻小说时尚阅读
外国名著传记纪实港台文学诗词歌赋古典小说武侠小说玄幻奇侠影视小说穿越宫闱青春校园
虚阁网 > 张恨水 > 太平花 | 上页 下页


  李守白道:“什么太平花?这种花我知道的,现在统中国境内,只有北京故宫里面有几棵,贵处哪里来的这太平花?”

  老人将手一摸胡子,微笑道:“这就因为这种花不容易有,所以安乐窝里有了这个称为宝了。这几天,正是花开到茂盛的时候,先生你来了,不能不看。再说第二宝,你先生却猜不到,也是太平花。”

  李守白道:“这为什么也是太平花呢?”

  老人道:“这个太平花是听的,可不是看的。原来这安乐窝的人,天生有一副好喉咙,都会唱歌。唱的歌,又要算‘太平花’唱得最好。我们这前后几县,无论男女,都学了‘太平花’的调子唱歌。若是照着一个小村庄上说来,有了这样出色的东西,总也可以算是一宝了。”

  李守白道:“原来如此,但不知道这第三件宝贝又是什么?”

  老人道:“第三件宝吗?还是太平花。”

  李守白笑道:“这就奇了,三件宝都是太平花,第一件是看的,第二件是听的,这第三件,又当什么用?”

  老人笑道:“这第三件宝吗?既不是看的,也不是听的,但是也可以看到,也可以听到。”

  老人这样一说,芦篷下的人全笑起来了。旁边就有人道:“老先生,你说明了吧,不要让这位客人,慢慢去猜了。”

  老人才笑道:“李先生,我告诉你,这安乐窝有个韩先生,从前是在省里当教员的,膝下无儿,只有一个姑娘。这姑娘在这一乡,真是数一数二的人才,乡下人给她起一个别号,叫‘太平花’。这在我们乡下,能说不是一宝吗?”

  李守白笑道:“就是这样三件宝,贵乡真足以自豪了。不过我虽常在北京,但是故宫里的太平花,总没有赶下去看,现在这地方也有太平花,不知道和故宫里的有没有分别?我倒想去看看。”

  老人道:“先生你若是到县里去,绕道由安乐窝去,也不弯什么路,何不去看看?这花长在他们村庄后山上一座庙里。这庙叫极乐世界,风景也很好的。”李守白说着话,把一餐馍馍吃饱了,看看手表,已是两点钟将到,便将自己和老人的茶饭钱一同付了。说话的老人,看了这种情形,知道也不容推却,只管道谢,因道:“我也是贪说话,忘了走路,再图后会吧。”拱了拱手,自提着包裹先走。李守白问明了路径,丢了大路,也就改上小道,向安乐窝而来。

  走了三里多路,远远望到一排形势平缓的小山。下山来约有一里路,一丛绿树,簇拥着一座山庄。这山庄后面,有一道小沟,弯曲着通上一道小溪河。这溪水穿路而过,路上架了一座平的木板桥,桥洞下,北高南低。水由上而下,流得潺潺作响。李守白走到桥头上,向下一看,见这桥下的水,也不过一尺深,浅的地方,只有二三寸水,水流在大的鹅卵石上,激起一层一层的小浪,翻着雪白的浪花。环绕着鹅卵石,长了许多水草,隔着水看,分外的绿。那长的水草,被流水终日带着向下,柔软得像绒一样。绿的水草,白的浪花,非常好看。

  李守白只管看了出神,却舍不得就走。在他这样呻吟的时候,有一种和缓低微的声音,夹着水声传来。听那声音,抑扬中节,分明是一种歌声。那歌的音韵,仿佛是落在六麻韵里,大概,这就是‘太平花’歌词了。三种宝,先将第二件宝不期而遇,倒不要错过,总要细细地听上一听,听这歌儿唱得怎样好。于是回转身来,对脚夫摆了一摆手,叫他不要响动,然后自己背了两手,静听那歌词。恰好上风有几阵微风将歌声送了过来,仔细听着,那歌是好几折,唱的人周而复始地唱着。唯有那第三折,总算听得清楚,那词是:

  “太平花,太平花,年年开在山底下。去年花儿真正好,今年花儿也不差。春光恼坏了女孩儿家,去年花开他偷看我,今年花开寻不着他。我眼里看着花,心里念着他,莫不是人儿留住了他,莫不是病儿缠住了他,莫不是他的心儿变了卦?虽然说起来羞答答,叫我心里怎样放得下?……”

  李守白一字一字地玩味起来,这歌儿果然有些意思。虽然是些男女思慕之词,不登大雅,但是乡下的田歌,有句俗语,叫作无郎无女不成歌。这“太平花”的歌儿当然也不会例外的。听这歌声,抑扬婉转,分明是个女郎所唱,莫非这唱歌的女郎,就是外号“太平花”的?顺着歌声,沿了溪岸,向上走去。只见溪岸上一棵卧倒的垂柳树,柳树下,有一块周围见丈的树荫,罩在水面上,水边上有一块平正的大石头,直伸到水里去,石头上跪着一个垂辫女郎,正在搓洗衣服。看那女郎的背影,身子很是苗条,虽然是穿的一身蓝布衣服,然而她那垂着的辫发,黑得像一条黑缎子一样,看去是很整洁。她耳朵上,用两根线穿了两块绿玻璃片垂着。她两手搓衣服,身体一上一下,那两片玻璃耳坠子,在腮边肩上,打秋千一般,也是摇摇不定。

  李守白一想,只看这种姿势,决计是“太平花”了。因站着岸上,远远地喊道:“姑娘,我要惊动一声。请问,到安乐窝去,是走这一条路吗?”

  那洗衣的姑娘,听了这话,果然放了衣服,站了起来。迎面一看时,她却是一张枣子核的脸,上下两头尖,长了许多麻子。倒是另外一个女郎,因有人问路,却笑容可掬地答道:“是的,先生,那前面就是安乐窝。”

  李守白道:“这村庄上住着有位姓韩的韩先生吗?”

  那姑娘道:“是的,我也是姓韩。”

  李守白哦了一声,点头说声多谢,依旧走回大路,和脚夫一路走向安乐窝来。过了小桥,那树林子下闪出一道横墙,接上在树缝儿里露出几重屋脊,再走上去,便是一道长长的瘦竹林子。环了那竹子干的腰,用竹缆编着,成为一个篱笆的形式。竹子对过闪出一道人行大路。脚夫停了脚道:“先生,我看慢一点走吧!我们挑了一担行李,糊里糊涂,闯进人家村庄里去,不怕人家见怪吗?”

  李守白也觉得一直进去,有些冒昧,就让脚夫将担子歇下,自己也把照相匣子、温水瓶放下,然后轻装走进村去。一看这竹林子里,一道一丈多高的围墙,转了大半个圈子,却看不出那里有人家。在围墙上开有好几个大小的门洞,这正是黄河两岸的习惯,筑起土圩子,来防强盗土匪的。李守白看那正南向,有个突出人家屋脊的四方土楼,楼的四方墙上,挖着方方圆圆许多墙眼,楼顶上,四周仿了城垛的样子,显出严重的形势来,这是土圩子里的斥堠。遇到有什么不平靖的时候,就派了人登楼,四周盼望,防止敌人进袭。土圩子里有了这种东西,这村庄的风俗,可想而知。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