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名家文集史籍历史虚阁首页言情小说侦探推理军事军旅科幻小说时尚阅读
外国名著传记纪实港台文学诗词歌赋古典小说武侠小说玄幻奇侠影视小说穿越宫闱青春校园
虚阁网 > 张恨水 > 天明寨 | 上页 下页


  ▼第一章 两个壮士跳跃而出

  清咸丰二年冬,汉族人亡国,已经有二百年了。经过了这样久,人民拖着辫子剃了青光的半边头皮,以为是当然,并不知道这是有违原来面目的。安徽潜山县一个乡村人家,立着黄砖墙的堂屋,太阳由天井里斜照到堂屋正中地皮上来。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手捧了一只竹编的小篮,坐在太阳地里,一个乡下剃头匠,左手抱住他的头,右手夹了雪亮的剃刀,正在他头皮上瑟瑟地削着头发。靠左一个长了五寸长胡子的庄稼人,拥了一件翻白色的蓝布棉袄,两手捧了个泥火炉子,坐在房门门槛上。

  老人闲望着剃头匠道:“剃了这届头,你大概要到过年的时候再来了。”

  剃头匠笑道:“三老爹,你说怪不怪?我们这碗饭吃不长了,吃一天是一天了。”

  三老爹道:“李二,你要到哪里去发财?明年开春上江南摘茶叶去吗?”

  李二笑道:“发财?都要逃命了,你老人家没有听见说吗?长毛造反,杀到了湖北了。”

  那个被剃头的汉子也道:“是的,听说长毛很厉害,带有天兵天将下凡,杀死官兵不少。听说他们多养着头发,像道人一样的,所以叫长毛。”

  李二笑道:“所以我说,他们来了,我就没有饭吃了。三老爹,你肚子里的鼓词儿多。我问问你,据传说在明朝的时候,大家都不剃头的,是有这话吗?”

  三老爹听说,引起了满肚皮的历史,很是高兴,一手按住了泥火炉,一手连连摸了几下胡子,点点头道:“是的,在明朝我们是不剃头的。不但是明朝,由明朝往上一数,哪朝也不剃头。”

  李二道:“为什么到了大清手上,就剃起头来了呢?”

  三老爹谈话谈到这里,将两只老眼圆圆地瞪着,向李二低声道:“难道你不知道,现在是鞑子坐天下呀。”

  李二道:“倒是听见说,怎么叫鞑子呢?是红毛国的人吗?”

  他口里说着,心里是有了很大的疑问,那薄如毫毛的剃刀,很不经意直下去了一点,就在那汉子头皮上割了一条口子。红光一线,搁在顶心,提起刀来,他呵了一声。

  那汉子叫起来道:“你这是怎么了?割了我一条口子了吧?”

  李二笑道:“不要紧,见红,你运气上了头,应发财了。”

  那汉子哼了一声,没有说话,等他将头剃完了,立刻伸手到头皮上去摸了两把,指着李二道:“你这种手艺,就是长毛不来,也没有饭吃了。”

  他说这话时,已经是很生气,自然是声音也未免大一点。就是大门外,也有人听见。随着这声音,进来两个人,一个是四十上下的庄稼人,挑了一副空箩担。一个是三十来岁的人,身上穿了黑布袍子,外套红呢背心,头上披着风帽,手上却提了个灯笼。

  三老爹看到,便迎上前笑道:“储丙元二哥来了,大概很忙呵!这时候出来,就带了灯笼,不夜深不回去了?”

  他且不理三老爹的话,将风帽取了,露出头上的红顶瓜皮帽。取下风帽的时候,摔了两摔,表示很生气,问道:“刚才哪位大声叫长毛?”

  李二指着那汉子道:“是王得发老四说的。”

  储二哥问他道:“得发,你不知道这话是要脑袋瓜子的事吗?你怎么乱说呢?我不是这里的地保我不管这闲事。你们要知道,这几天县里风声紧得很,已经贴了告示,造谣生事者斩。你在哪里知道长毛会来?”

  这堂屋里被这位地保用言语一质问,大家都慌了,互相红着脸,对望着。储丙元道:“不瞒三位说,今天上午县差下了乡,忽然说是老爷要点卯。点卯向来是正月里的事,为什么在这样年终岁毕点起卯来呢?我想说不定和那张告示有关,只好连夜上县。”

  三老爹道:“原来有这种情形了。怪不得这几天,四乡纷纷地说着反了反了,我以为又是染坊里坏了染缸,故意造下这种谣言。这样看起来,倒是真事。二哥,你坐一会烧茶你喝。”

  储丙元对那挑担子的壮汉道:“坐坐吧,我也要见见李凤老才走呢。他老爹是个世故深的人,谣言到底是怎样一回事?”

  那挑担壮汉只说是的,是的,好像认为这办法是最妥不过。剃了头的王得发,深悔自己说错了话,赶快将靠墙的一张桌子拖出来,在墙上取下了稻草把,将桌上堆积着有几分厚的灰尘擦抹了一阵,口里喊着道:“哪去了?甲长来了,快烧茶喝。”

  他说话的时候,是昂头向着内室的门。无疑,这是在叫他的老婆做事。果然,屋里有女人答应着,说是晓得。那位王三老爹,也就把插在裤带子上的旱烟袋和衣袋里的烟盒子,一块儿取出来敬客。这位剃头匠李二,外号十八张嘴,是个最喜欢说话的人。这几天听到了许多谣言,本来,就忍不住要说,现在地保当面说起县里风声很紧,这谣言不能完全是假的了,若是不问,心里实在难受。可是照实地问了,又怕碰地保的钉子。他两手抱在胸前,站在太阳光里晒着,悬起一只脚来颠颤着,做个很悠闲的样子,望了天道:“太太平平地过日子多好,一个人为什么给头过不去,要造反。”

  三老爹陪地保坐着呢,口里衔了旱烟袋,喷出两口烟来,笑道:“你们这些年轻的小伙子,知道什么?俗言道的有,大年三十夜杀家鞑子。从前朱洪武就是这样干起来的。”

  说到这里,将声音压低得一点子大,朝着储丙元道:“听说长毛头子也姓洪,说是朱洪武的后代。”

  储丙元笑道:“三老爹,你这叫海话了,朱洪武的后代,怎么姓洪?”

  王三老爹道:“传说原来是姓朱,后来改姓洪的。”

  储丙元笑道:“我是个地保,倒没有你知道得多。三老爹,你是个年尊辈长的人,以后听到这些话,你只应当劝别人少说,若是你也说起来,年轻的人,看到老前辈都信谣言,大家更说得厉害了。”

  王三老爹,究竟上了几岁年纪,倒被后生这样说了几句,不免有些难为情,只有垂下了老长的眉毛,低了头只管抽旱烟。王得发由厨房里提了一把瓦茶壶和几个粗碗来,大家都默然着坐了喝茶。剃头匠李二捧了茶碗,向大门外看着,呵了一声道:“汪老四来了。”

  一言未了,一个二十上下的小伙子,头戴三道金边红毡帽,身穿毛蓝布长衫,罩住了棉袍子;腰横了青湖绉腰带,在左胁下垂下长短两截来;手上拿了根赶驴的短鞭子,挺了胸脯子走过来。他圆脸大耳,两道浓眉毛,便似乎带了几分蛮性。他一路晃着鞭子,笑了进来道:“呵!甲长老爷,也在这里。甲长得了什么信息没有?大家快跑吧,长毛已经打破了武昌城,不久就要去打南京,我们这里是必经之路……”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