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曾卓 > 诗人的两翼 | 上页 下页
书扉小记(2)


  《日记与书简》

  在书店一排书架上的角落里,发现了凯绥·柯勒惠支的《日记与书简》。

  书名是《日记与书简》,其实还包括了一篇回忆录,记述了对幼年和童年时代美好的回忆,以及青年到盛年时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日记与书简则选自回忆录以后的一段时期,从逝世的生活历程和创作生涯。

  我是在少年时代,读了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而知道她的,鲁迅先生说,“当《北斗》创刊时,我就想写一点关于柔石的文章,然而不能够,只得选了一幅柯勒惠支夫人的木刻,名曰《牺牲》,是一个母亲悲哀地献出她的儿子的,算是只有我一个人知道的柔石的纪念。”后来,我又读到了鲁迅先生编的她的版画选集,并从一处消息上看到,对于那一次国民党杀害包括柔石在内的五个进步作家,曾引起全世界进步文艺界的抗议,她也是签名者之一,从而使我深深地喜爱上了这位女画家。

  罗曼·罗兰这样评论她:“凯绥·柯勒惠支的作品是现代德国的最伟大的诗歌,它照出穷人与平明的困苦和悲痛。这有丈夫气概的妇人,用了阴郁和纤〇的同情,把这些收在她的画中,她的慈母的怀里了。这是做了牺牲的人民的声音。”她自己说:“我完全懂得我的艺术是有目的的。我要在这个人们仿徨无策、渴求援助的时刻,用我的艺术为他们服务。”她的成长发展的时代与社会主义运动斗争的暴风雨时代交织在一起,她的罗盘指针始终是对准着人类的尊严和对真理的渴求。她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谨,从她的画册上可以看出来,她为每幅画作了许多草图和速写,进行了多次不同的构思。她的画风格凝重、深沉,富于激情。

  这本《日记与书简》表现了她对生活、对艺术的看法,写得非常朴实,其中有许多珍贵的体会和闪光的思想,使我们看到了这位伟大的妇女的心灵。

  解放初期,我得到了一本印得很精美的德文版的画册,而侥幸一直还保存到现在。

  周代曾在一篇记述我们交往的文章中提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一个夏天,他到我所在的单位去,看到我在烈日下劳动,默默地俯着头,使他想到柯勒惠支的一幅木刻《依锄休息的男子》,“一个因过于劳累……只得依着一把鹤嘴锄稍稍休息的受苦人……”这使我回想起了那一段生活,也想到柯勒惠支的画感人之深。

  《时光飞逝》

  读着美国作家比尔·科斯比写的一本篇幅不大的书《时光飞逝》,使我不时会心一笑。科斯比在我国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在美国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出名是在于在一家电视台主演《科斯比节目》,这是一部介绍美国日常家庭琐事的喜剧系列片。写作是他的业余兴趣,而在这方面他也很有才华。1986年,他的第一部著作《父道》出版,一年后,又出版了《时光飞逝》。这两部书都受到了美国读者热烈的欢迎,发行数量都有几百万册。

  《时光飞逝》写的是他年届五旬后,身体和生理方面的种种变化。他以幽默、调侃的口吻谈到自己开始健忘,眼镜戴在额上却到处找眼镜;打通了电话却忘了想和谁通话;会突然想不起朋友的名字,有时甚至连妻子的名字也记不起了……谈到自己配了一副三焦距(远、中、近)眼镜后,在看人、看物时闹出的种种笑话。谈到自己体型的变化,肚子突出得像一座小山,无法弯下身来系鞋带,脖子膨胀得使得每一次扣衬衫领口的扣子都是一场艰苦的斗争,好容易扣上后扣子还是啪地一声崩掉了……以及在饮食、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各种趣事。这些情况本身就是令人发笑的,而作者的文笔又很轻松、俏皮。

  在述说这些的同时,他也常常谈到自己的心态。他说:“我发现,我正带着一种难以理解的对衰老既与之抗衡又欣然接受的态度迈向未来。”是的,看来他对衰老的到来是达观的,这可以从他的幽默和调侃的声调中感受出来;可以从他乐于将自己开始进入老年后以各种趣味横生的故事款待读者的态度感受出来。

  我比他年长近二十岁。看他已在“衰老”问题上做文章,不免微笑。他在事业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年方五旬,面临的只是一些老年的预兆,还不是真正的老年本身。对于将来所产生的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但愿他也依然能够采取既与之抗衡又欣然接受的达观态度。“不知老之将至”是一种很高的境界。生老年已至以后,采取顺乎自然的态度,也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不过都不易做到就是了。所以我也很欣赏医学博士阿尔文·鲍威特为本书写的序言中所引的一句话:“我不惧怕明天,因为我已经历了昨天,并热爱今天。”

  谈老年的文章不少,其中不乏哲人的胸襟和真知。以老年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很多,其中大多流露出一种凄苦的音调。

  《时光飞逝》谈不上有很高的水平,我喜欢的是这是我少见的以幽默、达观的态度来描写进入老年后的种种趣事的小书。

  1989年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