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恽代英 > 恽代英文集③ | 上页 下页
致胡适


  (一九一九年五月六日)

  适之先生:

  久已仰慕,想与先生通信。但因未卒业以前,好为人家做事:我们倡了一个互助社[1]。现在新声社[2]的人,都是互助社的人。已卒业以后,又被学校事务纠缠了。所以迟迟直到今日,有些事干求先生,才写一封信。真是俗话说的“无事不上三宝殿”了。

  中学四年级有位同学萧鸿举[3]君,原亦是互助社的一分子。因为家中贫寒,怕不免中途废学,因闻留法俭学会招直接出法工读的学生,他想这是他惟一求学的途径。但要费用三四百元,仍是无法筹出。他看见留法俭学会有借款章程,但是要切实保人。代英实在信得萧君志向坚定,品行可靠,愿意代他做保。代英生平不轻与人做保,但究不知俭学会能信得过代英否?所以写信先生,想先生把这意思转达俭学会。寒士求学之苦,教育不平等之苦,我们救得一分便是一分。而且萧君是有志之士,于数学尤有天分,能自作公式多种,中学生如此,不易得也。所以切望先生不辞一臂力,有以助之。

  听说先生此次迎接Dewey,要同他从湖北走过,不知能否同到敝校,一齐有所赐教?此间同学能够“新”、能够“动”的,比较以前多得很了。我们总还盼望将来比现在还要多些。先生等若在此有一天盘桓,于代英及同学等,或将都有些进益!这亦是干求的一桩事。

  代英办中学事,将近一年,于此中利弊颇有心得,现正草《中学改制论》一篇。成功后或亦要请教是正。现又拟为《新声》做《我们心目中的孔子》,把孔子的好处发挥出来,把旧派不正的感情平下去。再把信孔子的人,把他的行为与孔子的道理比一比,看那些倚孔子以自重的人,向那儿藏身。

  恽代英 上

  注释

  [1]互助社是恽代英、黄负生、梁绍文、冼百言四人于1917年10月8日在武昌中华大学创办的“修养且为社会服务”的进步社团,其宗旨是“群策群力,自助助人”。他们时刻不忘“伺候国家,伺候社会”。这是五四时期在武汉成立的第一个爱国团体,吸引了一批追求真理的学子,至年底发展到5组19人。

  [2]新声社是在恽代英指导下,由互助社社员林育南、魏以新、胡业裕、汤济川于1919年3月在中华大学创办的,并出版了“武昌第一个新文化出版物”《新声》半月刊。林育南代表新声社投书《新青年》编辑部,并邮去《新声》创刊号,请《新青年》诸先生指导。当时正在编辑《新青年》的胡适,立即将新声社致《新青年》编辑部的信刊登在第6卷第3号上,并在编后写道:“我们对于《新声》的出世,极表欢迎。我们恭恭敬敬的祝贺《新声》的成立!”

  [3]萧鸿举(1900—1932),又名云鹄、人鹄,湖北黄冈人,中华大学中学部四班学生,互助社、利群书社骨干成员,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一期学生,1924年11月为孙中山的侍卫官,护卫孙中山赴京。孙中山去世后,以广东国民政府特派员的身份到河南开展工作,历任河南省农民自卫军临时执委会委员长。中共河南军委书记。1928年11月26日被国民党逮捕,1932年2月10日被秘密杀害于河南洛阳。

  【手稿】

  1
  2

  (1)这是恽代英1919年5月6日致胡适先生的一封信,原信未注明时间,写作时间是编者根据恽代英日记和信的内容判定的。恽代英在1919年5月6日的日记中写道:“云鹄约我来校为彼谋留法事。余与元衡师商,遂致快信于孑民、适之两先生,请其转函俭学会,并约适之先生,如Dewell〔杜威〕来此校,亦姑妄言之也。”原件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胡适档案中,卷宗号1779,分号1,页数113。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