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谢觉哉 > 谢觉哉杂文选 | 上页 下页
知识青年参加体力劳动问题


  中国青年社记者谈,知识青年参加体力劳动,有些人还想不通。

  体力劳动是人的本能,也是人的生活的要求。脑力劳动是体力劳动派生的;脑力劳动为的是更好地指导体力劳动。

  二千多年前有一位孔老先生骂过想去学种粮食种蔬菜的学生是“小人”,自然,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是“大人”了。孟老先生也说“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大人”是劳心的,“小人”是劳力的,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此天下之通义也”。按他们所定下的规律“大人”(压迫者)与“小人”(被压迫者)之分,就是参加体力劳动和不参加体力劳动之分。一切已经做了“大人”或准备做“大人”的人,首先要遵守不参加体力劳动的习惯。我有一位塾师(准备做“大人”的)家里穷雇不起人,不能不自己做些庄稼活。他披着长袍,到地里脱下,做完工又披着回来,为的是怕遇着人不好意思。如果爬上了做“大人”的梯子,例如做了秀才、举人,或担任了什么职务如区长乡长之类,那就有脚不能走路了,要坐轿子,打水添饭也要人招扶。这叫做“摆格”。摆不起也得“打肿脸充胖子”。事情似乎很可笑,但这还不过是几十年前的事。

  小孩子喜欢动手动脚,塾师或家长总是说:“看你成个什么样子?不象个学生,简直是个庄稼汉!”好在这个习惯容易养成,不久就知道“摆格”和怎样“摆”了。坏习惯养成容易改变难。因此,青年知识分子在响应“凡能参加体力劳动的,都应该每年抽出一部分时间参加一部分体力劳动”的号召时,须要从内心和坏习惯作斗争,也须要接受来自社会方面的不正确的责备。

  问题很清楚:旧社会的知识分子要脱离群众、站在劳动者之上,所以他不参加体力劳动;新社会的知识分子要接近群众,进到劳动者之中,所以必需参加体力劳动。群众是以你参加劳动与否来鉴别你的。我们有过不少经验:部队、机关工作人员、下乡视察人员,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作的,即能“同群众打成一片,及时地具体地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因而克服了或减少了不了解情况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加强了人民与政府、党的亲密联系。反之,不参加劳动,看不起劳动,人民对于你“敬而远之”,不把你当作自己人,你和群众中划了一条无形的沟,群众在沟那边冷眼相看,你在沟这边发号施令,行不通就强迫。这是知识青年要参加体力劳动的重要方面。

  “与群众同甘共苦”,包括直接参加一部分的体力劳动在内。

  另一方面,任何知识都来自劳动,也都要到劳动中去考验。有同志说:知识青年直接参加一部分体力劳动,生产意义不大。知识青年重在用脑,不应以用体力的时间来挤掉用脑力的时间。这里要说清楚:一,有知识的人,无非是工业上农业上的知识,学工的不拿锤子、学农的不拿锄头,仅靠出卖书本子上的知识,是经常要碰钉子的,这号子人叫做“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要在自己参加体力劳动中去求得消化,求得补充,把根底安深一些。另一部分知识分子实际是无知识的,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能做,这号子人是“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更应全部或大部去参加体力劳动,放下空架子,用劳动来充实自己。其次,我们说“抽出一部分时间参加一部分体力劳动”,真的一点时间也没有?不见得;三,体力可以滴剂脑力,使脑力加强,且可以增加身体健康。

  不论怎么说,轻视体力劳动,总是旧的习气的反映,要努力从自己的认识上克服它。

  话得说回来,人民时代已经不是孔老先生的时代了。重视劳动,已成整个社会的风气;不重视劳动只是一部分人的脑子里的旧观念的残余。田野中、工地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劳动热情,钻研热情,常常创造出难以想象的成绩,在那里已不是只要鼓动人家去劳动,有时还要指导他们不要过于疲劳。现在甚至就是从前的游惰分子,也大都不游惰了。农村里可以说已没有游民;城市游民,去年由各级民政部门收容改造,原计划有几十万人,结果只收到了约三万人。

  宪法第十六条:“劳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的事情。国家鼓励公民在劳动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体人民热烈拥护和执行了这个规定。少数人在参加体力劳动中冷的情绪,将很快就在热的气氛中溶解掉。

  1957年6月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