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谢觉哉 > 谢觉哉文集 | 上页 下页
三三制与天下为公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全国各地的中山堂及悬的中山遗像莫不有中山先生遗墨:“天下为公”4个大字。可见“天下为公”是中山先生一生革命的真谛,也是中国国民革命能否成功的准绳。

  “天下为公”是和“天下为家”相反的。《礼记·礼运》篇载: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尊重的意思)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子孙继承权位财产)……。”

  中山先生,反对几千年来家天下的制度而主张“建立共和”,同样也反对少数人垄断政权,则主张“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中山先生是“言行一致”的,这样讲,就这样做:辛亥改革,同盟会员并没有垄断政权,当时虽没有“三三制”名称,实则那时政权机关中,同盟会员还不到1/3。而且为着南北统一,中山先生不惜让位。现在来看:辛亥革命,某些方面是流产了,但几千年的帝制,一倒而终不可复,这就是中山先生以“天下为公”的精神领导的成功。如果一方面同盟会要以“天下为家”,另一方面帝制派将更有词可借,民国招牌,也许当时就挂不起来。

  辛亥以后,以“天下为家”的皇帝没有了,但出了以“天下为家”的某些集团,中山先生一直到死和这些家伙作对。这些家伙(北洋军阀袁、段、曹、吴之流)不要国会,不要选举,主张谁的兵多,谁就称王;那个派系掌权,就排斥其他派系。中山先生则说:“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使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并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也。”他主张开国民会议,“谋中国之统一与建设”,而国民会议由各民众团体各政党选举代表组织之。假如国民会议成功,可以想像到:国民党员不会占到1/3,在国民党占优势的地区,中山先生也会不容许其党员代表超过代表总数的1/3。

  中山先生说:“国民之命运在于国民之自决,本党若能得到国民之援助,则中国之独立自由统一诸目的,必能依于奋斗而完全达到。”这是说政党的成功,不在于党员在政权机关中多,而在于“得到国民之援助”;国民援助他,使他的主张、行动,都是公的,于是乎党的主张成了全民的主张。

  陕甘宁边区无疑是共产党占优势的地区,共产党本着“天下为公”的意旨,约束其党员在民意机关中不得超过1/3。当然在其他地区共产党并不会争硬要有1/3。这一行动,是中国革命成功必由的规律,即是说:各党各派各阶级各界合作而不能容许那一派系“把持操纵,一意孤行”。只有这样,广大民众才能团结,才有力量,才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求得中国之自由平等”。

  几十年前中山先生“念兹在兹”的“天下为公”,现在陕甘宁边区得到具体的实现了。

  (载1941年12月22日《解放日报》署名:焕南)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