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谢觉哉 > 谢觉哉传 | 上页 下页
堆资山村


  第一章 勤奋的少年

  堆资山村

  湖南省自古称清浥之地,芙蓉之国,峰秀雁回之境,水碧沙明之乡。

  宁乡县地处洞庭湖畔的湘中地区,山青水秀,粮牧皆宜,农林并重,自古是美丽富饶的地方。

  宁乡县的西部重峦叠嶂,起伏绵延。这一带有两座山峰自古著名,一曰沩山,乃湘江支流——沩水的发源地,和沩山毗连的另—座当地名山——官山,因宋代抗金名将张浚和著名理学家张南轩父子的陵墓建筑于此而得名。在沩官二山南侧,一个狭长的山冲,一条小溪名叫黄绢水弯弯曲曲地从冲里流出,溪水清澈明净,终年不断,溪的中上游,有一个山庄名叫堆资山,山庄中有一栋依山傍水的粉墙青瓦农舍,名肖家湾。公元一八八四年(清光绪十年)四月二十七日(农历四月初三),一个新生命在这里诞生了。当孩子的父亲知道是个男孩时,顿时欢喜若狂,接连放了三封“千子鞭”向人间报喜。因为在这之前,孩子的母亲连生四胎都是女孩,男孩的诞生标志这个家庭后继有人。虽然后来孩子的父母又连生三男一女,但是除他和一个活到四十岁的弟弟外,其余兄弟姊妹都相继夭折了。在父亲的眼里,他始终是这个家庭未来的唯一希望。他,就是谢觉哉,学名维鋆,字焕南,别号觉斋,辈名泽琛,觉哉是大革命失败党转入地下革命活动后用的名字。

  谢觉哉诞生的时代,中华民族正经受着深重的灾难,列强入侵,瓜分豆剖,中国逐渐沦为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堆资山由于偏僻,远离都市,固然不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直接波及的范围,但是也并非“世外桃源”,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在这里同样残酷,只是由于风气不开,人们觉醒迟,多数忠厚、善良的人们逆来顺受罢了。

  到觉哉这一代,家中尚有五十亩水田的祖业,除自耕部分外,其余部分出租给当地农民,是一千个自给自足颇有剩余的富裕家庭。父亲谢恢前安份守已、公道为人。有时为穷人抱不平。他喜欢为乡里的公事和豪强打“官司”,由于豪强往往同官府串通一气,因此,常以“败讼”结束,以赔偿损失甚至吃官司告终。

  正是这些复杂的社会原因,促使恢前先生很大程度上站在穷苦人的行列。他痛恨豪强,比较开明,懂得穷苦人的苦衷。他虽然收租,但收的租往往比其他大户人家稍轻,尤其在青黄不接之时,常常把谷子主动借给穷苦人,秋后回收只要很低的利息,甚至分文不收。外地来乡求乞者,他毫不吝惜,“尽其施舍”。因此,在当地甚有声望。

  觉哉的母亲是一个良善妇人。她出生穷苦之家,“穷到有时不能举火”,会劳动,善家务,俭省节约,很受觉哉的尊敬。觉哉虽然是家里唯一的希望和象征,但母亲从不溺爱他,从小就教他学会喂猪、割草,并且常常给他讲一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说和故事,尽管这样传说和故事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但“应该做好人”、“好人才有善报,恶人必有恶报”的朴素道理早就铭刻在觉哉的心里。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