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瞿秋白 > 无产阶级之哲学——唯物论 | 上页 下页 |
六 马克思主义之阶级论及国家论(2) |
|
八、阶级发生之过程——民族式宗教式的阶级斗争 阀阅和阶级是永久存在的吗?当然不是的。历史的草昧时期,人类的祖先都曾经过民族制度的共产主义,那时候什么不平等也没有的。一切渔猎等类共同劳动的生产品,都是大家公有的。渔猎等类的劳动行为,和获得的物品之分配,都由公选出来的族长或酋长指挥。但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尤其是因为生产量的增多,私有制度便发现了,——例如人类发明了畜牧和农业之后,那些田地牲口便都可以私有了;于是社会之中便发生财产上的不平等,开始阶级的分化。社会里从此就有富人,有穷人,有剥削者,有被剥削者,有主人,有奴隶。这些阶级之间,自然而然发生斗争;从此之后,阶级斗争,便从种种式式的形式里表演出来,充满了人类的历史,决定了人类历史的内容,然而纯粹的明显的阶级斗争,每一阶级各自为着自己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胜利而互相斗争的情形,在以前却还是很稀少的,以前的阶级斗争,往往被民族斗争、宗教斗争与阀阅斗争所混淆。当时某种民族征服了别种民族,就强迫他们做苦工,交纳贡赋,定期劳役,——就是被征服地方的民族,应当定期耕种田地或制造物品,以贡献于战胜的民族;这些情形之中,战败的民族便往往认为他们的不幸,仅仅在于异族——或异教徒剥削他们。所以那时的阶级斗争,反抗剥削者的斗争,便隐藏在民族斗争或宗教斗争的暗幕里。例如爱尔兰的佃雇反抗英国的贵族地主,便是这种情形;——因为被剥削的小佃雇是爱尔兰的天主教徒,而剥削者的大地主却是英国的耶稣徒。爱尔兰人是被征服的民族,英国人却是征服的民族。这种民族斗争及宗教斗争,便使两个社会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的真相,含混而模糊了:明明是小佃农反抗大地主的阶级斗争,却说是爱尔兰人反抗英国人的民族斗争,天主教徒反抗耶稣教徒的宗教斗争!其实这一斗争,是由于经济的剥削及政治的压迫。有的时候,互相斗争的阶级往往借口宗教以辩护自己的行为,因此,便将斗争的真性质隐蔽起来。十六世纪初的德国“农民战争”实际上是农民反抗地主的暴动,外表上看来却像是宗教战争;——这是因为暴动的农民,为着要拥护自己的权利,并且要证明自己的要求是有理的起见,往往引出《新约圣经》来做根据;有些地方还组织了共产公社,也是模仿最初期的基督教徒的。 九、阀阅式的阶级斗争——因有阶级而形成阀阅 再则,历史之中最多的实例,便是以阀阅斗争的形式来实行阶级斗争,——反对高等阀阅的特权。阀阅又是怎样发生的呢? 当某一阶级经济上成了统治阶级之后,自然要想永久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于是运用国家政权来“制礼作乐”造出许多法律,规定自己的特权,保护自己阶级的地位,禁止其他阶级里发财起来的分子混入自己的阶级。换句话说,便是使统治阶级变成特权的阀阅——贵族。同时,社会里的下层阶级,从前不过在制造社会中的财富时,处于被驱遣的地位,不过经济的地位较低些,至此法律上的地位也固定下来,变成了无权的阀阅——平民。 十、贵族阀之形成 最初的贵族大致总是这样发生出来的:在继续不断的战争里,一般军事人员,保护人民或掠夺人民的将军,自然占了很重要的位置。这些军人的侍卫和亲戚,还有大地主——能够雇用许多武装仆从的,都以保护居民为名,在和平之后仍旧占据了政权不肯放手,强迫自由的农民变成农奴,掠取最好的田地,世袭自己的爵位和权势,渐渐变成特权的阀阅——公侯伯子男等等。(11) 这些由军人地主形成的贵族,见着其余的人民,都是贱种、蠢货、下等人。久而久之,他们真的相信自己是贵种,是“龙种”,是“世家”,“贵胄余裔”了。这是第一个特权阀阅——贵族。 十一、僧侣阀之形成 第二个特权阀阅便是僧侣,基督教里称为神甫,异教里便称为儒牧;这些人不但有侍候天神的专利权,并且借此取得很多的财产,于是也得到经济政治上的权势(12)。 十二、东方古国中之“种界” 有些地方,如埃及、印度等处,关于阀阅的来源,并有宗教神话的解释;阀阅的分划格外清楚,绝不能稍有变动,这些阀阅便成为“种界”(caste)。古代的埃及和印度,因为绝对只有农业,经济几乎绝无进步,社会生活完全停滞,以至于一步也不能跳出旧时的死范围。这种国家内只有战争、内讧、暴动,而不曾有过革命,因为革命必须根本改变社会关系;而这些地方因有“种界”的存在,社会关系始终不能有多大的改变。这种不能发展的国家里,一切多大的震动,如战争暴动等,竟不能革新国家和社会,反而使社会制度归于覆灭。 十三、欧洲史上之阀阅斗争实有阶级的性质 欧洲的各民族,便不是这样。欧洲的经济上的统治阶级,当初也是大地主阶级,他们也利用国家政权来造成自己阀阅式的特权。但是经济的发展里,涌出新的社会阶级来,而使贵族丧失其经济力量。这一过程引起几世纪的阶级斗争;这些斗争有时固然也暴露很明显的阶级色彩,但是通常总是反对阀阅特权的斗争,所谓争平等的斗争。普通总是在无权的平民之中,发现有能力有计谋的富人,逐渐争得了与贵族平等的权利,又以全体平民的名义引导群众去开始斗争;这种革命胜利之后,便确定所谓“法律之前皆平等”的新制度。特权消灭之后,社会又变成只有阶级区别而无阀阅区别的社会;阶级斗争的形式便格外明显起来:城市工人与资本家斗争,乡村贫民与大地主斗争。罗马古代的历史便是如此,那时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法律之下的平等是得到了;但是此后政权虽不属于贵人却属于富人了,——这些富人之中有许多是平民出身。 十四、法国第三阀之革命,其结果是形成资产阶级的独裁制 最有意思的实例,便是十八世纪的法国大革命。法国革命之前,有两个特权阀阅:贵族与僧侣。其他的人民,在法律上却是没有权利的,所谓第三阀(或译“第三阶级”,误)。这第三阀之中,其实有许多不同的阶级,许多互相矛盾的经济利益:半农奴、农民、游民、富农、城市的手工业者、工人,以至于很少数有钱的资产阶级——那时已经有了资本和地产,大半都是向破产的贵族和农民买来的;还有许多新生的智识分子,如著作家、医生、律师、教员等,也都附集于资产阶级。当时的第一第二阀,贵族与僧侣,在经济和文化生活里,已经绝无指导作用,完全变成了寄生阶级,却还是很骄傲而横暴;同时,国王残虐贪婪,专制得非常之厉害,许多官僚都在压迫人民,贿赂公行;所以第三阀里的各阶级,对于这两个特权阀阅,都是一致的痛恨,一致的反对旧统治,因此,他们之间仿佛便有共同的利益。于是也和古代罗马时一样,有钱而无权的一部分人民(第三阀内的资产阶级),宣言他们是代表全体平民的,是拥护全体平民的利益的。 第三阀与贵族僧侣之间的斗争,其结果是第三阀占了胜利。一七八九年八月四日的晚上,巴黎暴动的民众便攻破了君主淫暴的堡垒——那著名的巴士的狱(Bastille);法国各地的农民也都奋起斗争,焚毁地主的邸宅,夺取自己的自由。这一夜里,那特权阀阅的代表,方才在国会里“自愿的”通过废除一切特权;法国从此便没有了阀阅。王权先受宪法的限制,随后更完全推翻,建立了共和国。 十五、资产阶级性的革命只能消灭阀阅而不能消灭阶级 可是,法国大革命,以及后来西欧各国革命的结果,虽然消灭了阀阅制度,确定了政治自治,然而阶级并没有因此而消灭,阶级斗争自然也没有停止。革命不过替资产阶级扫除了障碍,使资产阶级成了治者阶级。当初第三阀内的其余阶级,尤其是工业无产阶级,因为资本主义发展而人数日益多,——现在便都明了他们利益和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是绝对相反的了,大资产阶级是卖友的同盟军;平民大多数最主要的痛苦——经济剥削,并没有因革命而推翻。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到了十九世纪,阶级斗争才完全脱离从前的民族宗教阀阅等形式上的混淆。资本家并没有祖国和民族,什么地方利钱多,什么地方便是他们的祖国和民族。各国的工人,利益却也是相同的,仇敌是同一的,目的更是一致的。因此,阶级斗争便渐渐有了国际的性质。阀阅特权的消灭,更加使阶级斗争的表现愈加直接、自由、明显而有意识。这些情形对于无产阶级是有利的,因为阶级斗争形式上的混淆,足以蒙蔽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使他们的争斗比较困难而难于得到胜利。阀阅的消灭,最初是使资产阶级得到胜利,使他们变成现代社会的主人翁,然而同时也就使无产阶级容易看清自己的阶级地位,暴露出他们主要的仇敌,并且指示出他们正确的斗争方法。阀阅的消灭并不能消灭阶级,却能消灭阶级斗争的障碍。而且从此资本主义的发生便能迅速进行,使一切过渡阶级的作用减少,使社会的阶级分化愈益清晰:一头是资产阶级,一头是无产阶级。所以,消灭阀阅及因而发生的一切政治改革,对于无产阶级非常之必要,因为这是引导他们到最后的胜利之第一步。 【注】 (11)贵族惯以国家勒令禁止平民混入贵族,就拿阀阅制度较松懈的中国来做例,也很容易看得见:距今四五十年的“清之季世”,固然有钱的市侩都可以捐官捐衔,甚至于捐爵;但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反对捐班出身的人:只认科甲出身为高贵,这种情形继续得很久;屡次有出风头的御史或大臣,上条陈请停止捐例,说什么“市井牟利之徒,岂容妄膺爵禄,遽使为民父母……”这就是中国士阀垂死时的自卫。随后士阀虽崩溃,而他的遗毒很深,我们现在听惯了“绅商”并称,其实三十年前,绅与商还是有界限的;有些地方绅士人家不肯和市侩商民缔婚的,至于所谓大清帝国土崩瓦解之后,中国的士绅阀便以袁世凯为代表而部分的变成军阀。小地方的大地主,如广东、四川等处,雇用所谓“民团”,——这不过是具体而微的军阀罢了。上节所述贵族形成之情形,很足以解释中国军阀的来源,不过中国的新贵族命短,在现时形势之中,虽有帝国主义的后援,恐怕终究不能稳固下来而形成最终形式的贵族。 (12)中国旧时的士阀,因为许多特别原因,实在兼有贵族君阀和僧侣神阀的两种资格。士绅有“为民父母”的特权,这些官僚在每省每县都有小国王的资格,难怪最初法国文里译“督抚”作“Vice-roi”(副王)。同时,普天下布满了孔教的教会(文庙),俨然成一系统;不但当地“士子”都受当时所谓教官(提学司、训导等)的保护和管理,而且当地一切是非舆论,都“由庠序学校出也”。孔教中的所谓“礼”,不过是变相的宗教祀典。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