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瞿秋白 > 无产阶级之哲学——唯物论 | 上页 下页 |
二 唯心论与唯物论 |
|
一、哲学首先确定外物与内心的分析——“变易之中有不易在” 原始的野蛮人,将自己一切种种的感觉,一切使他有所感受的东西,都当做现实存在的事物或对象。梦魔、错觉等类的东西,他们都当是外界真实存在的现象,而不是我们内部心理上精神上的行为;他们以为这些亦是外界的事物,不过仿佛没有体质罢了。因此便发生心灵神鬼的观念,仿佛灵魂可以离身体而独立的;这种神鬼灵魂以及其他迷信的概念,甚至于在现时文明国家的平民群众里,还存在着。 原人的浑朴思想,以及现代的野蛮民族,甚至于一般人的思想,大致不会对于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受,取一种批评分析的态度;不能分辨何者是自己的感觉,何者方是所感觉的事物;不能分辨自己对于事物的概念与事物的本身;不能研究事物不与我们相接触时,他自身究竟是什么。哲学的第一步便是确定了解这中间的区别。所以哲学思想的特点:首先便是——知道外界事物虽然不断的变更,一种现象之后又有别种现象,各种事物都会变易自己的形式,可是,这些变易之中,有一种共同的不变的经常的东西,“变易之中有不易在”,譬如,树林、房屋、柱子等种种不同的事物,都有一种共同的性质,我们可以用一个名词来包括他们。再则,譬如河流,他不断的变易——流动。每一秒钟之后的河已非一秒钟之前的河,因为水是在流动的,因此古希腊哲学家赫腊克里德[19]便说:宇宙之根本原则在于动,在于斗,他说“人不能两次浴于同一之河”。可是无论河怎样变易和流动,一般人都知道河还是河,始终是同样的一条河,仍旧是一个经常的同类的东西。我们人自己其实也和河一样,不断的变易,可是我们还是我们。 二、哲学之根本问题为宇宙之本质及现实的问题——“变易者究系何物” 再则,古希腊的哲学家已经发见:事物的性质,往往因我们耳目的状态,身体的康健,感觉机关的完缺而差异。盲者不知道颜色,聋者不知道声响;对于声盲的人,整个儿的世界与我们普通人的概念不同。病人吃着东西都是苦的,因为他口里是苦味。手冷的时候碰着东西总觉得热些;手热的时候碰着同样的东西却觉得冷些。我们在船上的时候,觉得两岸倒退着走。现在我们还知道(古代更是不知道的)——太阳的动,日出和日入:总算是人人共见的事实了,而实际上却也是我们受感觉的欺骗——原来动的并不是太阳,却是地球,是我们自己跟着地球围绕太阳而转动。最后,还有我们刚才已经举过的实例——譬如做梦或发热的时候,我们看见听见许多现象和声音,实际上却并没有这么一回事,而是我们自己想象中的产物。 总而言之,外界事物在各种人的概念中,是不尽相同的;甚至于对于同一个人,亦可以因时机不同而差异。既然如此,可以说:这一外界宇宙,比较我们所感觉到的宇宙,实际上是不相同的;甚至于有的时候,我们心上以为是外界现象的东西,实际上却除我们自己的感觉以外别无所有。 那么,究竟实际上的宇宙是什么样的呢?他的本质是什么?所谓经常的共同的在什么地方呢?一切现象既然是变易和差异的,那么,他们的根本是什么呢?我们看见并且感觉常在变易的现象,那么这在那里变的究竟是什么呢?究竟是什么东西使我们发生感觉呢? 究竟在我们感觉之外,是不是有一个什么外界宇宙存在呢?我们只能经过我们的感觉去知道外界宇宙,但是我们的感觉又常常欺骗我们。譬如一朵玫瑰花,有色有香,有他的结构等等,这些性质,仅仅因为我们有感觉所以存在,仅仅是我们的感觉。如果我们一睡着,玫瑰的色香等等完全没有了,玫瑰也就没有了。如果没有我们自己,这玫瑰是不是存在呢?也许全宇宙都只是我们感觉的综合,感觉之外,别无他物罢? 这就是宇宙之本质与现实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唯心论和唯物论两派哲学总是相反的,其余各种小派别的答案,不过形式上有所变易罢了。 三、唯心论的始祖柏拉图谓万物之本质乃是观念 唯心论哲学的开山祖,希腊大哲学家苏格腊底的弟子柏拉图,他是亚里士多德的先生,他说宇宙的本质和一切外界之物质事实的根本——是观念(idea)。他的论调如下。譬如我们外围世界之中有一张桌子。桌子有不少种呢,桌子可以毁坏而消灭。然而桌子的观念(即一切桌子的共同点)却永久存在而不变的;无论桌子的形式材料怎样不同,都无关系。桌子可以毁灭,而我们所称为桌子的这一名词,即关于桌子的观念,却不会毁灭的。因此,柏拉图说:只有观念是真实永久巩固的存在着,至于各种观念意义中的现实事物,却在经常的变易、毁灭、破坏;这些事物不过是种种观念之物质的表现,并且是一份坏的底稿——只是那光明伟大的观念世界之昏黯的影子罢了。后来,柏拉图更将“观念”一词加以“模范”的解释,成为“理想”(ideal);他又依各种观念的重要程度和价值而排列之:将“善”、“美”、“神”之观念,置诸一切观念之首。 四、柏拉图的学说是二元论,谓物的世界之外另有心的世界 如此,柏拉图便第一个造出“二元世界”的学说。这种学说,亦就是后来一切唯心论哲学及基督教教义的根本。世界有两个:一是我们的世界,人间的肉体的不完美的,有种种缺憾的,有许多罪恶的,不巩固的变易的世界;一是柏拉图所称谓永久的“观念世界”,基督教所谓“神的世界”,其中才有真理、和谐、美、善,这是“天上的别一面的世界”,以我们人的世界和他相比,真是可怜的副本,坏的反映。模仿那一理想世界,趋向他,便算是我们的目的和职任。 五、心的世界与思的世界很相像 柏拉图是唯心论的开山祖,我们只要看他的例子,便很容易发见唯心论的来源和这一学说的错误。唯心论者把我们的观念——即思想、想象、概念,凡是发生于我们头脑之中的,发生于我们内部心理生活之内的东西——一概当他有独立的存在,原本是我们自己思想或精神行为的产物,却都移入一个特别的“别一面的世界”,成为与我们分离独立的东西;比较起这种理想世界来,我们真实的世界反而成了他的影子,不配我们去研究和注意的了。于是人从自己的思想和想象里,造成了新的偶像——这和野蛮人梦见自己已死的亲人,便以为是他们的鬼来看他,因此当他们是神道似的供养着——有什么区别呢? 对于祖先灵魂的崇拜,以为在身体以外灵魂能够独立存在的迷信,总而言之,就是宗教史上的所谓万物有灵论(Animism),和哲学上的唯心论是同类的。 六、观念或心只能附丽于事物而存在 如果我们再来研究一研究桌子的例子,就可以知道“桌子的观念”不过是我们自己思想行为的产物,这种行为叫做“综合”。我们从许多各个的事物(许多张桌子)里,从凡有几点重要的共同特点或性质里,综合起来,造成一个共同概念,例如桌子、树林等等的概念。实际上存在的只有各个的事物,至于对于这些事物的“观念”,却仅仅是我们思想上的产物。不但如此,还有一种观念——并无实际事物和他相当,即并无和他相当的外界现象,却是完全出之于我们的想象和思想的。因此,如果说观念能够独立存在,那便简直等于崇拜神鬼。 一切唯心论的哲学学派,不过在许多种形式里重复柏拉图的学说罢了,其实都是崇拜变相的神鬼而已,成其为一种的“哲学式的宗教”。 七、康德之批评哲学首创现代之认识论,亦认实在世界之外另有一现象世界 欧洲近代哲学的创始者笛卡儿,以万能之神的观念存在,来证明神的存在。他说,如果没有神,我决不会知道神,我们也决不会有神的观念。康德说,宇宙的本质——他所谓“物如”(Thing in itself),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的心灵认识能力所加于外物的观念。因此,我们从自己的精神里,造出一个现象世界(与实在世界相对立)。而我们的精神,恰好非常之需要承认永久的正直的神,认定神是宇宙的创造者和统治者。 康德的哲学名为“批评哲学”,因为他对于我们迎受感觉那外界宇宙的方法和形式,加以批评及分析,他创造现代的认识论。康德之后,便是“绝对唯心论”的黑智儿哲学,马克思少年时代,也是黑智儿派。 八、黑智儿之绝对唯心论则为一元论,认“物由心造” 黑智儿认为宇宙的根本和本质是逻辑的过程,是我们自己头脑中的思想过程:换句话说,我们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之发展形式移转于外界,成为宇宙发展的公律。黑智儿的学说,以为宇宙和人生的基础,人类历史的本质——是一个因内部矛盾而发展的观念,此种观念的职任便是自我认识。一切在我们之外及我们之内的现象,都是那一观念或精神的发展过程之反映。 既然如此,那么,大多数唯心论哲学家都承认有两个世界:一,物质世界——我们只能用自己那种靠不住的感觉机关去接触他而研究他;二,心灵世界或观念世界——我们只能用高深的哲学思想去观察,或是用宗教的内省功夫去接近他。第一个物质世界有自己的公律,其中一切现象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果,我们是可以研究的。然而这不是真正的世界,不过是世界的幻影;研究这种物质世界的科学,也只能算下等的科学。唯一的真正的世界,值得哲学去研究的,只是观念世界。 九、主观的唯心论及经验批评主义则 更否认外物之存在 再则,还有一种“主观唯心论”——英国的柏克莱(George Berkeley,1685—1753)[20]及德国的菲希德(Johann G.Fichte[21],康德的学生),他们便更进一步了!他们说:宇宙即我,并无外物存在,除我的观念、想象、感觉以外,别无其他世界。“我”从自己精神之中创造出世界来,这一世界的公律,即我自己的观念和感觉的公律。 虽然普通人不善于探索哲学的奥妙的,听见这种唯心论,都要觉得这种学说实在来得奇怪——然而这种极端的唯心论,绝对否认外物的现实和存在的唯心论,在现代哲学界里却很普遍,不过多少有些隐蔽罢了。例如有几种“不知主义”(Agnosticism),主张我们绝对不能知道宇宙的真相;还有所谓“经验批评主义”(Empirio-criticism),主张所谓宇宙仅只是我们感觉的总数,只有这些感觉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可以做我们研究考察的对象——这些哲学上的新主义,其实都是主观的唯心论。 对于这些种种唯心论派的哲学,唯一现实的事实,使我们人可以直接认识的——只有我们自己的“心灵”,我们心理上的经受。唯心论的各派之中,有些呢——敢于推论到底,于是对于外物的存在,也开始怀疑起来;有些呢——只限于二元论(Dualism),就是承认有两个世界,两种本质,两个平行的事实和现象:一是外界的,物质的,能使我们感觉的,可是只给我们以外物真相之变相的模糊的影像;二是内部的,精神的,观念的,真正的,唯一有价值的,而且是哲学的真正对象。 十、唯心论之各派皆自相矛盾,故实际上几全属二元论 这两个世界之间显然有相互的联系,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现代科学所研究的,正是这个外界的物质世界,却并没有怀疑到外物的存在,那么,怎样才能使现代科学和这种哲学相调和呢?这些问题——便是种种式式唯心派所研究的问题,这些唯心学派自然都陷于没有出路的矛盾里,固然,唯心派中的优秀分子,往往也有些深思妙语。 十一、唯物论认物质为宇宙之本质 唯物论是哲学主要派别之中的第二派——他对于哲学上根本问题的答案,恰恰与唯心论相反。固然对于唯物论,宇宙的真相,也不像平常人所想象的。然有唯物论的名称,已经可见他认定物质是世界宇宙的本质,而观念不过是外物在我们头脑里的反映。物质构成宇宙;物质的不断的变动,及其内部无数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宇宙及生活中之种种形式——从遥远的星辰,一直到人类思想上深奥精细的创作,一直到唯物论哲学的本身,都是物质所构成的。唯物论哲学要想以伟大的综合方法,结合一切有形无形、外部内部的世界。 十二、唯物论之始祖德谟克里德谓万物之根本乃是原子 基督纪元前四百年,与柏拉图同时的德谟克里德(Dēmocritos),[22]他是唯物论哲学的开山祖——他就已经说出这种哲学的主张,固然说得很浑朴而简单,但是确实是天才的。他的哲学,现在只能在批评他的典籍里,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及其弟子的文集里去研究他的片断的名言;他的哲学学说大致如下: (一)无中不能生有,有者之中,亦决不能有所消灭。一切变化,不过是各部分的结合或分散。(二)天下无偶然之事,一切都有原因和必要。(三)除原子及空间之外,绝无他物,其余则仅系“意见”而已。德谟克里德说:“苦与甜,热与冷,及各种颜色之存在,都不过我们觉着仿佛有这么一回事罢了:实际上存在的只有原子和空间。”这样,照唯物论的始创者的意见——在无穷的空间里有数不尽的各种各式的原子(即物质之小分子)在那里游动,他们之间的冲突接触,会使他们互相结合而生长出整个儿的世界来。一切种种世界都是如此不断的发生,不断的破坏崩毁,陆续继承,生灭互见。全宇宙都是物质的。照德谟克里德的意思,甚至于所谓“心灵”,也是由很小的原子所构成的,和火的原子相仿佛。这些原子是最游动的,因为他们在全身体里游动,所以发生生命的现象。 德谟克里德时代,还丝毫没有纯正科学,居然会发见现代物理学的公律(物质不灭与能力不灭),居然会证明极丰富复杂的宇宙和生命是空间中原子的游动。——这真是极伟大的思想能力和勇气。 在现在看起来,德谟克里德的几种见解尤其是他学说里的细关节目(例如心灵的特别原子说),当然是很稚气的;然而,他的确是开辟科学的宇宙观的第一个人,——他取消宇宙间一切内部外部现象之超自然的动力,不承认任何“造物主”,而能以物质的总公律来解释世界,他能想出物质原子之互相合并,吸引,分裂的公律来解释一切现象。 他的理论引起了对于他很残酷的敌视,古代的及中古的哲学家都被他吓坏了:因为他这种理论打破了被宗教所束缚的一切见解和概念,而这些宗教迷信却是愚民政策所必需的。于是唯物论便被称为残暴的,干燥的,无人性的哲学。当然,反对唯物论最厉害的总是各时代各民族各种宗教里的神甫教会,神甫知道唯物论否认上帝和一切神道,是公开的无神论(atheism)的哲学。如果这种哲学思想普遍起来,神甫便要丧失自己统治愚民的权力,丧失自己的特权地位。 反对唯物论的残暴的压迫,继续了几百年;现时资产阶级社会所公认的所谓哲学界,直到现在还在继续这种压迫,——不过现在不用大锅子烧杀人罢了。但是,人类智识的发展,科学的每一次新发见,总是违背学者自己的心愿——总是证明唯物论的真理。德谟克里德之后,就有他的弟子伊壁鸠鲁(Epicuros,纪元前341—前270)[23],后来,到基督纪元前一百年便有罗马诗人鲁克莱齐嘉尔(Lucretius Car)[24],都是主持唯物论的哲学家。他们所主持的学说,虽然几千年来历受残暴的压迫,可是科学与事实,永久是在发扬光大这一学说呢。 古代的唯物论,尤其是伊壁鸠鲁,除出规定唯物的理论及因果律的概念之外,还讨论道德问题,讨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问题。反动的哲学家总是说,人应当为抽象的“责任心”而服务;古代的儒牧总是说,人应当履行一神或多神的意旨。伊壁鸠鲁却不管这些废话,他说:人总是避免苦痛而力求享乐的。不过他说普通愚暗的人,只求肉欲上的粗蠢的享乐,其结果往往反而得着痛苦;哲学家呢?却能寻求那种不厌不倦的享乐,并不是酗酒淫佚,并不会妨害别人,所以也不至于破坏哲学家的安逸。伊壁鸠鲁认为研究学问便是这种享乐——便是人类精神最高尚的表现,这种表现能够发生许多益处。伊壁鸠鲁并不消极的劝人家不要伤害亲人,他积极的劝人对于亲人要做有益处的事;可是,这并不是因为什么责任心或是道德上的公律、上帝的命令;这是因为待人好,即人待他也好,人人对我无恶意,则我在四围亲人之间,便不至于受着无谓的痛苦。总之,这种理论就是后来十八世纪唯物论者的“理智的利己主义”。 可是,从古代便开始的反唯物主义,尤其是基督教教会的压迫唯物论者,一直都骂唯物论是兽性的利己主义,说唯物论的哲学里,丝毫高尚的动机也没有。“伊壁鸠鲁派”一字,简直成了骂人的名词,等于说这种人只知道肉欲上的享乐主义:无耻、贪鄙、酗酒、淫佚等等,这种享乐主义至多不过是隐蔽的精细的。然而实际上呢,大多数骂唯物论的人,表面上虽然宣传些所谓基督教的道德和高尚的唯心论,如自我牺牲、爱亲人、禁欲之类,——实在,他们这些人,尤其是大多数的僧侣在私人生活里,骄纵淫佚得不堪。他们的“基督教的唯心论”,不过是一种手段,借此欺骗愚昧的信徒,而追求物质的福利罢了。 【注】 [19]赫腊克里德,今译赫拉克利特(Heraklītos,约前540—约前475),古希腊哲学家,朴素的唯物论者和辩证法家。所著《论自然》,今留存片断。 [20]柏克莱,今译贝克莱(George Berkeley,1685—1753),传教士,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著有《视觉新论》、《人类知识原理》、《哲学对话三篇》等。 [21]菲希德,今译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1762—1814),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著有《知识学基础》、《知识学导言》、《人的天职》、《致德意志民族讲演集》等。 [22]德谟克里德,今译德谟克利特(Dēmocritos,约前460—前370),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原子唯物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写作了53种涉及哲学、逻辑学、数学、天文、医学、心理学、修辞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著作,现存极少数片断。 [23]伊壁鸠鲁(Epicuros,前341—前270),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著作大都失传,尚存《论自然》(37卷)断片、致友人书信三篇和包括四十多个命题的学说纲要。 [24]鲁克莱齐嘉尔(Lucretius Car,前99—前55),今译卡尔·卢克莱茨。古罗马诗人、唯物主义哲学家。著有叙事诗体裁的《物性论》(本书译作《论物的自然界》),主要叙述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观点。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