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瞿秋白 > 无产阶级之哲学——唯物论 | 上页 下页
一 何为哲学


  一、普通对于哲学认为是奥妙而迂腐的

  普通谈话里我们要说某件事情是模糊复杂混杂的,便常常带着笑说:“这是哲学。”不但如此,俄国话里有一个字“Ahineya”,意思是“莫明其妙”。这字的来源是希腊文的“雅典”一字——便是几千年前最早有哲学的地方。古代的莫斯科人说难懂而抽象的东西总叫做“雅典的圣智”——Afineya,因此而有“Ahineya”一字。

  对于哲学,所以会有这种轻蔑讪笑的态度,是因为几千年来的哲学,大半离实际生活太远,完全是调文弄字,巧妙的文辞,谁也用不着的抽象概念之分析,后来便称为“经院学问”(Scholatism)。通常看待哲学家,也仿佛都是可笑的书呆子,只会整天讨论已经吃下肚的鸡蛋,却不懂得丝毫世故人情。这种对于哲学家式形而上学家、玄学家(Metaphisic)的观点,在赫摩尼赤氏(Chermnitzer)[4]的寓言里,形容得最明白了:这段寓言的题目,叫做“玄学家”——一个哲学家,掉在深坑里,人家掷下一条绳子去救他;他却大研究起来了:“绳子是什么?——是简单的麻线”;救他的人自然动气了,回复他道:“人家的时间是宝贵的,我不能为你这个蠢货枉费。你躺在坑里罢,等我再来!”

  二、古代哲学即为人类解释宇宙之第一次的尝试

  对于哲学的这种态度,其实是非常之错误的,但是至今还传播于广泛的群众之中。古代的时候,尤其是希腊,哲学的发现要算是人类思想上的一大进步,是人类第一次要想解释外围环境的尝试,想研究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哲学一字,在希腊文中本是爱智识的意思,便是要勤求智识,想能有意识的对付四围的环境和生活。

  三、宗教之解释宇宙是迁就治者阶级的利益的

  原人时代,或者简直不问外围世界的来源、性质和公律,到了后来,或者找着些宗教式的解释。人在四方八面的危险之中,只看见恶意的自然力或者野兽(所谓洪水猛兽),于是他便以为这些东西和他自己一样,是有意识的,不过比他自己厉害些罢了。因此,他满脑子都装着种种神道,只想求他们的慈悲,或是贿买欺骗他们,这样一来,多数人便受儒牧祭司的统治;各种多神教的儒牧,因此便能成为人与神之间的交际员,他们仿佛会猜测天神的意旨,替天神接受祭礼,其实还不是他们自己接受!

  可见原人对于外围世界的一切现象还不会问他的原因和联系。原人只看见这些现象的各个事实:某种现象对于人是恶意的,某种现象对于人是无关系的。甚至于至今还有极大多数的人是这样的,不问外界现象的意义和原因,只问这些现象对于自己是有利还是有害。

  为什么下雨,为什么日出日落,为什么鸟会飞,什么是生,什么是死,这类问题,有多少人发问呢?即使发问,答案也是很奇怪的:“天神要这样罢了。”

  宗教因为实际生活的需要而发生,那时,人已经渐渐的用思想支配那些恶意的自然力;后来因为儒牧神甫的传说,宗教便成为解释自然界现象为天神意旨之表示的尝试。天神会干涉私人生活,会行赏罚。天神的意旨便算是人类祸福苦乐的原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法律和习惯——儒牧都用天神的意旨来解释。天神规定不平等的剥削制度,贫富贵贱的不同。贫人的赏赐,至多只有在来世或阴间。这种死后的希望,使人相信神道和心灵的不死。因为如果没有这点希望,那么,贫人的生活简直不可忍耐,便不愿工作了。

  四、古代科学之解释宇宙是只根据于粗浅实用的

  现代的科学之开始,也只是由于实际利益的需要。必须要医治疾病和伤痛,要“尝百草”而研究各种药草的性质,研究人身的肢体和机体,然后才发生植物学和解剖学。最早的航海家,必须要观察日月星辰以定四方,然后才发生天文学。古代埃及的人需要划分田地,便发生几何学——Geometry的本译,就是“测地”之意。

  五、哲学方是最古的解释宇宙现象之因果的尝试

  只有哲学是纯粹求知的需要之结果,是想要了解自然界以及人的作用,了解人生的意义和道德的规律,而且这些道德规律,要是各人之自由理智的推论的结果,而不要那儒牧所规定的。古代时常说:“惊奇者哲学之母。”宗教是由于畏惧而生;科学由于实用而兴;哲学则由于探求一切之原因及意义而起——是人类精神最高尚的需要。哲学乃是古代智识于蒙昧之中寻求道路的明灯。

  六、哲学是宗教束缚之解放的第一步

  哲学思想方法之发现,就是人类从宗教束缚之下解放出来的第一步。从此人才问到宇宙之实质和意义,生命之起源,善恶之定义,以及其他类似的问题,而不依赖儒牧祭司式的答案;从此,才发生精神的及思想自由的斗争——这些斗争,每一社会中的进步阶级,总得实行,以反抗反动的愚民政策。

  七、哲学之第一步就是研究宇宙的本体

  人类热烈的思想,最初所接触的是四围环境的自然世界,就是后来各种科学所研究的问题,如天文学、生物学等。当时完全没有科学的经验,没有切实的再四再三审查的实验方法,因此,最早的哲学,只有任意猜度的结论,有时也很有些道理的。所以有许多地方,哲学总是真正科学的发源,所不同的便是:现代科学可以拿出证据,可以由经验证明,为人人所公认;而当时哲学的学说却只靠哲学家个人的聪明,仅仅根据各人才智的敏锐的思想;所以有几多哲学家,便有几多哲学的学派。

  现时的宇宙,是否生来是这样存在着的,还是从什么东西构成的呢?如果是构成的,那么,他的成分是怎样的,是由一种物质造成的呢,还是由许多种物质造成的?宇宙是自然发生的呢?还是由天神制造的?为什么许多东西,尤其是动植物,构造得这样巧妙呢?我们能不能真切的知道外界的宇宙;一切现象的表现,是否是人人所应公认,各时代都是相同的呢?

  这些问题,便是人类开始知道自由研究之后所想要找求答复的问题,二千五百年前在希腊便发生了,所以希腊是近代哲学的祖国。欧洲最近二千年的哲学,一直是研究这些问题,不过形式上有所变更罢了——科学所得的成绩不同,对于这些问题的答复也就渐有不同,因此而近代哲学和希腊哲学日有差异罢了。

  八、哲学之第二步则为研究人生问题

  别一方面,哲学最早发生的时候,便有各种派别,互相争执,因此,仿佛真正唯一的真理不能求得,所以必须先研究人类自己的精神,研究出人生的意义和职任——何况这些问题更加切近人生,人生的幸福全靠这些问题有正确的答案。第一个规定哲学有如此的职任,第一个使哲学从讨论宇宙问题进而至于人生问题的,便是希腊大哲学家苏格腊底(Socratēs)[5];这一派的哲学,后来有两个最有名的哲学家:柏拉图(Plato)[6]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elēs)[7]。

  从此,每一哲学学派之中(就是每一对于宇宙和人生有全部解释的哲学系统里),都有研究人生意义和目的的问题,研究什么是善恶,什么是福利,怎样可以求得福利,以及其他道德上的问题。

  这样,基督纪元前六世纪,亚里士多德已经将当时的科学智识及哲学系统结合为一,使成整个儿的概念,又增加了他自己的研究,于是哲学便有完整的系统,包含下列的问题:

  九、哲学之第一类问题为形而上学

  第一,有形宇宙的实质是什么,一切东西的实质是什么?除开我们的错觉之外,我们以外真实存在的是什么?哲学的这一部分,包含人类心灵、天神和宇宙的问题,后来便称为形而上学——因为这一章书在亚里士多德集里,编在物理学(Physic)之后,“Meta”就是“后”,Meta-Physic就是“形而上”,亦即“有形物质之后”的意思——当时的所谓“物理”Physic本是研究自然界及其公律的学问。

  十、哲学之第二类问题为逻辑及认识论

  第二,亚里士多德时代,哲学中已经包含论理学——逻辑学,就是研究人类思想公律的学问,以及十九世纪以后所称谓认识论的学问,就是研究我们怎样迎受外界的感想,我们的知识是怎样成就的,有多少份是真切而合于客观的,是否各个人自己的感想是和其他人的感想同样真实的。

  十一、哲学之第三类问题为道德论

  第三,哲学中还包含着道德问题,就是研究正当的幸福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的全体(后来这里的一部分问题,成为社会学的对象)。

  哲学有这三部分:形而上学、认识论、道德论,直到欧洲近代哲学复生,从十六七世纪到现在,也还是如此。

  十二、文艺复生时代哲学的中兴

  希腊、罗马文化崩败之后,在中世纪时代,哲学成了“宗教之附庸”。愚昧的僧侣神甫是那时的“教育大家”,除他们之外,谁也不能担任教育事业。后来各大城市发生了大学之后,初期的大学教授便把拉丁文的《亚里士多德集》的译本(译得很坏)来研究,将他的思想和教会神甫的学说相调和附会。当时比较有勇气的学者,要想独立解决学术上的问题,便受教会的禁止和压迫,常常受着非刑敲打,甚至于放在锅子里活活的烧死。但是实际生活日益发展。城市既发生,资产阶级也发生。工业及技术的发达,要求真切的科学智识。十五六世纪就有种种新发见和新发明(美洲新大陆的发见,火药、指南针、印书术的发明),以及重新整理的古代希腊哲学家的著述。于是欧洲人的眼界大广,而文艺复生(Renaissance)时代便开始了。

  中世纪的昏梦惊醒,哲学也就复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之思想上的代表,得着许多新智识的帮助,亦从亚里士多德的圣谕、贤训及教会的武断学说之下解放出来。许多独立新创的哲学系统和派别因此发生,再从各种新的观点上来猜测宇宙之大谜:究竟我们周围世界是什么,他的内部实质是什么东西,他对于我们的关系,对于我们意识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十三、十六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之最重要的哲学家

  当时自由思想之牺牲者意大利学者白鲁诺(Giordano Bruno, 1548—1600)[8]为着自己的哲学见解而被教会神甫烧死在锅中;还有法国人笛卡儿(René Descartes,1596—1650)[9]、荷兰的犹太人斯宾诺莎(Benedictus Spinoza,1632—1677)[10]、英国人休谟(David Hume,1711—1776)[11]和洛克(John Locke,1632— 1704)[12]、德国人莱白尼慈(Gottfried W.Leibnitz,1646— 1716)[13]、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14]、黑智儿(Georg W.F.Hegel,1770—1831)[15]以及十八世纪法国唯物哲学家狄德洛(Denis Diderot,1713—1784)[16]、赫勒维齐(Claude A. Helvétius,1715—1771)[17]、霍勒巴黑(Holbach,1723—1789)[18]等——这些姓氏便是从十六世纪末年到十九世纪之初的最重要的哲学家,他们研究新的哲学问题而创立新的学派。他们的宇宙观和人生观虽然各自不同,可是差不多大家创立哲学学派的时候,都和当时并行发展的纯正科学是不相关涉的。古代哲学有当时的科学为之先驱,这一时代的哲学呢,虽然部分的根据于科学,然而大致他们学说的结论和假定,都不是取之于科学及人类经验,却是出之于哲学家自己的头脑,自己理智上的推论;因此,一般社会便以为哲学是无关实用而不切实际生活的。

  十四、近代哲学则已成各种科学之综合

  直到十九世纪,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有了很大的发达,根本改变了我们对于宇宙及社会的智识,然后哲学的性质也随之而改变。十九世纪中期以来,哲学便从独立的思想部门,逐渐变成人类各部分智识,即各种科学之综合与总和。这就是说,哲学仿佛要结算人类经验的总账,从各种科学里找着某种共同的东西——一种统一的指导观念,一种总的原则。但是现代哲学并不限于简单的结算各科科学之总账。他要比科学更进一步照他所找着的路径,再进而测度科学尚未完全说明的宇宙秘密——只要探求这些秘密的材料,确实已经有了。

  十五、哲学者综合一切科学之总的宇宙观也

  这样,现代之“科学的哲学”,是要依据于一切新的科学材料,综合之于一个或几个总观念之后求得一整个儿的宇宙观。而且现代哲学里的中心问题,是实质与思想的关系问题,就是外物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关系问题。

  十六、哲学之两大派别为唯心论及唯物论

  我们的职任并不是述说各派重要的哲学学说;对于这种问题,即使没有几千卷,至少也已经有几百卷长篇大论的著作。并且用不着我们来说。因为无论有几多不同的哲学学说,各自都想有所独创,但实际上从古以来只有两个根本学派。这两个派别,可以独隐藏于哲学的种种式式的系统和理论里,但是实际上都只有形式上的,变易程度上的不同,或是两派学说之间的过渡。这根本的两派学说便是:唯心论和唯物论。我们下一章便要来讨论这一问题。

  【注】

  [4]赫摩尼赤(Chermnitzer),寓言、文学家。

  [5]苏格腊底,今译苏格拉底(Socratēs,公元前469—前399),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的老师。他的言行大抵见于他的学生柏拉图的一些著作。

  [6]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有大量著作流传下来的哲学家,主要著作有对话《斐多篇》、《西门尼德篇》、《智者篇》、《法律篇》等。

  [7]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他对哲学、逻辑学、心理学、自然科学、政治学、伦理学、修辞学、美学等都有研究。恩格斯称他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主要著作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等。

  [8]白鲁诺,今译布鲁诺(Giordano Bruno,1548—1600),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因反对经院哲学,主张人们有怀疑宗教教义的自由,被宗教裁判所处死刑,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他接受并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太阳系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天体系统。主要著作有《论原因、本原和一》、《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驱逐趾高气扬的野兽》等。

  [9]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1650),法国哲学家、自然科学家,著有《方法谈》、《形而上学的沉思》、《哲学原理》等。

  [10]斯宾诺莎(Benedictus Spinoza,1632—1677),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著有《笛卡尔的〈哲学原理〉》、《神学政治论》、《伦理学》、《知性改进论》等。

  [11]休谟(David Hume,1711—1776),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著有《英国史》(6卷)、《人性论》、《人类理解力研究》、《道德原则研究》、《宗教的自然史》等。

  [12]洛克(John Locke,1632—1704),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论证了知识起源于感觉经验的原则,反对“天赋观念”说,认为观念是从后天的经验中获得的。主要著作有《人类理智论》、《政府论》、《教育漫话》等。

  [13]莱白尼慈,今译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tz,1646—1716),德国自然科学家、数学家、唯心主义哲学家。著有《人类理智新论》、《神正论》、《单子论》等。

  [14]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人。著有《自然通史和天体论》、《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道德的形而上学》等。

  [15]黑智儿,今译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之集大成者。主要著作有《哲学全书》、《逻辑学》、《哲学史讲演录》、《历史哲学讲演录》、《美学讲演录》等。

  [16]狄德洛,今译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文学家。曾主持编纂《百科全书》,成为百科全书派进步思想家的领袖。著有《哲学思想录》、《对自然的解释》、《达兰贝尔与狄德罗的谈话》、《关于物质与运动的哲学原理》等。

  [17]赫勒维齐,今译爱尔维修(Claude Adrien Helvétius,1715—1771),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百科全书派的重要成员。著有《精神论》、《论人的理智能力和教育》等。

  [18]霍勒巴黑,今译霍尔巴赫(Paul Henri Dietrich d'Holbach,1723—1789),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百科全书派的重要成员。著有《自然的体系》(本书译作《自然系统》)、《社会的体系》、《被揭穿了的基督教》、《神圣的瘟疫》、《袖珍神学》等。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