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李大钊 > 李大钊文集 | 上页 下页 |
十八年来之回顾 |
|
——在直隶法政专门学校十八周年校庆会上的演讲(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三十日) 今日是母校十八周年纪念日,就是母校十八岁生日的一天。母校的生日,好像母亲生日是一样。母亲生日的那一天,同胞兄弟庆祝一堂,是很高兴的。我们母校的生日,我们同学大家也欢聚在这个礼堂,和庆祝母亲的生日是一样的高兴。所以我今天说不出是怎样的快乐!发生了许多的感想,只好就这个题目——十八年来之回顾,说出我的感想来。 十八年世界上的事情很多,若件件去讲,是办不到的。只能回顾与我们有关系及重大的事,还就着我所知道的说,那我不知道的,只好待别位同学来讲,那没有关系及不重要的也得丢开一边。那么,就分二部去讲:一部是人民运动的经过,一部是本校同学运动的经过。 人民运动的经过,又分我国与外国的事情。现在先说我国的,讲完了以后,再把外国的重大事情,简单说明。 母校诞生在光绪三十二年,即西历千九百零六年。回顾光绪三十二年,不禁又想到三十一年,即母校诞生的前一年。当三十一年时候,前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2]考察宪政。吴樾[3]在东车站放炸弹,要把五大臣炸死。他的意思是阻止前清的假立宪。霹雳一声炸弹响,那革命历史就开始了。孙中山在海外组织同盟会,作革命的运动。同时母校也随着这声炸弹响,产生下来。 光绪三十二年前清颁布假立宪[4],正母校诞生的时候。革命运动很激烈,而前清政府防止的也很厉害。母校成立,从我们一方面看,是预备革命和改造的运动;从前清政府一方面看,是拿我们一般人作假立宪局面的点缀,或说是为假立宪造就人才。随着这两方面不同的意思,母校于是乎诞生。 光绪三十三年即西历千九百零七年,是母校诞生第二年。徐锡麟[5]刺杀安徽巡抚,在安徽起义,结果失败,同志死难的很多。清廷一面防止不测,一面敷衍人民,人民则为积极的改革运动。改革运动有主张请求立宪,有主张革命,而有立宪派、革命派的分别。立宪派的人就联络海外华侨,请求清廷立宪。清廷看人民的要求,不得不敷衍,遂饬各省设立咨议局。革命派的人,像孙中山先生也联络同志,在云南起义,结果归失败。一年之内,清廷对于人民要求(立宪派)取敷衍主义,对于人民反抗(革命派)取防止主义,禁止人民聚会、开会、演说及学生参与政治运动。 光绪三十四年即西历千九百零八年,光绪死,罢免袁世凯职,清廷由摄政王摄政。各省人民都起来要求开国会,运动很激烈,清廷不得已允人民要求。这一年母校的同学也参入要求开国会。清廷命各省咨议局[6]开会。是年宣统即位(宣统元年)。 宣统二年,北京资政院[7]及各省咨议局开会,外患有安奉铁路[8]问题发生。在天津方面遂引起学生的激烈的政治运动,我们同学也参入运动,也分立宪派、革命派。立宪派运动的结果失败,温世霖[9]被发往新疆。革命派运动,像本校教员白雅雨[10]先生,奔走于滦州第二十师军队中,后殉于难。这是本校最紧要的一年,详细情形,留在回顾本校同学运动的经过,再为细说。 宣统三年,三月间黄克强先生率青年同志,归自海外,在广州起义,死难的很多,有七十二烈士,其实死的不只七十二烈士。七十二烈士都葬在黄花岗,其初名字不全,到了民国十年,才把七十二烈士名字填清楚。我曾到过黄花岗,起一种特别感想,殉难的都是纯洁的青年,作政治运动的大牺牲,这黄花岗与民国产生很有关系。这次虽遭失败,却是后日成功之母,而一般革命家都因之而起。清廷又下令收川汉铁路为国有,而黎元洪等起义武昌,各省响应。我们同学当时也参加革命运动,有奔往滦州的,有奔往徐州的,细情也留到回顾本校再说。后来革命成功,在南京组织临时政府,宣布约法,举孙文为临时大总统。蒙古宣告独立。 民国元年,清帝退位,参议院成立。女子同盟会要求女子参政权。 民国二年,革命元勋宋渔父[11]先生,极力主张把同盟会扩张成国民党,受袁世凯的嫉妒,暗使人把宋渔父先生刺杀在上海。汪精卫先生很反对这事,他愿意维持同盟会,以为同盟会是革命党的根源,在革命没有成功以前,不应该把同盟会解散,组织国民党,把不纯粹革命分子拉进来,至今汪先生尚以此事行为遗憾。宋先生在上海被刺,有主张平和解决的,有主张用武力与袁世凯解决的,于是遂有二次革命起于南京,结果失败。国会正式开会,各省省议会也开会。因有二次革命的缘故,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宪法起草委员会自行解散,江苏省议会解散。 民国三年,袁世凯解散参众两院,停止各省省议会开会。欧洲大战发生。 民国四年,筹办“筹安会”[12],伪造民意,佐袁世凯为皇帝,意欲推翻共和,重建帝制。日本乘机于五月七日提出“二十一条”,迫中国承认。当时蔡松坡[13]先生在京,袁世凯监视甚严,后来蔡先生逃至云南,与唐继尧起义。 民国五年,西南诸省宣布独立,反对袁世凯称帝。袁不得已取消帝制,忧愤而死。副总统黎元洪又召集各省省议会,重开国会。这年内有最可纪念者,黄克强先生死于上海,蔡松坡先生死于日本,民国伟人又弱了两个! 民国六年,罢免段祺瑞职。山东、福建、江苏等省,反对国会。黎元洪辞职,冯国璋继任。西南诸省反对解散国会,宣告独立。张勋率兵入京,拥宣统复辟,推翻共和。段祺瑞在马厂誓师,[14]打败张勋,重建共和,段祺瑞又重掌中央政权。西南诸省组织军政府,召集非常国会,举孙中山先生为总统。吴佩孚在岳州开会,主张与南方用武力解决。 民国七年,南方军政府重新组织,反对北方徐世昌为总统。北方召集新国会,举徐世昌为总统。段祺瑞练参战军,以备与德国开战。 民国八年,学生反对“直接交涉”,作“五四运动”,驱逐曹、章、陆。南北两政府在上海组织和平会,南北议和。段祺瑞所练参战军,改为边防军。 民国九年,直、皖战争,结果直系胜,皖系败。北方政府解散学生会,阻止学生参入政治运动。南方军政府瓦解。 民国十年,南方举孙中山为大总统,川、鄂宣布自治,吴佩孚率兵往攻,川、鄂发生战事,结果川、鄂败,自治军也失败。 民国十一年,夏天,直、奉战争,结果奉张败,直曹胜,黎元洪复职,恢复旧国会。南方陈炯明背叛孙中山先生,有广州战役,同时有妇女参政运动。 民国十二年,南方孙中山先生复至广东。北方强迫黎元洪下野,直系利用国会贿选,曹锟被选为总统,成现在的局面。在国民方面,有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风潮,国民党重新组织。十月十日北京政府颁布宪法。 以上是人民的运动,或对军阀,或对政府。然后再把外国的事情,很可注意的,说一下。 宣统二年,葡萄牙革命,建共和。千九百十四年欧洲大战发生。千九百十七年俄国革命,劳农政府成立。千九百十八年德国也起革命,建共和国。千九百十九年欧战停止,起始议和。 我国与外国外交方面重要事情:宣统二年有安奉铁路问题发生;宣统三年有片马问题[15];民国四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民国八年日本约求鲁案直接交涉,俄国劳农政府宣言放弃前俄在中国攫取的权利。 现在要讲十八年来本校同学的运动经过,我们在这一方面作一番回顾。我对于同学的政治运动知道的很少,只可就我知道的来讲。 我最初进校的时候,就有风潮发生,社会给这个风潮起了名字,叫“酱油风潮”。这个风潮是因甚么所起呢?说来很有趣味。在座的都是前后同学,无妨当小说告诉大家。有浙江的同学杨君,年纪很轻,都在食堂上用饭的时候,他要用点酱油,唤厨子不答应,他就用筷子敲饭桶。斋务长李先生把杨君责斥了几句,杨君年纪本小就哭起来了。诸位同学对他很表同情,就同黎监督[16]交涉,一方面学生在现在没有被火烧的东大讲堂(现在已改成图书馆)开会。斋务长看见学生开会,恐怕有政治上运动,走告黎监督,黎监督也不问所以,往藩台臬台衙门去报告,带来许多的兵把学校围住。学生推举了八个代表去讲话,八个代表的名字记不清楚,讲话以后也没有甚么结果,无条件的,就把八个代表都斥退。别位同学很不平,以为我们举出来的代表无故斥退,我们无颜再在校内居住,于是大家都搬在外边旅馆。黎监督劝阻大家,拿很和蔼的态度,没有效果。又经绅士劝解,劝大家回校,八个代表是不能回校的,诸位可替他们介绍别的学校。后来都回在校内,推出代表来,白惺亚[17]先生等和监督打官司,也没有甚么结果。 这次风潮其初原因很小,不过为酱油而已。到了后来,拿兵围起学校,斥退代表,闹了个很大,学生方面有不得不如此的原故。这次风潮影响是怎样呢?风潮影响于我校是很大的,是很恶的!早先斋舍整理的很好,秩序很整齐,经了这次风潮以后,都变坏了。风潮的结果没有好结果,只得到恶结果。所以外人对这次风潮很不满意,我们对他也觉很不幸的!希望我们同学,以后不要以小故而起绝大的争端,倘若遇见这样事情,务请和平解决才对。 政治运动分二派:一是立宪派,一是革命派。那时中国北部政治运动的中心,首推天津,天津以北洋法政学校为中心。所以我校在政治运动史上,很关重要。我们今天要谈谈,以后还怕没有人知道。时当宣统二年,日本要强迫攫取安奉铁路,东省代表来津求援,天津学生在东马路开会欢迎,共举温世霖为会长。本校同学立宪、革命两派,立宪派公开运动,革命派秘密运动。同学多数属于立宪派,少数属于革命派,于永滋[18]、王德斋两位先生是革命派中心人物。立宪派打算全体往北京请愿,要求政府开国会。本校同学在东大讲堂(现改图书馆)开会,同学秦广礼断指写血书,激扬民气。同学孙可君断肘,大家非常激烈。孙君断肘之后,全身为血所染,许多同学鼓掌叫唤,都以泪相见。此时同学只以血泪相见,李监督、邓和甫都劝大家不必自杀,可以积极想法就是了。那种悲惨激昂的光景,我终身不能忘!大家闹了一天,夜间开会,相约明天黎明整队到广东会馆开会,作请愿的运动。过河的时候,碰见李监督,李监督善言相劝,教大家回校再商议,学生不肯。平时学生对监督谈话时非常客气,这时候也不客气了。一直到了广东会馆,商议上府院请愿。全天津学校的校长及提学司也都来到广东会馆,劝阻大家不要走,大家不听,把诸位校长及提学司围在中间。这时候的群众心理,那里还可以理喻?若工夫一大必有不测。李监督为人聪慧机警,见这般光景,实有不了之势,他就站在台上,对众嚷道:“你们要请愿,我们帮着你们。”众鼓掌。“大家出发的时候,必须有秩序。”众鼓掌。“我们要先走一步。”众鼓掌。于是,各位校长及提学司得免于难。大家全体出发,电车也停了,到了府院衙门前都坐下,要求立时给北京打电报,使其立宪开国会,还要立时等回电。又整队往省议会去请愿,在道上碰见道台坐着马车,大家把道台打了个不亦乐乎,马车也碎了。后来同学劝止,才把道台放走,逃了一条命!这是大众的狂热,于事业上没有多大效果,但当这时候也没法劝止,后来学生各归本校。 风潮闹完之后,当局方面以为风潮起的原因,都因为会长的鼓动,于是把温世霖放逐到新疆去,学校方面提倡提前放假。当时大家没有出息,见学校里提前放假,都归家去了!像这狂热的政治运动,不一时就消灭。这次风潮的结果,大家把温世霖先生送到新疆,谁也不闻不问了! 这次风潮,算立宪派运动失败,而革命派进行越发有力,从此立宪派的人也都倾向革命派,大家都觉得对温先生义气上过不去,只好再等机会。革命派组织秘密团体,上海的《克复报》、福建的《民心报》、香港的《中国报》,对于革命思想,充量绍介。同学订阅该报不少,大家都抢着看报,情愿不上班,也得看报,于永滋、王德斋先生亲往邮局去取。同学奔走革命的,白雅雨、于永滋往滦州,王德斋往徐州。白先生平时很古板的,这时也作革命的运动。滦州革命失败,同学以为白、于二先生不免于难,恶耗传来,大家悲伤得很!后来才知道白先生确乎身殉于难,于先生幸免。给白先生开追悼会,就在这个礼堂上。那追悼白先生挽联的字句,今天我来在这礼堂上,还仿佛有人念给我听!当天津学生政治运动正在昂激的时候,上海《民立报》上天天有一段时评,告诉我们学生,应该作甚么样运动。后来清廷起用袁世凯的时候,袁世凯在河南即打电(报)给天津督署严防某法校,就是本校。可见本校当时很受官府的注意。河下驻扎有兵,是监视本校同学的运动。当时有两位日本教员,一系吉野作造,一系今井嘉幸,在本校当教授,后来两位归国都极力鼓吹平民主义,绍介民治思想,作民权运动,教导他们国民,日本国民很受他的恩泽。剪发运动也很有趣味,同学黄君首先剪发,那时剪发的很少,都以为希奇,当黄君进食堂的时候,大家哄然笑他,监督知道了,给黄君为剪发记了一过。 而今回顾从前加入政治运动的同学,已经有些死亡凋零了,真是不堪回想!白先生雅雨在滦州革命的时候就死了,断肘的那位孙先生在二次革命也死了,还有许多死了我不晓得。那末,同学参加政治运动的死去了大半,而民国建设还没有成功,有许多责任在我们身上,我们没有开出路子来,觉着非常的惭愧,只好把我们没有尽的责任,推到后来诸位同学身上。早先我们的历史是很短小的,算不了甚么,光华灿烂的历史还在后边。我今天说的这些,不过是本校历史的“破题承”,那本校历史的正文,不知道将来有多少人,像我站在这地方,给大家讲那本校有声有色的历史。现在本校历史是很幼稚,但历史没有不继续的。我们已经过去了,我们已经离了本校在社会上去作事,那发扬本校的精神,尽国民的责任,希望诸位后来的同学,在学校极力培养自己的学问,赶快去担负那些责任,不要回顾,不要踌躇,一往直前。高先生所说国家是工具,我们要知道怎样应用,有许多法子,利用国家不出流弊。我到母校以后,一方感慨,一方乐观。感慨的是,参加政治运动的同学,死去大半,不能再相见了!牺牲他们大好生命,而民国的国家,天天在昏迷不醒之中。早先食堂里饭桶声,也听不见了,食堂的房舍,也改变了。乐观的是,校中树木早先很小,现在都森郁起来,那种焕发活泼的气象到处弥漫。我们母校里历史,也是像这样发展的,越发展越大。同学也是新陈代谢,老同学凋零,担不起他们的责任,同时新同学来替他们,担他们的责任。像东楼不戒于火,尽成灰烬,是很不幸的,但旧的已去,新的才来,旧的给新的让位置。这样看来,我们的历史,不过是小小的本校历史的序文,本校历史的正文在将来。我希望以后的同学齐心努力,给本校历史正文第一页第一章下头一笔。整顿我们的国家,恢复我们的民族,专赖诸位同学,齐心!努力! 署名:李守常讲演 邢有森、杨景濂笔记 原载《直隶法政专门学校十八周年纪念特刊》 [1]题解 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创办于1906年,12月30日,关防(校印)正式启用,故定该日为校庆。民国成立后,该校改名为直隶法政专门学校。1923年12月30日为该校18周年校庆,李大钊应邀在庆祝会上演讲。此文原有题注:“李守常先生讲演,邢有森、杨景濂笔记。” [2]五大臣出洋 1905年7、8月,清廷决定派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绍英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以期“择善而从”。9月24日在正阳门火车站登车后,吴樾谋刺,炸伤载泽与绍英。12月,清廷改派载泽、李盛铎、尚其亨与戴鸿慈、端方5人,前3人往日、英、法、比等国,后2人往德、意、奥等国。次年7月回国,带回有关书籍400余种,辑为《列国政要》133卷和《欧美政治要义》18卷。 [3]吴樾(1878—1905) 安徽桐城人。1900年至上海,结交陈天华、赵声、杨笃生等革命志士。后入保定高等师范学堂并办《直隶白话报》。1905年9月24日,怀匿炸弹入北京正阳门火车站,谋炸出洋五大臣。载泽、绍英二人受轻伤,本人当场牺牲。 [4]前清颁布假立宪 庚子事变后,清王朝更加面临统治危机。为了欺骗人民,消灭革命,1906年9月1日(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由光绪皇帝发布慈禧懿旨:“时至今日,惟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由此开始了清朝末年的预备立宪。 [5]徐锡麟(1873—1907)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1904年赴沪访蔡元培,入光复会。后办大通学校,准备反清起事。1906年任安徽巡警处会办、巡警学堂监督。次年秋,与秋瑾相约,浙皖同时起义。7月6日,于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起义失败,遇难。 [6]咨议局 1907年10月19日(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十三日),清政府命各省设立咨议局。次年7月,颁布《各省咨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1909年10月,各省咨议局正式成立。一方面规定有权议决本省兴革事件、预决算、税法、公债、选举资政院议员以及讨论本省所付之义务等;另一方面又规定议决事项,须得本省督抚同意才能生效。在由咨议局发动的请求早开国会的请愿活动被镇压后,不少咨议局在武昌起义后成为响应起义、策动独立的重要力量。 [7]资政院 1907年9月20日(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十三日),清政府决定在中央设立资政院,1910年10月3日正式成立,行开院典礼。规定议员共200名,钦选100名,民选100名。其职权虽然规定议定国家预决算、制定法规以至弹劾大臣等,但同时又规定:所议事项,须具奏请旨,决定可否。故它虽貌似西方议会,但实为御用机关,清室退位后被解散。 [8]安奉铁路 1909年2月6日,日本公使伊集院向中国政府要求对安(安东)奉(奉天,今沈阳)铁路及沿线矿务享有特权。8月6日又照会中国:日本政府已决定自行改筑安奉铁路的路线。于是,京、津及东北三省等地民众起而抗议,并抵制日货。 [9]温世霖 曾任直隶咨议局议员,天津请愿早开国会同志会会长。立宪派请求早开国会第三次请愿被镇压后,以李大钊为首的北洋法政学堂学生起而继续抗争,温率天津商民联合行动,被清廷下令发往新疆,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10]白雅雨 白毓崑(1868—1912),字雅雨,江苏通州(今南通市)人。江阴南菁书院毕业,1908年到天津任北洋女子师范和北洋法政学堂教习。1911年武昌起义后,组织天津共和会,又作为同盟会代表之一组织北方革命协会。1912年1月2日,策动滦州起义,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任参谋长。失败后就义。 [11]宋渔父 宋教仁(1882—1913),字遯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1904年春,与黄兴等创华兴会,任副会长。因谋起义失败,逃亡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和早稻田大学。曾任《民立报》主笔、同盟会中部总会总务干事,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局局长,农林总长。国民党成立后,任代理事长。1913年3月20日,于上海火车站遭袁世凯派人袭击,22日晨身亡。著有《宋教仁集》。 [12]筹安会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御用团体。1915年8月14日成立,杨度、孙毓筠为正副理事长,严复、李燮和、刘师培、胡瑛为理事。宣称“以共讨国体问题、筹一国之安”为宗旨,即主张废除民主共和制、改行君主立宪制。袁氏败亡后,杨等被通缉。 [13]蔡松坡 蔡锷(1882—1916),字松坡,湖南宝庆(今邵阳市)人。1898年入长沙时务学堂,受业于梁启超。后留学日本,入成城学校、日本士官学校。武昌起义后,领导云南新军起义,旋任云南军政都督。二次革命后被袁世凯调京羁縻。袁复辟帝制日彰,蔡与梁密谋兴军捍卫共和,并先后潜行。1915年12月25日,蔡于昆明宣告云南独立,组成护国军,任第一军总司令,入川讨袁。袁死后,任四川都督兼民政长。1916年11月8日,因喉癌逝世于日本。 [14]马厂誓师 1917年春夏,总统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的矛盾日益激化,段愤而去职。段利用张勋入京赶走黎元洪、迫使解散国会、并于7月1日拥溥仪复辟之机,于7月3日自任讨逆军总司令,在天津附近马厂誓师讨伐张勋。12日攻入北京,段复任国务院总理,并自居“再造共和”。 [15]片马问题 1911年1月18日,英公使照会中国外务部,声称尼泊尔为自治之国,不丹与英有特殊关系,英兵随即占领云南片马,经交涉仍拒不撤兵。 [16]黎监督 即黎渊,时任北洋法政专门学堂监督。 [17]白惺亚 白坚武(1880—1938),号惺亚。 [18]于永滋 于树德(1894—1982),号永滋,天津静海人,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曾参与策动滦州起义与北方革命,以响应武昌起义。后赴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后,当选国民党“一大”、“二大”中央执行委员,并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常务委员,协助李大钊领导北方革命运动。大革命失败后脱党。建国后,曾任全国供销合作社总监事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1982年2月,于北京病逝。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