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李大钊 > 李大钊文集 | 上页 下页
社会主义释疑


  ——在上海大学的演讲(一九二三年十一月七日)

  今天是苏维埃俄罗斯革命成功的六周(年)纪念日,又是本校的“社会问题研究会”的成立日,所以我在此要与诸位作几句谈话。

  现在社会上有许多人,对于社会主义不明白,有许多怀疑地方。这种怀疑,实在是社会主义进行上之极大障碍。现在所要说的,就是要解释这几种怀疑。

  一、社会上有些人,以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是穷苦的,不是享福的,因此他起来反对社会主义。不知道在资本制度之下,我们永远不会享福,不会安逸,能够安逸享福的,惟独那少数的资本家。资本主义制度能使社会破产,使经济恐慌和贫乏,能使大多数的人民变为劳动无产阶级,而供奉那少数的资本家。社会上到了大多数是穷的,而那少数的富人也就不能永久保有他的富了。

  社会主义就是应运而生的起来改造这样社会,而实现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社会主义是使生产品为有计划的增殖,为极公平的分配,要整理生产的方法。这样一来,能够使我们人人都能安逸享福,过那一种很好的精神和物质的生活。

  照这样看来,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是整理生产的,不是破坏生产的。

  二、有些人以为社会主义制度成立之后,人民就要发生怠工的现象,因此他说社会主义制度是不能施行。他不知道在社会主义制度底下做工,是很愉快的,很舒服的,并不像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作,非常劳苦,同那牛马一样,得不到一点人生的乐趣。从前乌托邦派托莫斯·莫阿[2],他描写了一种理想的社会,他认劳动是最苦而可怕的,所以主张强迫工作,因他目睹资本主义制度底下的劳动者的生活状况,是那样黑暗,所以发生这种观念。一般人以为工作是苦事,亦是拿现在生活下的眼光,去观察那将来的社会。其实社会主义实行后的社会的劳动,已和现在的社会的劳动不同了。

  如莫理斯[3]所主张的社会主义,是一种美感的社会主义。他常说:工作能使精神感觉愉快,这就是“工作的喜悦”。即我们日常生活上的喜悦,也多从工作中来。比如烹调,自己弄的东西,总觉比别的好吃,倍觉津津有味,这都是因为自己经过一番工作,含有一分愉快之故。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是永享不到工作的愉快的。

  莫理斯最赞美的,是欧洲十四世纪的艺术品,而最鄙视的是现代的艺术品,因为十四世纪的艺术品,都是那时代能感觉着“工作的喜悦”的工匠作出来的。艺术家最希望发表的是特殊的个性的艺术美,而最忌的是平凡。所以现在有一班艺术家很怀疑社会主义实行后,社会必然愈趋平凡化,在平凡化的社会里必不能望艺术的发达。其实在资本主义下,那种恶俗的气氛,商贾的倾向,亦何能容艺术的发展呢?又何能表现纯正的美呢?那么我们想发表艺术的美,更不能不去推翻现代的资本制度,去建设那社会主义制度的了。不过实行社会主义的时候,要注意保存艺术的个性发展的机会就是了。

  由以上所说的看来,我们的工作是要免除工作的苦痛,发扬工作的喜悦的,那里有像现在劳动的劳苦,有怠工的现象发生!

  三、又有一般人,以为在社会主义制度底下是不自由的。他不晓得经济上的自由,才是真的自由。现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底下,那里有劳动者的自由,只有少数的资本家的自由,高楼、大厦、汽车、马车全为他们所占据,我们如牛马的劳苦终身,而衣食住反得不着适当的供养。所以我们想得到真的自由,极平等的自由,更该实现那“社会主义的制度”,而打倒现在的“资本主义的制度”。

  我们要改造这样的社会,是寻快乐的,不是向那穷苦不自由的地方去,前边已经说明白了。

  但是社会上人有一种惰性,这也是我们讲社会主义的人,不可不先注意的!

  一九二三年九月七日下午于上大[4]

  署名:李守常先生讲

  陈均、张湛明合记

  《民国日报》副刊《觉悟》

  1923年11月13日

  【注释】

  [1]题解 本篇发表时题注:“李守常先生在上大社会问题研究会讲,陈钧、张湛明合记。”“上大”,即上海大学,国共两党共同创办,1 9 2 2年1 0月1 2日由上海私立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改组正式成立,于右任任校长,邵力子任副校长。《邵力子年表》载:“与校长于右任在四马路同心楼邀李大钊、张继午餐,李大钊即席介绍邓中夏出任总务长,瞿秋白出任社会系主任。”此次李大钊到沪,是应孙中山电召。1 9 2 3年1 0月1 9日,孙中山致国民党上海事务所电云:已委李大钊为国民党改组委员,并“请孙伯兰密电北京李大钊即来沪会商。”

  [2]托莫斯·莫阿 今译托马斯·莫尔(1477—1535),英国思想家、政治活动家、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曾就读牛津大学,深受人文主义影响。后任律师、王室副财务大臣,英国下院议长,大法官(地位相当于首相)等职。1516年出版代表作《乌托邦》,描述一个虚构的乌托邦岛(希腊文,意为没有的地方)的理想社会,即消灭了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公有、按需分配和公民在一切方面彻底平等的社会,影响巨大。1535年7月,因拒绝承认亨利八世为英国教会首脑而被处死。

  [3]莫理斯 今译威廉·莫理斯(1834—1896),英国作家、工艺美术家和空想社会主义者。憎恨资本主义制度,推崇中世纪艺术与手工业,主张通过道德和审美教育改造现实社会。著有《社会主义诗歌集》、小说《约翰·保尔的梦想》等。

  [4]一九二三年九月七日下午于上大 “九月七日”,应为11月7日。此文《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于11月13日发表。据《北京周报》1923年80号报道:9月9日,李大钊出席在北京大学二院召开的欢迎加拉罕大会,故9月7日李不可能在“上大”讲演。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