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胡适 > 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 上页 下页 |
《三侠五义》序(3) |
|
《宋史》记辰妃有娠时玉钗的卜卦,已是一种神话了。坠钗时的“心卜”,谁人听见?谁人传出?可见李宸妃的传记已采有神话化的材料了。元朝有无名氏做的“李美人御苑拾弹丸,金水桥陈琳抱妆盒”杂剧,可以表见宋、元之间这个故事已变到什么样子。此剧情节如下: 楔子:真宗依太史官王弘之奏,打造金弹丸一枚,向东南方打去,令六宫妃殡各自寻觅;拾得金丸者,必生贤嗣。 第一折:李美人拾得金丸,真宗遂到西宫游幸。 第二折:李美人生下一子,刘皇后命寇承御去把孩子骗出来弄死。寇承御骗出了太子,只见“红光紫雾罩定太子身上”;遂和陈琳定计,把太子放在黄封妆盒里,偷送出宫,交与八大王抚养。恰巧刘皇后走过金水桥,撞见陈琳,盘问妆盒中装的何物,几乎揭开盒盖。幸得真宗请刘后回宫,陈琳才得脱身。 楔子:陈琳把太子送到南清宫,交与八大王。 第三折:八大王领太子去见真宗;刘后见他面似李美人,遂生疑心,回宫拷问寇承御,寇承御熬刑不过,撞阶而死。 第四折:真宗病重时,命取楚王(即八大王)第十二子承继大统,即是陈琳抱出的太子。太子即位后,细问陈琳,才知李美人为生母。那时刘后与李美人都活着,仁宗不忍追究,只“将西宫改为合德宫,奉李美人为纯圣皇太后,寡人每日问安视膳”。 这里的李宸妃故事有可注意的几点:①玉钗之卜已变成了金弹之卜,神话的意味更重了。②“红光紫雾”的神话。③写刘皇后要害死太子,与《宋史》说刘后养为己子大不同。这可见民间传说不知不觉地已加重了刘后的罪过,与古史上随时加重桀、纣的罪过一样。④造出了一个寇承御和一个陈琳,但此时还没有郭槐。⑤李美人生子,由陈琳送与八大王抚养,后来入继大统;这也可见民间传说不愿意让刘后有爱护仁宗之功,所以不知不觉地把这件功劳让与八大王了。⑥仁宗问出这案始末时,刘后与李妃都还不曾死。这也可见民间心理希望李妃享点后福,故把一件悲剧改成一件喜剧了。⑦没有狸猫换太子的话,只说“诈传万岁爷要看,讴出宫来”。⑧没有包公的事。这时期里,这个故事还很简单;用不着郭槐,也用不着包龙图的侦探术。 我们再看《包公案》里的李宸妃故事,便不同了。《包公案》的《桑林镇》一条说包公自陈州赈济回来,到桑林镇歇马放告。有一个住破窑的婆子来告状,那婆子两目昏眊,衣服垢污,放声大哭,诉说前事。其情节如下: ①李妃生下一子,刘妃也生下一女。六宫大使郭槐作弊,把女儿换了儿子。 ②李妃一时气闷,误死女儿,被困冷宫。有张园子知此事冤屈,见天子游苑,略说情由;被郭槐报知刘后,绞死张园子,杀他一十八口。 ③真宗死后,仁宗登极,大赦冷宫罪人,李妃方得出宫,来到桑林镇乞食度日。 ④有何证据呢?婆子说,生下太子时,两手不开;挽开看时,左手有“山河”二字,右手有“社稷”二字。 ⑤后来审间郭槐,郭槐抵死不招。包公用计,请仁宗假扮阎罗天子,包公自扮判官,郭槐说出真情,罪案方定。 ⑥李后入宫,“母子二人悲喜交集,文武庆贺”。仁宗要令刘后受油熬之刑,包公劝止,只“着人将丈二白丝帕绞死”。郭槐受鼎镬之刑。 这是这个故事在明、清之间的大概模样。这里面有几点可注意: ①造出了一个坏人郭槐和一个好人张园子,却没有寇承御与陈琳。 ②包公成了此案的承审官与侦探家。 ③八大王抚养的话抛弃了,变为男女对换的法子,但还没有狸猫之计。 ④李妃受的冷宫与破窑之苦,是元曲里没有的。先写她很痛苦,方可反衬出她晚年的福气。 ⑤破案后,李后享福,刘后受绞死之刑。这也可见民众的心理。我们可以把宋、元、明三个时期的李宸妃的故事的主要分子列为一个比较表: 《三侠五义》里的“狸猫换太子”故事是把元、明两种故事参合起来,调和折中,组成一种新传说,遂成为李宸妃故事的定本(看本书第一回及第十五至十九回)。我们看上面的表,可以知道这个故事有两种很不同的传说;这两种传说不像是同出一源逐渐变成的,乃是两种独立的传说。前一种——元曲《抱妆盒》——和《宋史》还相去不很远,大概是宋、元之间民间演变的传说。后一种——《包公案》——是一个不懂得历史掌故的人编造出来的,他只晓得宋朝有这件事,他也不曾读过《宋史》,也不曾读过元曲,所以凭空造出一条包公断后的故事来。这两种不同的传说,一种靠戏本的流传,一种靠小说的风行,都占有相当的势力。后来的李宸妃故事遂不得不选择调和,演为一种折中的定本。 《三侠五义》里的李宸妃故事的情节如下: ①钦天监文彦博奏道:“夜观天象,见天狗星犯阙,恐于储君不利。”时李、刘二妃俱各有娠,真宗因各赐玉玺龙袱一个,镇压天狗星;又各赐金丸一枚,内藏九曲珠子一颗;将二妃姓名宫名刻在上面,随身佩带。 ②李妃生下一子;刘后与郭槐定计,将狸猫剥去皮毛,换出太子,叫寇珠送到销金亭用裙带勒死。 ③寇珠与陈琳定计,把太子放在妆盒里,偷送出宫。路上碰见郭槐与刘妃,几乎被他们查出。 ④八大王收藏太子,养为己子。 ⑤李妃因产生妖孽,贬入冷宫。刘后生下一子,立为太子。 ⑥刘后所生子六岁时得病死了,真宗因立八大王之第三世子为太子,即是李妃所生。太子无意中路过冷宫,见着李妃,怜他受苦,回去替他求情。刘后生疑,拷问寇珠,寇珠撞阶而死。 ⑦刘后对真宗说李妃怨恨咒诅,真宗大怒,赐白绫七尺,令他自尽。幸得小太监余忠替死,李妃扮作余忠,逃至陈州安身。 ⑧包公自陈州回来,在草州桥歇马放告。有住破窑的瞎婆子来告状,诉说前事,始知为李宸妃,有龙袱金丸为证。 ⑨包公之妻李夫人用“古今盆”医好李妃的双目。李妃先见八大王的狄后,说明来历;狄后引他见仁宗,母子相认。 ⑩包公承审郭槐,郭槐熬刑不招。包公灌醉郭槐,假装森罗殿开审,套出郭槐的口供,方能定案。 刘后正在病危的时候,闻知此事,病遂不起。 这个故事把元、明两朝不同的传说的重要分子都容纳在里面了。《抱妆盒》杂剧里的分子是: ①金弹丸变成了藏珠的金丸了。 ②寇承御得一个新名字,名寇珠。 ③陈琳不曾变。 ④抱妆盒的故事仍保存了。 ⑤八大王仍旧。 ⑥寇承御骗太子,元剧不曾详说;此处改为郭槐与产婆尤氏用狸猫换出太子。 ⑦陈琳捧妆盒出宫之时,路上遇刘妃查问。此一节全用元剧的结构。 但《包公案》的说法也被采取了不少部分: ①郭槐成了重要角色。 ②包公成了重要角色。 ③用女换男,改为用狸猫换太子。 ④冷宫与破窑的话都被采用了。 ⑤瞎婆子告状的部分。 ⑥审郭槐,假扮阎罗王的部分。 此外便是新添的部分了: ①狸猫换太子是新添的。 ②刘后也生一子,六岁而死,是新添的。 ③产婆尤氏,冷宫总管秦凤,替死太监余忠是新添的。张园子太寒伧了,所以他和他的一十八口都被淘汰了。 ④李夫人医治李妃双目复明,是新添的。 ⑤狄后的转达,是新添的。 我们看这一个故事在九百年中变迁沿革的历史,可以得一个很好的教训。传说的生长,就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初只有一个简单的故事作个中心的“母题”(Motif),你添一枝,他添一叶,便像个样子了。后来经过众口的传说,经过平话家的敷演,经过戏曲家的剪裁结构,经过小说家的修饰,这个故事便一天一天地改变面目:内容更丰富了,情节更精细圆满了,曲折更多了,人物更有生气了。《宋史·后妃传》的六百个字在八九百年内竟演成了一部大书,竟演成了几十本的连台长戏。这件事的本身本不值得多大的研究。但这个故事的生长变迁,来历分明,最容易研究,最容易使我们了解一个传说怎样变迁沿革的步骤。这个故事不过是传说生长史的一个有趣味的实例。此事虽小,可以喻大。包公身上堆着许多有主名或无主名的奇案,正如黄帝、周公身上堆着许多大发明大制作一样。李宸妃故事的变迁沿革也就同尧、舜、桀、纣等等古史传说的变迁沿革一样,也就同井田禅让等等古史传说的变迁沿革一样。就拿井田来说罢,孟子只说了几句不明不白的井田论;后来的汉儒,你加一点,他加一点,三四百年后便成了一种详密的井田制度,就像古代真有过这样的一种制度了(看《胡适文存》初排本卷二,页二六四一二八一)。尧、舜、桀、纣的传说也是如此的。古人说的好,“爱人若将加诸膝,恶人若将坠诸渊”。人情大抵如此。古人又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之”。古人把一切罪恶都堆到桀、纣身上,就同古人把一切美德都堆到尧、舜身上一样。这多是一点一点地加添起来的,同李宸妃的故事的生长一样。尧、舜就是李宸妃,桀、纣就是刘皇后。稷契、皋陶就是寇珠、陈琳、余忠、张园子;飞廉、恶来、妲己、妹喜就是郭槐、尤氏。许由、巢父、伯夷、叔齐也不过像玉钗金弹,红光紫雾,随人的心理随时添的枝叶罢了。我曾说: 其实古史上的故事没有一件不曾经过这样的演进,也没有一件不可用这个历史演进的方法去研究。尧、舜、禹的故事,黄帝、神农、庖牺的故事,汤的故事,伊尹的故事,后稷的故事,文王的故事,太公的故事,周公的故事,都可以做这个方法的实验品。 ——《胡适文存》二集卷一,页一五三—一五七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