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丁玲 > 一个真实人的一生 | 上页 下页
生活、思想与人物(3)


  我看过我们的影片,我觉得有些影片就使我有些担心。比如我们的影片也讲恋爱,而那些恋爱表现得实在不高明,一写到两个人遇见了,简直无话可谈,他们和社会生活可以全然无关,社会上一切的事都不可能成为他们谈话的资料,只能说:“咱们竞赛吧!”或者送一个笔记本。当他们工作的时候,他们便想起了恋爱,可是爱什么呢?这都是千篇一律的模型。生活里本来有恋爱,有很好的情致,有崇高的理想,有各种各式离不开生活变化的表现形式,可是我们不知道,看不见,把它写得那样单调、平凡、枯燥。可是我要提醒大家一句,文学艺术的住务,它是教育人民怎样去生活,怎样过有意义的生活,怎样工作,为什么去工作,怎样战斗,在战斗中怎样提高自己,提高一个人的品质,提高他的精神生活。现在我们的人民是在新的生活中,生活变得很快,他们常常需要有范例可模仿,需要军师,需要帮助。

  于是他们找小人书、连环画、电影、文学书籍,可是在这里我们表现得很公式,只有一些概念,也许有的群众能批判,他就不要我们这些东西,可是也有不能批判的群众,他们就照着办,就依照我们书里面、电影里面所提倡的公式化的生活去生活。这些生活转过头来又供给我们去“体验”生活的人作为材料。我想也许这种担心是不合事实的,希望是不合事实,但我们拿来警惕自己,也会有些好处。我的确以为,我也看到我们生活中有公式化的东西。这些公式化都是我们做工作的人搞的,我们还很满意这些。有,并不可怕,怕的就是我们自己喜欢这些东西。我们并不想多知道人,多知道社会。我们爱面子,不敢真的深入生活,却又要装得很懂,那就只好用简单的、怎样也打不倒的条文去套一切,而象念咒语似的老念着。

  另外,我们的体验生活方法也有问题。这个我在《到群众中去落户》那篇文章中也讲过了。我是不同意这种传统的说法——甚么下去体验生活。好象我们和生活有距离,要到生活里去体验一下。这样实际上等于把我们同生活隔离开来。事实上应该是我在这里生活、工作,就在这里战斗,在那里工作、生活,就在那里战斗。我们不是到那里去“体验生活”,而是到那里去生活,去战斗!在那里就是那里的一员,不是旁观者。我在这里生活,就在这里战斗,这里就有我的心得;然后写我最感动的东西,写我思想中的东西。但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都是小资产阶级出身,沾染的资产阶级意识很浓厚,因此更需要到工农兵的斗争生活中去,又去理解工农兵的思想感情,又去改造自己,所以我们应该主动的争取下去生活,而不是觉得随处都有生活,浮在上面。不管我们在哪里过日子,我们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成为那儿的积极分子。不是讲教条,讲空话,而是参加里边去,提供意见。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训人,指手划脚的申斥人,这样不是负责精神。你吹一通、讲一通容易,但是人家不一定能照你这样做。

  不要使人家非尊敬你不可,大干部下来了,叫人可怕。比如我,我常常要想到这个问题。我到个县上去,这个县的干部如果不理解我时,那他对我会要有些顾虑,要谨慎些,他想:这些作家们,会不会抓住几个缺点,回到上边随便汇报一下,或者写一点讽刺文章,这些事的确使他们头疼咧!他们有顾虑,就会有戒备。我们不管到哪里去,要有警惕,不要让人家怕你,要让人家感到你是可以亲近的人,可以交朋友,可以帮助他的工作,可以出主意的人。我们如果见到不对的地方,也要批评他们,但这个批评是要经过仔细研究和考虑过的,不是随便乱说,我们要把人家看做平等的、完全平等的。

  当然有些地方也许我们知道得比他们多,看的比他们深一点,那就好好的告诉他们,而不是教训他们。帮助他们也是平等的同志的帮助。这样对我们也是个学习,学习到很多新的问题和新的东西。我常觉得一个知识分子,主要是向群众学习,学习他们老老实实朴朴素素,长期的、艰苦的工作精神。何况我们还有很多缺点。样子不同,说话不同,我们再没有负责的精神,他们就会更看不惯,他就认为你是作客的,跑一趟就走了。我们要让人家看到:我们还有缺点,并且在改变这些缺点。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永远都是正确的,一个人永远正确简直是不可能的。我们要让人家知道:我是有缺点的,并且在改变着,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人,老老实实的人,可亲近的人。

  我们要体会人家的变化,变化的艰难,我们要颂扬这个变化,而我们也在变化,这样才叫真正打成一片。

  最要不得的是:我们跑下去,专找现成的材料,我们决不要有象商人那样的,跑到小市,看哪个可以赚两个钱,哪一个现在时兴,群众要买,挑筋捡瘦的恶劣作风。

  我们也不要象官僚一样,象慈善家一样,向人们施舍什么。我们也不要象浮浪子弟,到处炫耀自己,下去时炫耀:我是知识分子,什么都懂,你们是农民,什么都不懂。回来又炫耀:我去了一趟农村,农村现在的问题我知道,你们没有去,你们什么也不懂。来回夸夸其谈,好象他什么问题都懂。

  这些做法都是骗人的,吓唬人的。

  不要骗人!最好是老老实实他,坦坦白白的,诚诚恳恳的,谦虚谨慎的,热情的(一定要有热情)拿出自己的劳动来。在哪个地方工作,就要把那个地方工作搞好。不要在这里还有什么个人打算,好象干好了,个人还可以拿到什么。创作就不是个人的,创作的结果就是大家的。你做了一个茶壶,这个茶壶就是社会的,不归自己了。

  我想,我们的态度应当如此,这样我们的公式化,概念化会少一些。

  另外我想讲一点——我很少讲这些。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谈,可是你们问我,要我讲一点,那么稍稍讲一点吧!现在就讲我作品中的人物是怎样来的。

  我想一个作家他脑子里总会有几个人物,他并不是看见一个人物就写一个人物,他自己脑子里早就有这些人物,这些人物是他长期生活经验中产生的,也是从他的思想中产生的。每一个作家,他至少有几个他最喜爱的人,最爱去表现他们的人物,这些人物是他多少年生活的积累,而且作家总有他自己的理想,他是要把理想放进他所喜欢的人物里面去的。

  在我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我最喜欢写一种人,写什么人呢?下边再说吧!现在先从头叙说一点材料:我父亲的家里,曾经是一个很大的封建官僚地主的家庭,可是等到我出世不久,我父亲就死了,我们家穷了,我跟着我母亲在社会中奋斗,找出路。我母亲是一个开明的、有新思想的战斗的女性,可是她在那样年代,却需要非常大的毅力。因为她是一个在封建社会中受压抑的女子。我小时的命运同她一样,我又常常寄住在一些亲戚家里,这些亲戚也是官僚地主家庭。我在懂事的时候,就先懂得了这社会制度的恶劣。后来就懂得一定要推翻这社会才有出路。可是只能自己挣扎,自己找出路,自己斗争。恰巧这时“五四”来了,我虽然没有赶上“五四”运动,但“五四”给了我很大影响,我看见很多和我同时代的人,还有稍微早一点的人,他们都是一些坚忍奋斗,比较深刻,比较懂得痛苦,珍惜幸福而又有些理想的人物。这些人也比较容易理解和喜欢和他们一样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我碰到很多这样的人,也就很自然在我脑中形成了一些人物。

  这些人物都好象是在沉重的压抑下,在没有援助的情况下,在很孤独的心情中,他也要想办法生活下去,这样一些倔强的人物。所以我开始写小说时,就是写的这样的人物。别人说:“这是写你自己”,我说不是,我从来都既不象梦珂,也不象莎非那样多愁善病,我倒是很能快活的人。我写的并不是我自己。我并没有那些事,那些事都是编的。而人物则是我的环境和思想所形成的。在那样的时代里,我会喜欢那样的人。一个人他有了一种思想作主导,他就容易发现在别人身上的这种品质,因为他喜欢的就是这种品质。他在生活里看到一个象这样品质的人的时候,他马上就欣赏他,这个人的长处,他马上就体会到了,对其他人的长处,他就不容易那么敏感。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是可以研究一下很多作家的。

  他们都是有他们各自的人物的,但一个人的思想是经常在变化的(当然也有少数是难变的),知识一天天丰富,他会在理论中接触到许多问题,在这样的时代里,总是同时代一道进步,特别当一个作家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以后,他对于生活的看法和批评都会有很大的不同。而且生活也在变化,所以也就会有新型的人物产生。我们若去研究每个作家的人物的变化,也可以找出它的线索来的。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