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蔡和森 > 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提纲) | 上页 下页


  第三,一九二二年九月[4]西湖会议。会议讨论加入国民党的问题。

  ①在此次会议以前曾讨论过此问题,一九二二年C.P.第二次全国大会时,国际代表主张马上加入国民党,而有一部分不赞成加入,有一部分在理论上赞成,但关于具体方法,会议的结果要中央解决之,所以我们决定用C.P.中央执行委员会写信致国民党,请求联席会议,但中国政治问题而实际上做不到,因为孙中山不承认有C.P.的党,故因此未作。

  ②C.P.第二次大会议决了政治的纲领,内容是对于时局的宣言,号召各阶级与国民党合作,这是党未开西湖会议以前的两件事,这时候党员和团员对加入国民党非常不满意,但在另一方面又看不清革命的道路,这些人反对加入国民党的理由是:第一在主义上与三民主义不合潮流;第二组织的方法不能适合新的要求;第三革命方法倾向于军事运动,所以不赞成加入国民党。

  ③西湖会议的经过,结果一方面两党联合,另一方面设法个人加入国民党,经过数月后才加入(和森、秀松)。此后我们才与国民党发生具体关系,但影响很少。但这时客观的要求不仅如此,我们的政治生活也不仅如此,简单举个例子来说,全国劳动群众和学生运动非常发达,因此这种的影响很大,反映到北洋军阀派内起分裂,吴佩孚反段、反日本,这是“五四”运动的影响,军阀的分化第一次不能不说吴是左派军阀,这事我党是什么态度呢?C.P.对于任何事变必须参加,决不应中立,放过机会,究竟在这时我们对吴态度是怎样呢?反对吴必须赞成国民党与段及张联合攻吴,其次就是作国民党与吴佩孚联合的政策,我们怎样决定政策呢?首先看国际的情势,其次看国内的形势,在国际方面是华盛顿会议,英美竭力要吴统治中国,但关系未固定,而日本与段、张关系比较巩固,同时吴佩孚对群众和国民党态度都比较张作霖好,所以我们赞成国民党与吴联合,如我们赞成国民党与段、张联合就是右倾危险很大,结果使国民党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工具,所以这时竭力破坏国民党与段、张联合,赞成国民党与吴联合。还有一点,孙是揭破吴佩孚的黑幕,如他真能赞成中山,于国民的利益是很大的,这种事实虽未做到,但有三大作用:一使吴与英美帝国主义关系暂时不能密切;二使国民党与张关系破裂;三可以揭破吴佩孚的种种面具。

  此时借吴佩孚的势力打倒交通系在京汉铁路的势力,所以此种政策在政治上收相当结果,在劳动运动中打倒交通系在工人中的势力。在另一方面对南方陈炯明的政策,自“五四”运动后,陈不但赞成民主革命,并且日益赞成社会革命,学列宁,因此我们曾与他在短期间发生了关系,但到他反动时,即与他脱离关系,而且坚决的反对,当那时与陈联合时曾办了《闽星》、《群报》,这是对于党有利益的。再其次就是联省自治的政策,原因是,第一是小军阀对付大军阀,第二是帝国主义利用中国之分裂,第三各省政客绅士想搀地方政权。自吴打倒北洋军阀段祺瑞,有武力统一的趋势,所以小军阀号召联省以抗吴武力统一的口号,这是社会的影响,因民众厌恶战争,希望和平,所以这时复辟的思想复兴起来,这不是偶然的,乃在历史上都是如此,所以表现出复辟思想,这是建筑在社会的背景上(落后的农民)。吴之武力统一是这个传统思想,是建筑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上(纺纱业),所以武力统一的口号得长江流域大资产阶级的同情,尤其是庐山会议、制宪会议,上海资产阶级特别起来响应吴佩孚,赞成武力统一,尤其是赞成反对日本,所以小军阀不得不在政治上找一个口号,但如果中国分裂究竟对帝国主义有什么利益呢?第一不能使中国工业发展,第二可以加强他们对中国的财政的统治,帝国主义可以均衡在英国的势力下瓜分中国,使中国民族不能形成一个整个的民族以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运动,那么联省自治就应做了,但这口号怎样号召呢?原因是第一,一乡一村农民可以自治;第二,知识阶级的投机,产生政客,因此我中央重新提出口号,各省小军阀的主张自治,这联省自治影响一般知识阶级是很大,这是辛亥革命后及“五四”运动以前的中国政治思想,到“五四”运动已由马克思和列宁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开始打破此种思想,中山自上次失败后发表宣言反对英国,所以日本主张亚细亚与条顿民族同盟,反对昂格鲁萨克逊(英、美),这且是战前的思想,这恰与世界的形势相同。自大战发生后,即发生中国参战问题,所以就主张参加协约国(这是段祺瑞的主张),但国民党主张参加同盟国,战后主张中、德、日、俄联盟,所以发生实业借款。

  3.党的内部生活。党内的生活都有什么问题呢?第一是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第二是小资产阶级的理论与态度问题;第三是小组织的问题;第四是广东的党部问题。

  李汉俊、沈玄庐、陈望道。在第一次大会仅汉俊到会,和森、独秀未到会。因他有许多的错误,及我们对他有许多的批评。这时他对国焘同志有很多不满意,同时对独秀也不满意。因编《向导》周报和组织问题说独秀是专制,这就是因为汉俊、望道他们的意见与独秀的意见根本不同,按党的影响来说,他们是争领袖,结果大会选举第一届委员为独秀、国焘、李达,因此汉俊非常消极而回家去当教员,所以第二次大会召集汉俊他未到,只写一封意见书,内容是反对集权制、铁的纪律及作劳动运动和领薪水等。玄庐比汉俊煽动能力高,而他与戴季陶关系很深,但他与汉俊的消极是一样的,因为在党内也是没有占着地位,所以也不满意独秀。他的生活非常奢侈,后来他到浙江作议员。最初他作过农民运动,而到做议员时,他就联合了一派议员,所以渐渐变成了浙江省宪派,因此他影响一般的群众,所以在政治上的势力日高,渐渐就表示脱离党,不久就请求退出党,理由如下:第一说党内有拆白党;第二说党不注意农民问题,同时反对青年团改组,反对集中制,因此他另组织青年团,势力比我们要大,并且他另出一种刊物,到第三次大会派人请他,结果他不到,而后来中山派蒋介石要到俄,这时他同蒋介石一起来俄到莫斯科,以后才稍稍变更,承认不出党。国民党改组时,我党派他作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候补委员及浙江省党部的预备员。后来中央减少他的预算案及与同志及生活问题而又引起他对中央不满意。到第四次大会时他发表意见:第一,主张国民党独立,不应由共产党去指导,尤其反对党、团在国民党中的组织;第二,反对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第三,共产党的组织在各地不要太发展了。他为什么主张国民党独立呢?这就是社会的背景使他只主张作民族革命,否认无产阶级是领导革命的力量,同时又反对阶级斗争,完全是受戴季陶的影响,所以在第四次大会后又渐渐消极下去,而到了第二次国民党扩大会议时,一九二五年五月戴季陶提出最高的原则,他说国民党唯一原则就是三民主义,就是要使共产党退出国民党,这时玄庐就取反叛党的态度特别明显,所以党决定开除玄庐。望道同志在主张上与汉俊、玄庐等全相同,因个性阴沉,反对集中制和批评,怀疑工人加入共产党,反对大罢工,主张党应秘密不应如此公开,同时在第二次大会时,旅莫同志回国,以为上海太消沉,多数主张积极活动,但望道非常消极,这时中央显然分两派,所以在第二次大会发生竞选问题,结果这次委员为独秀、国焘、君宇、和森、中夏等同志,因此望道对中央更加不满。在西湖会议时,马林不满意新委员完全系新分子,主张扩大加李汉俊、李大钊为委员。望道一直消极下去。汉俊、玄庐、望道等退出党,对党的影响如何呢?大部分同志认为汉俊等退出党是独秀同志专横,使汉俊等消极,直到第四次大会都对汉俊表示同情,到现在才明了。又有党内同志反对国焘同志批评的态度太严重,第一次大会时国焘批评汉俊等太严格,后来国焘同志由莫回国到上海、北京、广州等处严重批评,而引起全国同志不满意,国焘与佛海、平山、中夏、公博发生很大的冲突,这都是站在个人的观点上和小资产阶级的心理上去攻击同志。另一方面国焘太左,这个问题在第二次大会未解决,因国焘被选举为中央委员,所以又发生下面的问题,第二次大会后所发生的小组织问题。因为这两派的见解和行动都有分别,所以第二次大会活动分子被选,自然的党内分了派别的观念,反对“劳动组合书记部”与中央组织发生关系的问题,后来劳动组合书记部开会讨论怎样实行第二次大会决议,只有活动分子全到,这时太雷发觉后即报告中央,因此独秀辞职。不久仲甫同志被捕。以后我党又开西湖会议,此次会议讨论问题是:(1)小组织问题;(2)对国民党的态度。

  注:

  [4]应为一九二二年八月。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