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司马紫烟 > 桃花新传 | 上页 下页 |
一一二 |
|
他说完了话就走了,扔下了气得手足冰冷的阮大铖,心中感到一阵报复的快感。 在马士英面前,他这个妹夫还不如一个外人,每当跟阮大铖有所争执时,马士英总是斥责他,支持阮大铖,今天总算是好好地刮了他一顿了。 但是没多久,他就后悔了,为了逞口舌之快,无端地把朝宗代笔捉刀的事给说了出来了。 阮大铖是个小人。若因此恨透了朝宗,就不知道要采什么报复的手段了。 这不是无端的又替朝宗惹祸了吗? 不过他又想了一下,觉得没有多大关系,阮大铖还要躺在床上疗伤,一时出不了什么坏点子,等他伤好,朝宗已经动身上左良玉军中去了。 这两个人碰不了头,也不可能对质,自己泄漏了朝宗捉刀代笔的事,不可能会传出去的。 但他心里却一直希望朝宗快点走。 朝宗呢?他自从公开为香君梳拢后,也公开了他们两个人的恋情。 复社诸同仁一向是很尊重香君的,对她与朝宗的结合都表示了由衷的祝福。 这一来,使得媚香院便成了复社的集合中心了,几乎天天都是衣冠头巾满座,高谈阔论。 香君高兴极了,每天招待这些客人,他们大部份都是来恭贺的,也是为了向朝宗攀手亲近。 朝宗当然也得住了下来,就像这儿是他的家了,来的客人多半有点意思,他们上的是书寓,访的是朝宗,既不能付盘子钱,又不能空手,只有改个名目打赏了。 出手没有小气的,那都是归贞娘的收入,五六天下来,竟然收进了上千两银子,高兴得她嘴也笑不拢了,只希望朝宗永远都别走才好。 朝宗也有乐不思蜀的感觉,他在金陵的生活太愉快了,虽然没有功名,但是同样的功成名就,到那里都被捧得高高的,那是由于他一篇捉刀文字被传了出来,人虽在金陵,名气却传遍了朝野。 一篇文字居然能摆平了阮大铖的控告,使得文庙事件平息了下去,使得皇帝大为感动,批驳了几位亲贵保奏阮大铖复起。 请求赐书者有,一道倾慕者更多,吴次尾是老实人,无法老起脸皮来扯谎,干脆把侯朝宗给咬了出来,把麻烦推给朝宗去。 这些麻烦在朝宗应付起来是十分轻松的,他翩翩风釆,得体的谈吐,渊博的知识,精辟的见解,使得每一个来访的人都万分的倾折。 他的关系也就更好了,许多东林前辈对他都十分的推崇,有人向他求诗,也有人向他求字。 朝宗高兴时涂几笔,得者视同拱璧,不好意思送润笔之资,只有变个名目送,上一笔志礼,数目自然也要高出一般的润酬。 一个多月下来,他是名利双收,囊中也有了几个,日子过得好了,他自然也是舍不得走。 更使他留连的自然还是金陵的绮情。 香君的柔情万种,妥娘的热情如火,这两个人都是秦淮河上的翘楚堪称人间绝色。 她们不但是美,而且艳,因为她们出身在歌舞之冠的秦淮旧院,自然也比一般的女孩子懂得风情,更难得的是她们懂得诗,读过书,能吹能唱,懂得生活情趣。 还有卞玉京、李贞娘等、这些都是秦淮名姝,艳绝一时的,能整天盘桓在一起,这种生活连神仙都比不上,这叫初尝得意的侯朝宗怎么舍得走呢? 不但他舍不得走,其他的人也不肯放他走,因为他的加入,使得复社的声势日壮,复社的言语也更有力量,他们不是朝廷的言官,但是他们的话却比言官更有力量,他们把评弹的目标放在那一件事情上,当局就会注意那件事,目标放在那个人身上,也一定使那个人怵然不安,他们不但代表了士林的清议,也代表了广大的民意。 ▼第二十七章 这是读书人最活跃的一个时代,也是知识份子真正能发挥他们影响力的时候。 造成清流与民意受到重视,最重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朝廷的时局动荡不安,流寇越闹越凶,越剿越多,那是一个很巧妙的恶性循环。 为了要剿匪,就必须要起动大批的军队,筹措大笔的军费,因而就必须要增加百姓的税捐。 练兵要钱,加征练饷,辽东御清要钱,又征辽饷,这一重又一重的饷,使得原本穷苦不堪的百姓更穷了。 只要加上一点点的天灾人祸,他们就无法生活下去,老弱的活活饿死,少壮的一半被征去当兵,或是被拉去作军夫,还有一半,则流落逃亡,逼得没办法,挺而走险沦为盗贼,由小股合成为大股,终于又成为一股新的流寇。 这中间当然还有人为的因素,皇帝昏庸无能,权臣把持朝政,将帅跋扈骄横,官吏贪墨,这些因素加在一起,终于使得天下大乱。 南京的日子过得安宁,其他的地方却像是一锅沸腾的水。 终于,一个石破天惊的传来,使得纸醉金迷的南京为之醒觉了。 米脂地方的流寇大头目由山西破居庸关,直迫京师,由于那些京中大员的昏蒙,以及昧于军务,贼兵的先锋部队已经到了平则门,离京师竟不过十几里地,朝廷居然还不知道消息。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太监曹化淳开了彰仪门,放进贼兵,思宗崇祯在煤山自缢。结束了这个二百七十七年的王朝。 好在思宗在京师陷落的前一天,已经把几个王子都送了出去。 潞王朱常芳、福王朱由崧先后避乱到了淮安。 京师虽然陷贼,但国脉犹存,江南仍然在大明将帅的掌握中,这几十万的雄兵,仍然可以一战,作匡复的准备。 只是国家不可一日无君,最重要的就是拥立新君,在淮安的王储有两位,到底拥谁好呢。 在南京的官员以及将帅们都在捉摸着,复社的士子们也都热烈地参与了商讨,这时候,他们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扬州的督帅史可法以及宁南侯左良玉都是复社的支持者,而他们手中所掌的兵力几乎占了一半。 史可法是东林元老左光斗的得意门生,也可以说是后期的东林之秀,复社等于是东林后身,他的支持自不在话下。 而左良玉完全是侯朝宗的关系,因为他是朝宗的父亲侯恂一手提拔起来的,他本人是个老粗,却很敬重读书人,朝宗在南京,他还派人来拜访过。 有了这两重关系,商讨拥立,自然少不了复社,没有他们的支持,等于也没有史、左二人的支持了。 他们也许不足以全权代表史可法与左良玉,却对两个人有绝对的影响力。 当然,复社中人,也绝对少不了侯朝宗,他不但是复社的领袖,而且还有着左帅的关系。 聚会的是一些读书人,大家申述了意见后,都一致支持拥立朱常芳,因为他果敢有为,颇具贤明,相信由他来立国之后,必有一番作为,振衰起蔽,重新一统天下的。 这里面没有私人的牵虑,完全是公平的抉择,朝宗为此更是兴奋,拥立潞王后,他相信以自己在南京的表现以及在复社中的声望,也必然会得到重用。 虽然他没有功名,但这是国家非常时期,科举已停,用人唯才,不必照已编的擢拔程序的。 不仅他一个人兴奋,复社中的人也很兴奋,他们的情形跟朝宗差不多,虽无衣冠,却同样的关心国事,而且以清流的舆论之力,对朝政多少也尽了些力量。 现在,他们不再是空喊口号,可以实地为国家做事了,有几位东林的元老,已在朝中做过官的,也提出了这个要求,希望他们这些年轻的才俊,能为国事多尽点力,甚至已经草拟保举推荐的奏章,也请那些人担任些职务。 新君即位后,朝事要立刻展开,这些准备工作,自然要先做好的。 推举的名单出自公议,相信新君也一定会接受的。 这个圈子自然是阮大铖打不进来的。 但是这批人也不甘寂寞的,尤其是阮大铖,思宗之死,是他一个大好的机会,他知道在崇祯心目中,自己是永无复起之望了。 侯朝宗的一篇文章,把他打击到永劫不复之境,他只是祈祷着一个奇迹的出现。 奇迹终于出现了,他自然欣喜若狂了,可是他也发现到自己的处境太恶劣。 商讨拥立的会议开始了,却没有他的份,他已经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物了,只有自己想办法,所以他忙着往鸡鹅巷里的马公馆跑。 凤阳总督马士英也是个重要人物了,只是不够非常重要而已,他手中有兵,但是不够多,再加上他的口碑也不太好,所以他的心里也不太踏实。 这个时候他也召了一批人在商议着,他所邀集的是实力派的,多半是各地的兵镇以及他们的私人代表。 这些人的名声也不见得好,但是因为手上有兵,所以一时无人奈何他们。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