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还珠楼主 > 相关资料 | 上页 下页
开小说界千古未有之奇观(1)


  ——评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

  叶洪生

  在中国近代武侠小说发展史上,还珠楼主李寿民天才横溢,成就独特,居于一个承先启后的关键地位。他的代表作《蜀山剑侠传》及其系列作品,云蒸霞蔚,大放异彩;挟“神怪武侠小说空前精采第一巨著”之盛名美誉,曾风靡了三四十年代海内外无数的读者。对于五十年代以降,港台两地的武侠小说界而言,他的笔名仍然具有某种不可思议的魔力,令人联想到古老中国神秘幽玄的文化底蕴,极富于传奇色彩;而其旷世巨著《蜀山剑侠传》则有如武侠小说的“百科全书”,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侍平而论,当代武侠作家几乎无一能跳出他那森罗万象、博大精深的“无形剑圈”之外;其影响力既深且广,以迄于今。

  诚然,论还珠楼主的成就是与《蜀山》分不开的;但若以现代西方文学批评的观点或标准来看《蜀山》,无疑会很轻易地指出:其小说肌理(整体结构)颇为不足,布局松散而有大多枝蔓;尤其是在技巧上运用“转移观点”(shifting of view-point)之错乱,以及滥用间接复述法等等。但如果就这样论断一部小说之成败优劣,并不公允,因为我们对于半个世纪以前形成的武侠作品,理应基于“同情的谅解”来看待。原因不外是:

  一、旧派武侠小说是由中国传统章回小说中发展出来的民俗文学,它不可能全然摆脱中国传统说书人之故习。它的创作目的只是为了提供社会大众娱乐、消遣,正所谓“为稻粱谋”而游戏笔墨。是故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下,作者虽有所遣怀或寄慨,亦难持久以严肃的写作态度苦心经营其小说。

  二、《蜀山》虽未终卷,但长达五百万言,总三百二十九回,最少在篇幅上堪称空前巨构,在这套“超大”部头的小说中,出场人物至少在千名以上;冒险故事复加以奇幻情节者,叵以百数;要想面面俱到,殆无可能。况还珠楼主遭逢世变,颠沛流离,致《蜀山》时断时续,前后几近二十年,犹未写完,逞论从容修删、整理了①。

  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还珠楼主实为旧中国传统小说家中极少数懂得运用现代小说技巧者之一。我们由《蜀山》开场第一回来看,作者先采用“全知观点”交代出时空背景,继以“单一观点”的主观笔法将出场人物的姓名来历巧妙带出,再则透过书中主角李英琼的“见事眼睛”窥看周淳师徒深夜练剑。这里面所用到的“穿针引线法”、“推窗望月法”以及种种伏笔,均切合于中国传统文评家金圣叹、脂砚斋所艳称之上乘小说技巧。即以近代西方著名作家亨利·詹姆士(Henry James)所著《小说艺术》及批评家伯西·鲁博克(Percy Lubbock)所著《小说技巧》之标准衡量,还珠楼主在《蜀山》第一回中所表现出的手法亦可圈可点。堪叹作者因系职业作家,迫于生计,无暇琢磨推敲整部小说结构,致使《蜀山》初则肌理绵密,神完气足,继则有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虽然部分故事情节仍极紧凑好看,环环相扣,精采纷呈,但作者信笔挥洒,终成漫滤之局。

  以上简略说明了还珠楼主李寿民生不逢时、受制于创作环境的命运悲剧以及《蜀山》小说肌理未能前后一贯的症结所在。

  其实,撇开现代西方小说界标榜的“纯技巧论”不谈,专就中国民俗文学所讲求的故事趣味性、可读性以及演叙风土人情、咏物写景、谈玄说偈、志怪述异种种表现而言,《蜀山》询可谓无所不包、无奇不有、瑰丽万状、气象万千!即或偶有失坠,亦是瑕不掩瑜;足令雅俗共赏,拍案叫绝!

  这里面究竟有何创作上的“不传之秘”,致令一部肌理松散的小说能在抗战前后风靡全中国?以下本文拟分为三个单元来深入探讨。

  一、奇幻想象力与雄伟文体

  还珠楼主小说最大的特色或曰魅力,端在一个“奇”字。在其生花妙笔之下,不仅是故事奇、人物奇、山川奇、造景奇、飞剑奇、法宝奇,但凡一切有情众生以及草木之灵、冰雪精英、风云雷火亦皆能出奇制胜。若问他那天马行空式的想象力如何奇幻?可借徐国桢氏在《还珠楼主论》中的一段文字来概括说明:

  ·关于自然现象者——海可煮之沸,地可掀之翻;山可役 之走,人可化为兽;天可隐灭无迹,陆可沉落无形……

  ·关于故事境界者——天外还有天,地底还有地;水下还 有湖沼,石心还有精舍……

  ·对于生命的看法——灵魂可以离体,身外可以化身;借尸可以复活,自杀可以逃命;修炼可以长生,仙家却有死劫……

  ·关于生活方面者——不食可以无饥,不衣可以无寒;行路可缩万里成尺寸,谈笑可由地室送天庭……

  ·关于战斗方面者——风霜水冰雪、日月星气云、金木水 火土、雷电星光磁,都有精英可以收摄;炼成各种凶杀 利器,相生相克,以攻以守;藏可纳之于怀,发而威力 大到不可思议!②

  当然,以上所列举之种种“概念化”题材内容并非全出于还珠楼主之意构;凡曾涉猎过中国古代神话、传奇小说或佛学、道藏者,对于所谓移山倒海、偷天换日、飞仙剑侠、身外化身、元神出窍、借尸还魂、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服气辟谷、长生不老、五行生克、正邪斗法等等名目,无不耳熟能详,且可一一指明其原典出处,如《太平广记》五百卷中所辑录者③。

  撮其荦荦大者而言,像《蜀山》所描写的穷荒极地、山精海怪、灵禽异兽、瑶草琪花以及五金之精、上古神话,固多脱胎自《山海经》;而演叙降妖伏魔、玄功幻变亦近绍于《西游记》与《封神榜》;引述飞剑跳丸、天府秘瘦、修仙过程、考验道心则取法于《神仙传》、《平妖传》、《女仙外史》及《绿野仙踪》至《野叟曝言》所造奇景与蛮荒异俗,更毋论矣。同时还珠楼主更兼采清末民初以来的武侠先驱作品如《七剑十三侠》、《江湖奇侠传》、《江湖怪异传》及《奇侠精忠传》等志怪述异之素材,再参证《武术汇宗》所论道述、神通等奇谈,取精用宏,共冶于一炉④。

  虽然还珠楼主之创作灵感颇得益于上述诸书,但其自出机抒、别开生面之想象空间则更为辽阔;在在皆能穷极幽玄,超妙入微;纳须弥于芥于,化腐朽为神奇!总之,其驰骋幻想,务求推陈出新,不落俗套,惊神骇鬼,自圆其说。下面即以几个“与时推移,应物变化”的例证来析论还珠构思奇妙之胎息所在,亦刘勰《文心雕龙》所谓:“参伍因革,通变之数也。”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