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司马辽太郎 > 项羽与刘邦 | 上页 下页 |
二二八 |
|
项羽说:好不容易犹犹豫豫地出来啦!我们要趁此机会,一仗就把那家伙的脑袋砍下来,斩断乱世的祸根。 可是,这一带道路两旁大多是农田,对大部队展开和人马行动都很不方便。-第二天,找到了一片近乎寸草不生的荒野,地势是平缓起伏的丘陵模样。项羽打定主意把汉军引到这里来一举歼灭,于是便一面部署兵力,一面不动声色地引诱汉军前来上钩。 刘邦遥望这片辽阔的不毛之地,心里确实有些犹豫。“子房,能往那片荒原里进军吗?” 如果把军队开进去,势必会形成一场浴血决战。而日夜盼望的韩信和彭越的援军却不见踪影。如果他们从北方南下把楚军包围起来,现在的形势和地理位置都十分理想。不过,到现在他们还没有赶来,岂非一切都化为泡影了吗? “这下子可糟了!” 刘邦还从未亲自出马,主动跟项羽在野外进行过厮杀。“子房,我实在没有信心。” “那么,陛下能不战而逃吗?”这当然不是讽刺。 用心周到的张良早已考虑好退路,把后方的固陵城牢牢地控制在汉军手里,并把足够的粮食运了进去,准备一旦打败时让刘邦躲进城里去。“陛下完全不必勉强行事。” 张良是位老庄学派的信徒,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这个样子。他心里明白,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让不擅长指挥作战的刘邦为应付这种场面,打起精神装出一副猛将的样子,也是办不到的。 “陛下今后还有机会。而对项王来说,这次决战很可能就是他最后一次机会了。” 刘邦吃了一惊:“项羽他一一” 他说不下去了。从实际情况来讲,难道项羽已经走投无路了吗?这十多天里,刘邦紧张得什么都顾不上了,根本无法对主客观形势作出冷静的分析。 根据张良派出探报打探的结果,项羽军队里的逃跑现象层出不穷。因为项羽早已被士兵们看透了,正一步步地失去军心。 “而且,项羽军还是一支孤军。” 任何地方都指望不上会有援军到来,打一仗就伤一次元气,每伤一次元气,军心就跟着动摇一次,就会有一批人逃走。这已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张良心里明白,这种现象就是人们所说的运数已尽。 “若说孤军,我也是一样嘛!韩信和彭越都没有来。” “原因就在这里。因为陛下还有‘没有来’的韩信和彭越,而项王连‘没有来’的人都没有了。” “还有这种说法吗?” “不是说法,而是严酷的现实。只要情况起了变化,韩信和彭越还是会来的。更何况南方还有刘贾和卢绾在活动。” 刘贾是刘邦的本家兄弟,卢绾则是刘邦幼时的好朋友,人们都知道他们的关系胜过亲兄弟。 当初刘邦几乎是只身一人逃出成皋城,又北渡黄河投奔到修武,那个时候,他曾制定了一项具有战略眼光的长远作战计划,为的是挽回当时一镢不振的局面。刘邦给刘贾和卢绾拨出一部分兵力,让他们潜人到远在南方的楚地,从事骚扰项羽故乡的作战行动,包括拔掉城池、抢夺粮食和招兵买马等等。 在那个时候,项羽对此根本不屑一顾,大声骂道:“这简直是趁人不在家时前去逞威风的卑劣勾当!” 有时也派军队回去讨伐过,但并没有认真想要把他们歼灭掉。项羽一直有一种看法,以为只要在主力决战的战场上战胜刘邦,那些类似散兵游勇的队伍,即便不去管它,也会自消自灭的。 然而这些散兵游勇竟然发展壮大起来,他们不断地把当地的小股势力聚扰到自己的周围,最后终于控制了楚的要地六(安徽省六安)和九江,大规模地扩充了兵力,眼下正北上跟汉军主力会合。 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即将开始的这一仗,既不会使刘邦的兵力丧失殆尽,也不会宣告他命运的结束。刘邦从弱者的立场出发,所采取的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战略布局,现在终于开始见效了。 “你是说,我这方面反倒占有优势了吗?” “虽说只有毫厘之差,但陛下还是占有优势的。” “我已经是百战百败了。” 然而实际情况是,越失败,刘邦的兵就越多。虽说这里面有张良等人煞费苦心的一份贡献,但说到底,还是要归功于刘邦所具有的那种不可思议的德。 “百败之上再加一败,也许就会有什么结果吧?”张良仍在给刘邦鼓劲。 这种鼓劲方法真是奇妙。不过,对眼下的刘邦,除了讲这些鼓劲的话之外,已再没有别的话好讲了。开战之前,刘邦已被项羽充溢在眼前茫茫荒野上的战斗气势给压倒了。 刘邦一面对全军作出战斗部署,一面在车里更换上甲胄,骑到一匹战马上。 稍过片刻,刘邦叫人擂响战鼓,传令发起攻击。每次开战之前,他都感到浑身发冷,好像肚子里吞进了一个大冰块,甚至觉得连血液都冻住了。可是,刘邦的上下大牙不停地磕在一起发出声响,这还是第一次。 楚军方面也起劲地擂响了战鼓。 刘邦眼看着前边的荒野失去原有的模样,完全变成漫天的尘土。项羽奉为法宝的密集突击开始了。漫天的尘土中乱箭纷飞,刀光剑影闪烁,人马都好似变成猛兽一般直冲过来。项羽的身影就在这支冲锋队伍的最前头。 汉军先锋只一个回合就被打得落花流水,第二军阵的兵马也紧跟着溃不成军,他们退下去之后,第三军阵又被冲得七零八落,不约而同地四散逃命。楚军紧追不舍,尽情地大砍大杀。 刘邦也掉转马头,落荒而逃。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