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司马辽太郎 > 项羽与刘邦 | 上页 下页
一六三


  郦食其开始讲《书经》里的一段故事。他说:远古之时,有一位名字叫汤的为善之王,是殷的始袓,当讨伐夏桀这个暴君之时,将桀灭掉之后,仍封其子孙在杞(河南省境内)为诸侯,以不绝夏的祭祀。这是因为汤王乃为至德之人。

  郦食其又说:周武王也有不断绝先祖祭祀的思想,虽然曾讨伐暴君殷纣王并将殷灭掉,但其后仍寻找古代圣王的子孙,予以适当封赏。说到这些,秦可谓是暴虐之极。灭亡了六国,却不给那些王孙封赏土地,由此造成六国的祭祀全部断绝。天下苍生对此充满怨恨。

  “是在怨恨吗?”

  刘邦脑海的一角,闪出一个犹如油污的小小疑点,不过没有讲出口。假定天下不再怨恨,儒家推崇祭祀的主张就站不住脚。说到主张,倘若其核心部分不列人谎言,岂不就无法成立了吗?

  “一点不错,诚如先生所言。”

  刘邦将疑点又咽了回去,催着郦生快往下说。

  “有鉴于此,陛下应努力寻找六国的王孙。如果将君主大印授予他们,六国的君臣和万民都会敬仰陛下的大德,人人都会高高兴兴地盼望大王作为天下之主登上宝座。强楚也会折弓伏盾,对陛下俯首称臣的。”

  “……是吗?”

  刘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美滋滋地驾上了郦食其吐出来的祥云。这就是所谓主张的可怕之处吧!因为刘邦根本不知道,所谓主张,那可是像海市蜃楼一样,只要拔除一颗钉子,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确实有道理,如果能做到这样,强楚之类就毫不足惧啦!”刘邦虽然处于楚军的重重包围之中,但从郦食其像大蛘吐气一样吹出来的美好主张来看,当前这种处境似乎简直就是小事一桩了。”立即命人刻出六国君主之印。”

  刘邦将人叫来,命其办理这件事。刘邦拥有王权。印是王权的化身,他身边随时都有刻印的匠人。”要连夜刻出来!”

  刘邦一面下令,一面又对郦食其说:老先生恐怕要辛苦一趟了,能替我带上这些印去出使六国吗?不用说,郦食其一心想把儒家学说传布天下,他就是靠着这腔热血活在世上的。在他的头脑里,辛劳也该算做一种愉悦,纵然暴尸荒郊野岭也在所不辞。

  郦食其离开房间之后,刘邦突然感到饥肠辘辘,似乎欢乐的情绪也会大大促进消化,他口中叫道:“剩的酒菜也好,快给我拿来!”装菜的盘子一送上来,刘邦就拉开架式大吃大嚼起来。就在这时,没有胡须的张良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子房啊!”

  刘邦想把喜悦分给张良,一边动着筷子,一边把刚才郦食其献策和自己采纳的情况,详细地讲了一遍,张良听后立时脸色大变。

  “大王的事业,到此也就宣告结束啦!”

  刘邦对张良的才华是深信不疑的。看到张良并不高兴,他的语气也变得柔和了,问道:“为什么结束了呢?”

  张良伸手从刘邦手里抽出筷子,以筷子为道具开始阐述道理。

  张良是老庄派,在对现实的认识上甚至比老庄派还要朴实,具有一种坦然面对的精神。他承认与一千多年以前的先王时代相比,经济、文化和人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儒家之徒所崇尚的古也好,夏也好,殷也好,社会都很小,王权所及的范围也极有限,农业人口少,战事规模也不大。人心朴实率真,笃信鬼神,对王的服从心也很强。

  张良说:历史已经走过了春秋战国时代,人们智慧发达,思想活跃,社会的规模也是殷汤王和周武王在位时所不能比的。以为只要能找到被秦灭亡的六国后代子孙,就可以复辟王国,恢复祭祀鼓舞人心,只不过是一种神话而已。

  “可是,子房。”刘邦说。

  “那些王孙不是会乐得额手称庆吗?就我来讲,是想让天下皆大欢喜,以压倒强楚。”

  “大王啊!”

  张良已经有些不耐烦了,因为刘邦还没有从郦食其主张的虚幻故事里醒悟过来。

  “诚如大王所讲,必须要使天下皆大欢喜。但是,靠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办法,实际上额手称庆的只有六国的后代子孙。而反过来讲,就会有人陷入悲惨的境地,保不准还会有好几万人。”

  “什么人会悲惨哪?”

  “陛下的几万名士卒。”

  听到张良这么一讲,刘邦顿时恍然大悟。不过,张良又加上一句:“还有天下的游士。”

  张良使用了这样一种表达方式,指刘邦的属下人等。他们原本都是天下的游士,离开了旧六国之一的故乡,抛下了葬有祖坟的山峦,告别了父母妻子,在天下四处流浪漂泊,又跟随刘邦转战东西。

  “其道理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追随大王而得到土地,哪怕是寸土也好。”

  只要不是无法理喻的怪人,谁都会这样的。

  “谁知大王却要听信郦生的劝说而仿效先王之道,兴韩,复魏,立燕、赵、齐、楚各国的后代子孙,倘若果真如此,这些游士就必定会舍弃大王而重返故乡,为各自的国王尽忠效力。道理很简单,这些游士都想返回祖坟所在的故土。如果他们尽皆散去,大王究竟还想同谁一道去夺取天下呢?”

  “这个臭郦生!”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