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司马辽太郎 > 项羽与刘邦 | 上页 下页
一五


  说起秦军,他们也未必全数效忠于皇帝。虽然秦固有的军队还不至于轻易改换旗号,但各地的守备军却是从当地征募来的士兵,有过去的齐人、赵人、燕人,还有楚人等等。让他们搜肠刮肚也找不出对“皇帝”这个耳生的新词有什么崇敬之心和神秘之感。至此可以看出,始皇帝诸多失误之一,可能就在于他创造了一个并不符合传统的新词来做自己的称号。

  “秦就是西戎——西部野蛮人——的同类。”

  人们心里都抱有这个看法。尽管始皇帝顶着新词“皇帝”的称号走遍天下,却令人疑窦丛生。尽管令人疑惑不解,但在辞世之前,始皇帝仍能以其强悍的统率能力亲自掌管强大的嫡系秦军,令天下俯首帖耳。

  始皇帝的失误,恐怕还在于他把所有百姓都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大张旗鼓地驱使他们去服劳役。他全然没有意识到,普天之下都是劳役现场,正为流民军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至于继承始皇帝宝座的年轻的胡亥,对这一切就更不可能理解,他发动劳役的规模之大远远超过了父亲在世的那个年代。父亲没修完的巨大陵墓必须突击完成,父亲生前未完工的阿房宫也必须抓紧建成。

  普天之下,到处都是民夫。

  项梁稳坐在吴中城内。这座后来被称为苏州的小城,绿树成荫,芳草萋萋;河道密布,流水潺潺;青砖瓦舍,美不胜收。然而他的幕僚们却正在四处奔走,加紧组建一支队伍,以应付紧急情况。

  “又有什么大葬礼了吗?”

  肯定会有人慌忙反问一句的。幕僚们对每一个人都耐心细致地加以解释。

  “现在要做的不是葬礼,而是要干一件更痛快的大事,大得简直没法说。”

  不能说出是要打倒秦。秦帝国的一整套管制体系还严密地控制着江南地区。作为吴中的协调人,项梁只能说是自卫。各路流民军在扬子江北部如炸开锅一般闹腾得正欢,倘若他们前来袭击这座富裕的吴中城,又会怎么样呢?

  “不,会来袭击的。而且有准确的消息说,最近就要来了。”

  流民军正为士兵的粮食补给一筹莫展。他们当然会南渡扬子江,袭击并大肆抢劫江南这块遍地是粮的地方;或者采取更聪明的办法,将这里作为大本营实施割据,以形成与秦朝廷分庭抗礼之势。总而言之,他们是不会忘记江南这块宝地而跑到别处去的。

  “来了就会强奸妇女,杀死壮丁,抢走财宝,使全城变成一片火海。”

  这些话也并非空穴来风。谁都能理解。理所当然的借口就是必须起来自卫,现在正在组织自卫部队,这些就是项梁幕僚们四处奔走相告的说辞。自卫就需要有头领。

  “要说桓楚君,也是可以的。”

  幕僚们先讲了一个人,桓楚本是城中地痞流氓的头目,作为一个场面上的人物,跟项梁不相上下,只是最近发生一起动手伤人事件,已不知所踪。

  “不,还是项梁公合适。”

  即使故意不从幕僚口里讲出这个名字,也总会有人提议的。且不说项梁早已成为主持葬礼的名人,仅凭他是亡楚名将项燕将军之子,就足以令人信赖了。如果举起项氏大旗,楚的旧臣们也会很快投奔过来,在人数方面肯定要比桓楚更具有吸引力。开始,人们就寄予了厚望,认为项梁在兵法秘诀方面至少应该有项燕将军的某些传承。

  反叛转眼之间就发动起来了。

  说实话,在这段时间里,身为会稽郡守的殷通心情也极不平静。

  “流民的骚动还只限在长江以北。”

  起初他还这样作着自我安慰,但对江北的骚动什么时候会越过长江波及到南方这片鱼米之乡,实在是毫无把握。波及不波及还在其次,一旦江南本地有英雄崛起,局势立时就会大变。可以肯定的是,不论谁起来作乱,首先要干的都是同一件事:肯定是第一个攻击自己所在的郡府衙门。防守府衙的秦军因兵力过少而军心浮动,到时候难保秦军本身不会趁势兴风作浪。向京城咸阳乞求援军,路程又太遥远,再加上途中有陈吴一伙叛军活动猖獗,甚至连使者都派不出去。纵然使者能到达咸阳,那位二世皇帝(胡亥)和拥立他的宦官赵高,也根本没心思向远隔千山万水的地方派出援军,原因很简单,既然已有消息说陈吴叛军已向咸阳进发,皇帝和赵高他们肯定正为防护咸阳这一头等大事而手忙脚乱。

  如此一来,殷通就只有坐等本地叛军打上门来。

  “干脆,还是我自己先叛秦吧?”

  这个想法从殷通脑海里掠过是很自然的。凭靠江南大举募兵,高举讨伐暴秦的正义旗帜,如有可能,便斩平四方使其归顺,再攻下咸阳,最终由自己打造出一个新帝国。这不是痴心妄想。能否实现另当别论,要想让自己活得心满意足,已再无他路,想到这里,殷通终于下了决心。

  紧急情况下,决断宜早不宜迟。总而言之,要先募兵。募兵之后,殷通的旗帜就会在江南大地上飘扬,大大小小的流民团伙就会慕名而来,声势就会愈来愈大。越快越好。

  殷通决定叫上项梁。

  “只要调动那个温厚老实、只知读书的小个子,吴中募兵问题就不难解决。”

  他急忙派人到项梁那里。正巧项梁在家,从灶间出来,故作糊涂地朝来人应酬道:

  “又有什么民夫的事……”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