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司马辽太郎 > 项羽与刘邦 | 上页 下页
一四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就曾这样写道。在以家族序列为根本原则的儒家学说里,葬礼是一项重大仪式,但在当时,儒家学说还没有普及。不过,儒家学说产生以前,这片大地上就有可称之为固有习俗的家族原则,倘有丧葬仪式,便会有许许多多的人聚拢过来,人人都在帮忙,实在是关心备至。

  项梁对这些丧事全部一手包办。即便是一位无足轻重的市井老爷子亡故了,项梁也要聚上一帮人举行隆重的葬礼,整个场面甚至会让人以为死去的是一位王侯将相。而这位老爷子留下来的孩子们就会对如此隆重的仪式深受震动,都会对项梁感恩不尽。自然,项梁是从不接受谢礼的。

  碰上为有影响的人物举行的大规模丧葬仪式时,项梁便宛如全军统帅一般坐镇后堂,指挥手下一班人马。令人感到滑稽的是,整天过着这种日子的项梁,不知不觉之中竟有了许多属下人等,举行丧葬仪式时就将他们全部带过去,各尽所能分派工作。每次丧葬仪式,项梁都会发现新的人才。

  “这个人能带一百多人呢!”

  一旦暗中发现,项梁就特别予以关注,教给他各种知识。人的才能天生就参差不齐。有的人起初看上去仿佛具有耀眼的才华,没过多久,又会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那家伙只有哗众取宠的本事,根本就无法统领更多的人。”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项梁就会根据其本事,作出适当的安排。

  说起来是后话了,当项梁后来举兵造反时,将以往在葬礼和劳役现场培养教育出来的那帮人,都按其所能给了个职位,但也有漏选的。其中有一个某某人就来抱怨说:为什么不重用我呢?当时项梁就郑重其事地说:

  “你还记得许久以前某人葬礼的事吗?”

  又说,那时给你安排了这么一件差事,你却没能办好,所以这次不再任用你。这位某某人大概不是能力不强,而很可能是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好。举兵造反是带有赌博性质的,此时每个指挥官能力的大小并不那么重要。尤为关键的是要团结,凡有可能危害团结的人都必须事前排除掉。只从这一件事,就可以了解项梁是何等人物了。

  始皇帝驾崩,末子胡亥即位。

  胡亥即位第二年的七月,江南阴雨连绵。在这连绵不绝的淫雨之中,陈胜吴广和其他应征服兵役的人一起起来造反了,地点在扬子江以北一个叫宿县的地方,碰巧的是,这里离项梁项羽老家的下相很近。在秦官差带领下,他们正被引领着往北方赶路,跟那种在军营驱使的奴隶差不多。他们所到达的宿县附近本是一片低洼的湿地,大小河流经常泛滥,形成了常年积水的沼泽。一到连续降雨的日子,大大小小的沼泽就连成一片,仿佛成了一望无边的湖泊,令过往行人根本无法通过。

  “根据秦的法律,在规定日期内不能到达的要处以死刑。逃跑也是死罪。反正是死,干脆起来造反吧!”

  在陈胜的煽动下,此前如羊群一般服服帖帖的伙伴们一下子变成了一群狼。他们杀死秦派来监管的官差,向四面八方发出檄文。

  “扶苏皇子和项燕将军起事啦!”

  这一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震撼了四面八方。已成故人的扶苏生前与项燕毫无瓜葛,但在这种时候却成了最响亮的名字,轰轰烈烈地传向远方。陈胜和吴广发现,一旦行动起来,连附近的秦军都惊恐万分地加入了反叛军,因此觉得已没有虚张声势的必要,决定将扶苏、项燕的名字拿掉,坚持使用陈胜吴广的真实姓名。在宿县这片沼泽地里爆发了如此大规模的叛乱,消息传至各地,当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四面八方一群群服劳役的民夫相继起来响应,很快就形成了惊天动地之势。

  没有人对秦的政治抱有好感。法律制度和官僚制度是始皇帝创立的用于平民百姓身上的实验性政治,在旧秦国狭小范围内获得了成功,但在自古以来就保持农业社会传统的那些地区,则与过去的习惯有很大差距。对于天下老百姓来说,这世界就变得好似大地上布遍了荆棘,简直无法生存下去,而且总有服不完的劳役,连维持生计的时间都没有。人们背井离乡被迫去服劳役,成百、成千乃至上万的人挤在一起,整天生活在工棚里。这些人对国家怨声载道,只求获得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既然在服劳役,就要过有组织的生活,于是就有了组织。整个组织奋起造反的话,就会原封不动地转化为民间军队。

  当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吴中城时,已变成了这样的说法:

  “长江(指扬子江)以北,遍地都是流民和反叛士兵!”

  还有传来的消息说:

  “秦军也一批接一批地向反叛军倒戈了!”

  一切都跟事实沾点边。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