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果戈里 > 画像 | 上页 下页


  “我不知道是什么人……好像是个巡长。”

  “巡长来干什么?”

  “不知道来干什么;说是没有付房租。”

  “唔,那会有什么事儿呢?”

  “我不知道会有什么事儿;他说,要是不想付房租,那就叫搬出去;他们两人明天还要来呢。”

  “让他们来好了,”恰尔特科夫愁苦而冷漠地说道。一缕忧郁的心绪在心里蔓延开来。

  年轻的恰尔特科夫是一个才华横溢、大有前途的画家:他的画笔不时地闪耀着火花和光芒,表现出观察力、想像力和尽力接近自然的强烈的激情。“千万注意,老弟,”教授不止一次地对他说过,“你有才华;你若是把它毁了,那真是罪过。但是你没有耐性。一旦什么事情把你迷住了,令你心驰神往了,——你就只顾做去,把别的事儿看得一钱不值,毫无用处,甚至于不屑一顾。千万注意啊,你可别成了一个迎合时尚的画家。现在你的用色就过于鲜艳夺目了。你的素描不大严谨,而有时则流于纤弱,线条模糊;你在追求一种时髦的用光,总想先声夺人,引人注目。千万注意啊,你恰好会流入一种英国画风之中。你可要小心啊;你开始向往上流社会了;我有时看见你的脖子上围着时髦的围巾;戴的帽子也挺讲究的……这是很诱人的,可以为了钱财去画迎合时尚的画,给人画像。可是,这样一来会毁了才华而中途夭折。你要有耐心。仔细琢磨每一件画作,力戒矫情——让别人去赚钱吧。

  该是你的,也不会跑掉。”

  教授的话多少是对的。的确,我们的这位画家有时也想纵情作乐,穿戴一新,——总之,总想到处显示自己的青春年少。不过,尽管有这样的想法,他还是能够自我约束。有时他拿起画笔,也会忘记一切,不得已扔下画笔时就犹如被人打断一场好梦似的。他的鉴赏力明显地获得增进。他还不懂得拉斐尔①全部深湛的功力,然而已经醉心于居多②的灵活而奔放的笔法,在提香③的肖像画前流连忘返,对佛拉芒画派赞不绝口。那笼罩古画的暗淡的风貌,他还没有全部神悟到;然而,他已从中领悟到某些东西,虽然他内心里难以苟同教授的看法,认为古代的大师是我们望尘莫及的;他甚至认为,19世纪在某些方面已经大大地超越他们,而摹写自然如今已经变得更为鲜明、生动、逼真;总之,他这时的所思所想如同心有所得而踌躇满志的青年人一样。有时他也感到懊丧,因为他看到外来的画家,一个法国人或者德国人,甚至根本不是有天赋的画家,只凭熟练的画法、灵活的笔法和鲜亮的色彩,便一鸣惊人,转眼之间攒下大笔的钱财。每当他废寝忘餐,忘掉整个世界的存在,专心作画的时候,他不会有这些杂念,可是一旦手头拮据,无钱买画笔和颜料,或者难缠的房东一天十次上门来催讨房租的时候,他就心潮难平。这时,他那饥渴难挨的想象中就会浮现出有钱的画家的令人艳羡的命运;这时他的脑海里甚至会闪过俄国人常有的念头:豁出去了,来个借酒浇愁,自暴自弃。眼下他几乎就处在这种心境之中。

  --------
  ↑①拉斐尔(1483—1520)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和建筑师。
  ②居多(1575—1642)意大利著名画家。
  ③提香(1477或1489—1576)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威尼斯画派代表人物。↓

  “不错!得要忍耐,得要忍耐!”他恼怒地说。“人的忍耐总有个限度。得要忍耐!可是,我明天哪有钱吃饭?没有人借钱给我。我要是把所有的油画和素描拿去出售,也不过卖20戈比。当然,这些画是有用的,这我知道:每幅画都煞费苦心,我从中体会到一种意境。可是又有什么用呢?习作,画作——总归是习作,画作,今后也不过如此。人家不知道我的名字,谁还会来买呢?谁要这些写生班的古画临摹之作,或者我还未画好的普西海①之恋的油画,或者我的房间的景物画,或者我的尼基塔的画像?其实,这幅画像要比时髦画家画的人物肖像好得多。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干吗要活活受罪,像个学徒似的入门学步?其实只要显示一下才华,一点也不比别人差,也可以像他们一样捞钱。

  --------
  ↑①普西海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女神,是人的灵魂的化身。她与埃罗特之恋是文学与造型艺术中家喻户晓的题材。↓

  说完这话,画家忽然浑身颤抖起来,脸色变得苍白:一张抽搐扭歪的脸孔从那搁在一旁的画布上伸了出来,瞪眼望着他。一双怕人的眼睛直盯着他,仿佛要把他一口吞掉似的;嘴唇上分明透着不许人出声的严厉神色。他猝然一惊,想要大声叫喊,要尼基塔快来,可是尼基塔已经躺在前室里鼾声如雷了;然而,他忽然又忍住了,笑了起来。恐怖感一下子又消失了。原来那是他买回来的那幅画像,居然把它忘记了。月光照进房里,落在画面上,赋予它一种奇怪的栩栩如生的神气。他一边端详一边拭擦那画像,他把海绵蘸了点水,揩拭了几遍,几乎擦净了画面上积存的尘土和污垢,把它挂在对面的墙上,对这幅不同寻常的画作更感到骇然:整个的脸孔差不多就像活人的一样,那双眼睛朝他一望,他不由地悚然一震,后退几步,不胜惊讶地说:“真有神,真有神,就像活人的眼睛一样!”他忽然想起了早年从教授那里听到的有关举世闻名的达·芬奇①所画的一幅肖像的故事。这位画坛巨匠潜心数年作成一画,却仍然认为是一幅尚未最后完成的画作,然而据瓦扎里②说,大家却对此画推崇备至,认为它是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最为惟妙惟肖的是画像上的那双眼睛,曾令同时代的人叹为观止;即使是眼睛上最细微的、隐约可见的细纹都不曾遗漏,在画布上纤毫毕见。然而,在他眼前的这幅画像里却有些奇怪的东西。它不是作画的技法问题:它甚至破坏了画像本身的和谐。这就是那双充满生气的、像活人一样的眼睛!它们就像是从活着的人那里剜下来,安到这画上来似的。这里不再有人们欣赏画作时油然而生的愉悦之情(不管画家选取的题材多么怕人);这里倒是给人一种令人难受的压抑之感。“这是怎么回事呢?”画家不由自主地问自己说。“不过,这可是合乎自然的呀,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写真呀;为什么会有一种奇怪而又令人难受的感觉呢?要不,盲从的、表面的摹写自然竟是一种过错,犹如是宏亮而不合调的叫喊一样?要不,如果你漠然无情、麻木不仁地选取题材,它没有得到不可思议的、无处不在的思想的光照,就一定会显露出可怕的现实的本相来,恰如你想了解一个极好的人,却手拿解剖刀,剖开他的内脏,看到的是一个丑恶的人一样?为什么朴素的、低下的自然在一个画家的笔下会显出一种光华来,不会给你一种庸俗低下的印象;恰恰相反,却似乎是一种享受,会使你觉得周围的一切都更加安宁和平和地运转着?为什么同样的自然出自另一个画家之手,就显得低下、卑劣,然而,顺便说说,他不是同样忠实于自然的么?不,这其中缺少了一种光照的东西。恰如大自然中的景致:无论它多么绚丽多姿,倘若天上没有太阳,总是美中不足啊。”

  --------
  ↑①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著名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
  ②瓦扎里(1511—1574),意大利画家,建筑师,艺术史家。↓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