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外国文学 > 廊桥遗梦 | 上页 下页 |
三 |
|
他到纽约的第二年母亲去世。他回俄亥俄安葬了母亲,然后坐在一名律师面前听读遗嘱。没有多少东西,他也没抱任何指望。但是他意外得知,他的父母婚后在富兰克林街住了一辈子的那所小屋居然是付清了抵押的一小笔财产。他把那小屋卖了,用那笔钱买了一套上好的照相器材。他付款给售货员时心里想着他父亲为积攒这笔钱多少年的辛勤劳动,还有他父母一生过的节衣缩食的生活。 他有些作品开始在几家小杂志上发表了,然后,接到《国家地理》杂志的电话,他们看到他拍摄的一幅取景于开普梅的日历图片。他同他们谈了话,接受了一个不太重要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他从此出道。 军队在一九四三年又召他入伍。他肩上晃荡着相机,随海军陆战队艰苦跋涉直到南太平洋海滩,仰卧在地上拍摄正从两栖登陆艇出来的士兵。他在他们脸上看到了恐惧,感同身受。他看到他们被机枪射成两半,看到他们祈求上帝和母亲救救他们。他把这些都拍了下来,自己得以幸存,但是从来没有为战地摄影的所谓荣耀和浪漫吸引住。 他于一九四五年退伍,同《国家地理》杂志通了电话,他们随时都欢迎他。他在旧金山买了一辆摩托车,向南骑到大瑟尔,在海滩上同一个从卡梅尔来的低音提琴手做爱,然后向北转去探察华盛顿州。他喜欢那个地方,就把它作为基地了。 现在,到了五十二岁,他还在观察光线。童年时代贴在墙上的地方大部分都已去过了。当他访问这些地方的时候,或是坐在拉弗尔斯酒吧里,或是在一条嘎嘎作响的船里溯亚马逊河而上,或是骑在骆驼背上摇摇晃晃走过拉贾斯坦的沙漠区时,常常感到不可思议,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到了那里。 他觉得苏必利尔湖真是名不虚传。他记下了几处地点以为将来参考,拍了一些照片以便随后追记当时的印象,然后沿密西西比河南下向艾奥瓦驶去。他从未到过艾奥瓦,被它东北部沿这条大河的丘陵地迷住了。他在克莱顿的小镇住下,在一家渔夫开的汽车旅馆下榻,用两个早晨拍摄那些拖轮,应一个他在当地酒吧结识的舵工之请,在一艘拖船上度过了一个下午。 他插入第六十五号国道,于一九六五年八月十六日一个星期一的清晨穿过得梅因,向西转到艾奥瓦第九十二号公路,直奔麦迪逊县和那几座廊桥。据《国家地理》杂志称,那些桥就在麦县。的确是在那里,德士古加油站的人如是说,并且指给他所有七座桥的方向,不过只是大致的方向。 他画出了拍摄路线,前几座桥比较好找,而第七座叫做罗斯曼的桥一时找不到。天气很热,他很热,哈里——他的卡车——也很热,他在砾石路上转悠,这些路好像除了通向下一条砾石路之外没有尽头。 他在国外旅行的座右铭是“问三次路”,因为他发现三次回答即便都是错的也能逐步把你引上你要去的地方。在这里也许两次就够了。 一个信箱渐渐映入眼帘,是在一条约一百码长的小巷口,信箱上的名字是“理查德·约翰逊,乡邮投递2号线”。他把车放慢,转向小巷,想问问路。 当他缓缓驶进场院时,只见一个女人坐在房檐游廊下,那里看起来很清凉,她正在喝着什么看起来更加清凉的东西。她离开游廊向他走来。他下了车,望着她,近些,更近些。她风姿绰约,或者曾经一度如此,或者可能再度如此。他立刻又开始有那种手足无措的感觉,他在女人面前总有这种窘态,即使那女人对他只是隐约有些微吸引力。 §2.弗朗西丝卡 深秋时分是弗朗西丝卡生日的季节,冷雨扫过她在南艾奥瓦乡间的木屋。她凝视着雨,穿过雨丝望见沿中央河边的山冈,心中想着理查德。他八年前就是在同样的冷雨秋风中去世的,那夺去他生命的病名她还是不记得为好。不过弗朗西丝卡此刻正想着他,想着他的敦厚善良,他稳重的作风,和他所给予她的平稳的生活。 孩子们都打过电话来了。他们今年还是不能回家来跟她过生日,虽然这已是她六十七岁生日了。她能理解,一如既往,今后也如此。他们两人都是正在事业中途艰苦奋斗,一个在管理一家医院,一个在教书。迈克尔正在他第二次婚姻中安顿下来,卡罗琳则在第一次婚姻中挣扎。他们两个从来不设法安排在她生日的时候来看她,这一点却使她私下里感到高兴。因为她保留着自己过这个日子的仪式。 这天早晨温特塞特的朋友们带了一个蛋糕过来坐了坐。弗朗西丝卡煮了咖啡。谈话随便地流淌过去,从孙儿辈到小县逸事,到感恩节,到圣诞节该给谁买什么。客厅里轻声笑语时起时伏,亲切的气氛给人以慰藉。这使弗朗西丝卡想起她为什么在理查德死后还在这里住下来的一个小小的理由。 迈克尔竭力劝她去佛罗里达,卡罗琳要她去新英格兰。但是她留在了南艾奥瓦的丘陵之中这片土地上,为了一个特殊的原因保留着老地址。她很高兴自己这么做了。 弗朗西丝卡中午把朋友送走了。他们开着别克和福特车驶出小巷,转入县柏油公路,向温特塞特方向奔驰而去,雨刷来回拭去车窗上的雨水。他们是好朋友,不过他们绝不会理解她内心深处的想法,即使她告诉他们,也不会理解。 她的丈夫在战后把她从那不勒斯带到这个地方时说她会在这儿找到好朋友的。他说:“艾奥瓦人有各种弱点,但是绝不缺乏对人的关心。”这句话过去和现在都是对的。 他们认识时她二十五岁,大学毕业了三年,在一家私立女子中学教书,生活漫无目的。当时大多数意大利青年不是在战俘集中营中或死或伤,就是在战争中身心俱残。她曾和一位大学艺术系教授尼科洛有过一段恋情。他白天整天作画,夜间带她到那不勒斯的地下娱乐区去兜风,疯玩一阵。这件事一年后结束,决定性的因素是她传统观念较深的父母越来越不赞成。 她在黑头发上系着缎带,恋恋不舍自己的梦。但是没有帅气的海员上岸来找她,也没有声音从窗下街头传进来。严酷的现实迫使她认识到自己的选择有限。理查德提供了另一种合理的选择:待她好,还有充满美妙希望的美国。 他们坐在地中海阳光下的一家咖啡馆里,她仔细打量了一身戎装的他,他正以美国中西部人特有的恳切的目光看着她,于是她就跟他到艾奥瓦来了。来到这里,为他生儿育女,在寒冷的十月之夜看迈克尔打橄榄球,带卡罗琳到得梅因去买参加舞会的衣裳。每年同在那不勒斯的姐妹通几次信,在她父母相继去世时回过两次那不勒斯。但现在麦迪逊县已是她的家,她不想再回去了。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