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朱彝尊 > 朱彝尊文集4 | 上页 下页
《尚书》古文辨


  《尚书》古文,出孔子壁中。安国,孔子后,悉得其书。考伏生所传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以授都尉朝倪宽。于时司马迁亦从安国问故,班固谓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縢》诸篇,多古文说。考诸《史记》,于《五帝本纪》载《尧典》、《舜典》文。于《夏本纪》,载《禹贡》、《皋陶谟》、《益稷》、《甘誓》文。于《殷本纪》,载《汤誓》、《高宗肜日》、《西伯戡黎》文。于《周本纪》,载《牧誓》、《甫刑》文。于《鲁周公世家》,载《金縢》、《无逸》、《费誓》文。于《燕召公世家》,载《君奭》文。于《宋微子世家》,载《微子》、《洪范》文。凡此皆从安国问故而传之者,乃孔壁之真古文也。然其所载不出二十九篇外,惟《汤诰》载其文百三十字,《太誓》载其文九十七字。良由十六篇未奉诏旨立博士设弟子,安国不敢私授诸人。故自胶州庸生而下,至于桑钦所习者,仍二十九篇而已。

  东汉之初,扶风杜林得漆书于西州,以授徐巡、卫宏,于是贾逵作训,马融作传,郑康成注解,余若尹敏、孙期、丁鸿、刘祐、张楷、孔乔、周盘,类从漆书之学,初不本于安国。而孔颖达《正义》,谬称孔所传者,贾逵、马融等皆是。又言郑意师祖孔学,而贱夏侯、欧阳等,由颖达不察见古文字,即以为安国所传,亦粗疏甚矣。漆书古文,虽不详其篇数,而马、郑所注实依是书,陆氏《释文》,采马氏注甚多,然惟今文暨小序有注,亦无一语及增多篇文,是贾、马、郑诸家未睹孔氏古文者也。

  《后汉书·孔僖传》自安国以下,世传《古文尚书》,《连丛子》亦载孔大大与僖子季彦问答。大大曰:“今朝廷以下,四海以内,皆为章句内学,而君独治古义,盍固已乎。”季彦答曰:“先圣遗训,壁出古文。临淮传义,可谓妙矣。而不在科策之例,世人固莫识其奇,赖吾家世世独修之。”若是则壁中之书,僖家具存矣。独怪肃宗幸鲁,遇孔氏子孙,备具恩礼。僖家既有临淮传义,其时上无挟书之律,下无偶语之禁,何不于讲论之顷,一进之至尊。上之东观,乃秘不以示人乎?窃意僖家古义,亦无异博士所传之篇目,是僖亦未睹孔氏增多之古文也。

  赵岐注《孟子》,高诱注《吕览》,杜预注《左传》,遇孔氏增多篇内文,皆曰逸书。惟许慎《说文序》谓《易》称孟氏,《书》孔氏,《诗》毛氏。夫以贾、马、郑诸儒,均未之见,许氏何由独得之?其撰《五经异义》,于舜典禋于六宗。一六宗者,上不谓天,下不谓地,旁不谓四方,居中恍惚,助阴阳变化,此欧阳生、大小夏侯氏说也。一《古尚书说》,六宗者谓天宗三、地宗三。天宗,日、月、北辰也。地宗,岱山、河海也。日月为阴阳宗,北辰为星宗,岱山为山宗,湖海为水宗。所谓《古尚书说》者,贾逵之说,本之漆书者也。使许氏称孔氏书,则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之气,亦必举之矣。乃仅述欧阳、夏侯、贾氏之说,则慎实未见孔氏古文者也。

  谯周《五经然否论》援《古文书说》,以证成王冠期,考今孔传无之,则周亦未见孔氏古文者也。《正义》谓王肃注《书》,始似窃见孔传,故注乱其纪纲为夏太康时,然考陆氏《释文》,所引王注不一。并无及于增多篇内只字,则肃亦未见孔氏古文者也。

  《正义》又:“《古文尚书》,郑冲所授,冲在高贵乡公时,业拜司空。高贵乡公讲《尚书》,冲执经亲授,与郑小同俱被赐。使得孔氏增多之书,何难上进。其后官至太傅,禄比郡公,几杖安车,备极荣遇,其与孔邕、曹羲、荀顗、何晏,共集《论语》训注,奏之于朝,何独孔书止以授苏愉,秘而不进。又《论语解》虽列何晏之名,冲实主之。若孔书既得,则或谓孔子章引书,即应证以君陈之句,不当复用包咸之训,谓孝乎惟孝美大孝之辞矣,窃疑冲亦未见孔氏古文者也。

  《正义》又引《晋书》,皇甫谧从姑子外弟梁柳,得《古文尚书》,故作《帝王世纪》,往往载孔传五十八篇之书,夫士安既得五十八篇之书,笃信之,宜于《世纪》均用其说。乃孔传谓尧年十六即位,七十载求禅,试舜三载,自正月上日至尧崩二十八载,尧死寿一百一十七岁,而《世纪》则:“尧年百一十八岁。”孔传谓“舜三十始见试用,历试二年,摄位二十八年。即位五十年,升道南方巡守,死于苍梧之野,而葬焉,寿百一十二岁”。而《世纪》则:“舜年八十一即真,八十三而荐禹,九十五而使禹摄政,摄五年,有苗氏叛,南征,崩于鸣条,年百岁。”孔传释“文命”,谓外布文德教命,而《世纪》则:“足文履已,故名文命,字高密。”孔传释“伯禹”,谓禹代鲧为崇伯。而《世纪》则:“尧封为夏伯,故谓之伯禹。”孔传释《吕刑》:“吕侯为天子司寇”,而《世纪》则“吕侯为相”。所述多不相符,窃疑谧亦未见孔氏古文者也。

  然则增多十六篇,自汉迄西晋,蔑有见者。一旦东晋之初,古文五十九篇俱出,而并得孔氏受诏所作之传,学者有不踊跃称快者乎?于焉诸儒或说大义,或成义疏,或释音义,越唐及汴宋,莫敢轻加拟议。南渡以后,新安朱子始疑之。伸其说者,吴棫、赵汝谈、陈振孙诸家,犹未甚也。迨元之吴澄,明之赵汸、梅鷟、郑瑗、归有光、罗敦仁,则攻之不遗余力矣。

  盖自徐邈注《尚书逸篇》三卷,晋人因而缀辑,若拾遗秉滞穗以作饭,集雉头狐腋以为裘,于大义无乖。而遗言足取,似可以无攻也。论其大略,传文之可疑者,安国尝注《论语》矣。《尧曰篇》“予小子履”十句注:“是伐桀告天之文。”《墨子》引《汤誓》若此,而传以释《汤诰》,在克夏之后,虽有周亲二句注:“亲而不贤则诛之,管、蔡是也。”仁人,谓箕子、微子,来则用之。而传则,纣至亲虽多,不如周家之多仁人。传注出自一人之手,而异其辞,何与?《史记·殷本纪》:殷之太师、少师持其祭器奔周。《周本纪》:纣杀比干,囚箕子。太师疵、少师强抱其乐器奔周。《宋世家》:微子数谏纣,纣弗听。及去,未能自决,乃问于太师、少师,太师、少师劝微子去,遂行。则今文《微子篇》所父师、少师,自有其人。史迁受书于安国,其说必本于安国也,乃今孔传:父师、太师、三公,箕子也。少师、孤卿,比干也。夫三仁皆殷王子父师,若系箕子,殷人尚质。其语兄之子必呼其名,惟出于疵之口,故称微子曰王子也。班氏《古今人表》亦书太师疵、少师强姓名,流传有自,而伪托孔传者不知也。至于《贿肃慎之命》注:“东海驹骊、扶余、馯貊之属,武王克商,皆通道焉。”考《周书·王会篇》北有稷慎,东则濊良而已,此时未必即有驹骊、扶余之名。且驹骊主朱蒙,以汉元帝建昭二年始建国号,载《东国史略》,安国承诏作书传时,恐驹骊、扶余尚未通于上国,况武王克商之日乎?

  序文之可疑者:《三坟》言大道,《五典》言常道。遁辞易穷,分之无可分也。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无稽勿听,刺之无可刺也。古文之存于今者,惟《岣嵝禹碑》,奇古难识。其诸坛山石,岐阳猎碣,以及夏殷周鼎钟鬴鬲敦卣盘鳦之属,并不作科斗文。何独孔壁所藏书独用之,殆不过张皇其辞,以欺惑后世焉尔。又言以所闻伏生之书,考论文义,定其可知者,此金华王柏所:古文之书,初无补于今文,反赖今文而成书者已。且如司马氏问故于安国,载入《史记》诸篇,字句多别。今四十九篇中,凡今文所有,悉与伏生所授无异辞,则作序者初不见孔壁古文,仅增多二十五篇而已。且班固《汉志》,刘歆《移太常博士书》,荀悦《汉纪》,颜师古注《汉书》,增多祗十六篇。而安国承诏为五十九篇作传,若是,则诸家所,翻不足信也。

  《史记·孔子世家》称“安国为今皇帝博士,至临淮太守,早卒。”《自序》有:“予述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又:“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是安国之卒,本在太初以前。若巫蛊事发,乃征和二年;距安国之没,当已久矣。《汉纪》孝成帝三年,刘向典校经传,考集异同。于《古文尚书》:“武帝时,孔安国家献之。”则知安国已没,而其家献之。《汉书》、《文选》,锓本流传,偶脱去家字尔。若班氏:“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乃史家追述古文所以不列学官之故;而《序》言会国有巫蛊事,经籍道息。乃出自安国口中,不亦刺缪甚乎?自高斋十学士登之《文选》,后之学者,遂不敢非,是不可以不辨。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