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吴楚材 > 古文观止 | 上页 下页
刑赏忠厚之至论


  (作者:苏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形也。当尧之时,高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之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

  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故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chuán]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意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注释】

  1.刑赏忠厚之至:出自《尚书·大禹谟》伪孔安国的注文:“刑疑付轻,赏疑从众,忠厚之至。”

  2.哀矜(jīn)惩创:怜惜惩戒。

  3.吁俞(xūyú):惊叹应答。俞,表示应允。

  4.欢休:和善也。惨戚:悲哀也。

  5.虞、夏、商、周之书:指《尚书》,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6.吕侯:人名,一作甫侯,周穆王之臣,为司寇。周穆王用其言论作刑法。

  7.祥刑:刑而谓之祥者,即刑期无刑之意,故其祥莫大焉。

  8.赏疑从与:言与赏而疑,则宁可与之。

  9.罚疑从去:言当罚而疑,则宁可去之。

  10.皋陶(gāoyáo):古代传说中的人物。传说他是中国上古黄帝的长子少昊的后裔。士:狱官也。

  11.宥(yòu):宽恕,饶恕。

  12.四岳:唐尧之臣,羲和之四子也,分掌四方之诸侯。一说为一人名。鲧:传说大禹之父,四凶之一。

  13.方命圮(pǐ)族:违抗命令,毁害族类。方命:逆名也。圯族:犹言败类也。

  14.《书》:指《尚书》。以下引文出自《尚书·大诰》。

  15.宁失不经:宁可犯不守成法办事的错误。经:成法。

  16.忍人:谓性情狠戾之人也。

  17.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这样,奖赏的作用只落到能得到爵位和俸禄的人身上。

  18.疑:指赏罚不能确定。

  19.《诗》:指《诗经》。以下引文出自《诗经·小雅·巧言》。

  20.祉(zhǐ):福,引申为喜欢。

  21.遄(chuán):快,迅速。

  22.沮(jǔ):停止。

  23.已乱:制止祸乱。

  24.怒:指听到谗言发怒。

  25.因其褒贬义:指根据《春秋》褒善贬恶的原则。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