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史籍 > 后汉纪校注 | 上页 下页 |
汉灵帝纪(4) |
|
六月,司徒刘宠为太尉。 九月,江夏丹阳蛮夷反。 李膺等以赦获免,而党人之名书在王府,诏书每下,辄伸党人之禁。陈、窦当朝后,亲而用之,皆勤王政而尽心力,拔忠贤而疾邪佞。陈、窦已诛,中官逾专威势,既息陈、窦之党,又惧善人谋己,乃讽有司奏“诸钩党者,请下州郡考治”。时上年十四,问节等曰:“何以为钩党?”对曰:“钩党者,即党人也。”上曰:“党人何用为而诛之邪?”对曰:“皆相举群辈,欲为不轨。”上曰:“党人而为不轨,不轨欲如何?”对曰:“欲图社稷。”上乃可其奏①。于是故司空王畅、太常赵典、大司〔农〕(空)刘佑②、长乐少府李膺、太仆杜密、尚书荀绲、朱宇、魏朗、侍中刘淑、刘瑜、左中郎将丁栩,颍川太守巴肃、沛相荀昱③、议郎刘儒、故掾范滂,皆下狱诛,皆民望也。其余死者百余人。天下闻之,莫不垂泣。 ①“上”原作“帝”。依前文例,据黄本径改之。 ②据《范书》党锢传改。又佑卒于家,未及此难,《袁纪》误。 ③《范书》党锢传作“荀翌”,而荀淑传作“荀昱”,与《袁纪》同。按翌乃昱之本字也。 袁宏曰:“夫称至治者,非贵其无乱,贵万物得所,而不失其情也。言善教者,非贵其无害,贵性理不伤,性命咸遂也。故治之兴,所以道通群心,在乎万物之生也。古之圣人,知其如此,故作为名教,平章天下。天下既宁,万物之生全也。保生遂性,久而安之。故名教之益,万物之情大也。当其治隆,则资教以全生;及其不足,则立身以重教。然则教也者,存亡之所由也。夫道衰则教亏,幸免同乎苟生;教重则道存,灭身不为徒死,所以固名教也。污隆者,世时之盛衰也。所以乱而治理不尽①,世弊而教道不绝者,任教之人存也。夫称诚而动,以理为心,此情存乎名教者也。内不忘己以为身,此利名教者也。情于名教者少,故道深于千载;利名教者众,故道显于当年。盖浓薄之诚异,而远近之义殊也。体统而观②,斯利名教之所取也。 ①疑“乱”上脱“政”字。 ②体统,总括之意也。此句作总而言之解。 乡人谓李膺曰:“可逃之乎?”膺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①,臣之节也。吾年已七十②,祸自己招,复可避乎!” ①襄公三年《左传》载羊舌赤对晋侯曰:“事君不避难,有罪不逃刑。” ②《范书》作“年已六十”。 诏书至汝南,督邮吴道悲泣不忍出①,县中不知所为。范滂闻之曰:“督邮何泣哉?此必为吾也。”径诣县狱。县令郭揖见滂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何敢彰罪于君,使祸及老母。”滂与母诀曰:“滂承顺教训,不能保全其身,得下奉亡君于九泉,亦其愿也。”母曰:“尔得李、杜齐名,吾复何恨!” ①《范书》“吴道”作“吴导”。 三君八隽之死,郭泰私为之恸曰①:“‘人之云亡,邦国殄瘁’②,汉室灭矣。未知‘瞻乌爰止,于谁之屋’③。” ①《通鉴考异》曰:“《范书》以泰此语为哭陈、窦。《袁纪》以为哭三君、八俊,今从之。” ②见诗大雅瞻卬。笺曰:“贤人皆言奔之,邦国将尽困穷。” ③见诗小雅正月。笺云:“视乌集于富人之室,以言今民亦当求明君而归之。” 泰字林宗,太原介休人。少孤养母,年二十,为县小吏,喟然叹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乃言于母,欲就师问,母对之曰:“无资奈何?”林宗曰:“无用资为!”遂辞母而行。至成皋屈伯彦精庐,并日而食,衣不盖形,人不堪其忧,林宗不改其乐。三年之后,艺兼游、夏。同邑宗仲,字〔子〕隽①,有高才,讽书日万言,与相友善,闲居消遥。泰谓仲曰:“盖昔之君子,会友辅仁②,夫周而不比,群而不党③,皆始于将顺,终于匡救。济俗变教,隆化之道也。于是仰慕仲尼,俯则孟轲,周流华夏,采诸幽滞。”泰始(中)至京师④,陈留人符融见而叹曰:“高雅奇伟,达见清理,行不苟合,言不夸毗,此异士也。”言之于河南尹李膺,与相见曰:“吾见士多矣,未有如郭林宗者也。其聪识通朗,高雅密博,今之华夏,鲜见其俦。”友而亲之。陈留人韩卓有知人之鉴⑤,融见卓,以己言告之,卓曰:“此太原士也。”他日又以泰言告之,卓曰:“四海内士也,吾将见之。”于是骤见泰,谓〔融〕(雄)曰⑥:“此子神气冲和,言合规矩,高才妙识,罕见其伦。” ①据陈澧校补。又水经汾水注载有“宋子浚碑”,然“仲”作“冲”,《通鉴》亦然。 ②《论语》颜渊曰:“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③《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又《国语》晋语中赵宣子曰:“吾闻事君者,比而不党。夫周以举义,比也;举以其私,党也。”韦昭曰:“忠信曰周。比,比义也。阿私曰党。”又《礼记》三年问曰“因以饰群”。疏曰:“群,谓五服之亲也。” ④“中”系衍文,删。 ⑤岁华纪丽引袁宏纪曰:“韩卓字子助,陈留人。腊日奴窃食,祭先人。卓义其心,矜而免之。”今本脱之。 陈留蒲亭亭长仇香年已长矣,泰见香,在而言之①。明日起朝之曰:“君泰之师,非泰之友。” ①陈璞曰:“‘在’疑‘坐’。”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