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史籍 > 后汉纪校注 | 上页 下页 |
汉章帝纪(16) |
|
章和二年[88年] 春二月壬辰,帝崩于章德殿。遗诏:“无起寝庙,如光武故事。”是日,太子即位,年十岁,太后临朝。 袁宏曰:非古也。易称:“地道无成而代有终。”①礼有妇人三从之义。然则后妃之在于钦承天敬恭中馈而已。故虽人母之尊,不得令于国,必有从于臣子者,则柔之性也。夫男女之别,自然之理;君臣酬咨,通物所因也。故百司并在,相与率职,必祠焉而后行。故有朝会享燕之礼,造膝请问之事,此盖内外之分,不可得而同者也。古之王者,必辟四门,开四聪②,兼亲贤而听受焉,所以通天下之才,而示物至公也。自母后临朝,必舅氏专权,非疏贤而树亲昵也。盖管其号令者,必寄外氏,是实违天封,而训民以私,政之所阶,〔国〕家制教③,关诸盛衰,建百司,修废官,设冢卿以任权,重〔牧〕(收)……④,王薨君幼⑤,百官执事,总己思齐,听于冢宰,所以大明公道,人自为用,上下竟业,而名器已固,三代之道也。 ①见《易·坤卦》。正义曰:“地道卑柔,无敢先唱成物,必待阳始先唱,而代阳有终也。” ②出书舜典。 ③据陈璞校记补。 ④此有脱文,恐系重牧守以治民之类语。 ⑤原作“王君薨幼”。 三月癸卯,葬孝章皇帝于敬陵。 庚戌,太后诏曰:“皇帝幼年,惸惸在疚,朕且佐助德政①。守文之际,必有内辅。故太尉邓彪三让弥高,海内归仁。其以彪为太傅,赐爵关内侯,录尚书事,百官总己以听。” ①《范书》和帝纪作“佐助听政”。 于是侍中窦宪管掌机密,三弟罗列,并据大位。上幼小,太后当朝,宪以外戚秉政,欲以经学为名,乃上疏曰:“天下之命,县于天子,善在于所习。习与智长,则〔切〕(功)而不勤①;化与心成,则中道若性。昔周成王幼在襁褓,周公在前,史佚在后,太公在左,召公在右,中立听朝,四圣维之,是以虑无遗计,举〔无过事〕②。孝昭皇帝八岁即位,大臣辅政,亦选名儒韦贤、蔡义、夏侯胜入授诗书于禁中。伏惟皇帝躬天然之资,不肃而成,然以至尊之德,独对小臣,非所以揄扬圣心,增益辉光者。窃见屯骑校尉桓郁,结发受学,白首不倦,经为人师,行为儒宗。昔侍帷幄,入授先帝,父子奕世,并为帝师。愚以为可长乐少府,入授帝经。”于是以郁为长乐少府,侍讲禁中。岁余,迁太常。郁授二帝,恩宠甚笃(厚)。〔子〕焉传家业,至太傅③。 ①据大戴礼及《范书》改。 ②据大戴礼补。李贤曰:“以上皆大戴礼之文也。切而不勤,谓皆与智长,则常自切厉,而不须勤敕,若性犹自然也。”又曰:“史佚,成王时官史,名佚。” ③以己意改。 宪性褊急,数自困,辅政之后,遂作威福,睚眦之怨无不报。初,宪恨尚书陈宠,欲因事毁伤之,使与丧事。黄门郎鲍德与宪弟瑰厚善,惧宠不能自免,说瑰曰:“宠奉事先帝,深见委任。若以岁月言之,宜蒙功劳之报;以才量言之,应受器用之赏。不可以几微之故,以伤辅政之德。”于是宪出宠为广汉太守,抑强扶弱,人无讼者。先时广汉城南有鬼哭声闻于府中①,积数年,宠案行有骸骨不葬者多,乃叹曰:“傥在是乎?”使县收敛埋藏之,由是遂止。 ①《范书》陈宠传作“洛县城南”。钱大昕廿二史考异曰:“‘洛’当作‘雒’,广汉郡所治。”据此则《袁纪》是。 时齐〔炀〕(殇)王子〔都〕(郁)乡侯畅奔章帝哀①,上书未报,宪使客刺杀畅。太尉掾何敞请自往问变状,太尉宋由不听。敞固谓曰:“《春秋》称三公为宰者,言无不统也②。畅宗室肺腑,茅土蕃臣,来即国忧,上书未报,而于城内见害。干国之纪,擅杀列侯,罪恶(之)次于大逆③。奉宪大吏,莫敢追捕,明公处宰相之位,亦复不恤,四方闻之,谓京师何?昔陈平之言宰相曰:‘外镇四夷,内抚诸夏,使卿大夫各得其宜。’④今列侯私刃,不可谓抚;京尹废职,不可谓宜。纲纪亏坏,责系不小。”遂驱而去。司徒、司空闻之,亦遽〔遣〕(追)掾吏⑤。诏书疑畅弟阳,遣御史之齐考劾。尚书令韩〔棱〕(陵)以为奸在京师⑥,不宜舍近问远。诏书遣棱,棱固执不从。后事发觉,宪惧诛,自请击匈奴,功以赎死。 ①王先谦曰:“刘攽曰:案‘〈歹昜〉’者,不成人之名。今王石立二十四年,不可以‘殇’谥,盖是‘炀’字。”又曰:“彼既有子,不得谥‘殇’明矣。”惠栋曰:“何敞传作炀王。”又《范书》窦宪传“郁乡侯”作“都乡侯”。皆据以改。 ②书伊训曰:“百官总己以听冢宰。”传曰:“伊尹制百官,以三公摄冢宰。”典当本于此,非《春秋》也。 ③据陈璞校记删。 ④见《史记》陈丞相世家。其文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古人引书多以己意删改,敞亦然。 ⑤遣追形近易讹,故正之。 ⑥棱、陵形近而讹,据《袁纪》卷十四及《范书》改,下同。 夏五月,京师旱。 冬十月,侍中窦宪为车骑将军,与执金吾耿秉〔发〕三万骑征匈奴①。司徒袁安与诸公卿诣朝堂谏曰:“今国用度不足,匈奴不犯塞,而劳军远攻,轻沙漠之难,徼功万里,非社稷计也。兵,凶器,圣王之所重。”不从。太尉宋由不署名,公卿稍亦止。安独与司空任隗固争,前后且十上,不从。 ①据《范书》补。 是时谏者甚众,尚书仆射郅寿下狱。御史何敞上疏谏曰:“臣闻圣主开直言之路,有不讳之诏,犹恐下情不达,复听歌谣之词①。故天人并应,传福无穷。臣伏见尚书仆射郅寿坐与诸尚书论击匈奴下狱,奏劾大不敬。臣愚以为寿备机密近臣,以匡辅为职,若朝廷有失,默而不言,悖义背恩,其罪当诛。今寿违众正议,以安宗庙,为国永福也,岂有私心!如寿被诛,臣恐天下以寿忠直之故,横加诽谤之诛,杀伤和气,忤逆阴阳,此诚不可。所以敢犯严威,不避夷灭,触死瞽言,〔非〕为寿也②。”乃免寿。寿,郅恽之子也。 ①李贤曰:“歌谣,谓诗也。《礼记》王制曰‘命太师陈诗观民风’。郑玄注云:陈诗,谓采其诗而示之。” ②瞽言,《论语》季氏曰:“孔子曰:‘待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又“非”字据《范书》补。 宪遂出师。侍御史鲁恭上疏谏曰:“夫天爱人犹父之爱子也。一物有不得其所,则天气为之错乱,而况人乎?故爱民者天下爱之。夷狄者,四方之异气也。蹲夷锯肆①,与(乌)鸟〔兽〕无异②,杂居中国,则错乱天气。是以圣王之制,夷狄羁縻不绝而已,不以伤害中国也。今边境幸无事,宜当修仁行义,尚于无为,令家给人足,各安产业。夫人〔道〕(遂)得于下③,则阴阳和于上,然后祥风时雨,覆被远方,则夷狄慕德,重译而至矣④。惟陛下留圣恩,征还二将,休罢士卒,以顺天下心。”于是窦氏横甚,司徒袁安辄举奏之,上虽不从,而权戚严惮焉。 ①李贤曰:“夷,平地;肆,放也。言平生踞傲,肆放无礼也。” ②据《范书》鲁恭传改。 ③据果亲王校而改。 ④《礼记》王制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疏曰:“译,陈也,谓陈说外内之言。”据此则重译乃辗转翻译,以明达其意也。 |
虚阁网(Xuges.com)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