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军事·军旅 > 新四军征战实录 | 上页 下页
四三


  然而,历史并没有袒护伟人,而是以其公正的面目同伟人开着玩笑:在国民党军队大举围攻下,皖南新四军9000人马几乎全军覆没……

  历史有时会以细雨清风滋润和轻拂伟人浪漫的心胸,有时又会狂飚骤起,在伟人的胸海里掀起波涛千重。

  此刻,无情的历史事实毫不犹豫地塑造了一个愤怒的毛泽东。他面对蒋介石旨在解散新四军的“1.17”命令,决心回敬以颜色。

  他与朱德、王稼祥联名发出《在政治上军事上准备全面大反攻救援新四军》的电文:

  彭左、贺关、聂彭、刘邓、吕程、朱、陈罗、胡陈、周叶:

  (一)叶项率新四军万人遵令北移,被蒋介石派七万余人包围于泾以南之茂林一带,自鱼至元已血战八昼夜,他们决与全军存亡。文夜虽有傅秋涛一部突出包围,但主力仍未突围,有全军覆没危险。

  (二)中央决定在政治上军事上迅即作全面大反攻,援救新四军,粉碎反共高潮。

  (三)除已令苏北、山东迅即准备一切,待命消灭韩德勤、沈鸿烈,同时,发出最严重抗议通电,并向蒋介石直接谈判外,我华北各部队须遵前令提前

  准备机动部队,准备对付最严重事变。

  他致电彭德怀:

  蒋介石这样干,有与我党破裂的决心,一定有帝国主义的指使,这或者是英美、或者是德意,但背景似以日德为多。蒋介石的计划是各个击破我军,先打新四军,后打八路军……,因此,现在已不是打退反共高潮问题,而是根本破裂问题,一切好转的可能性已经没有了……

  他致电周恩来:

  ……我们决不能再取游移态度,我们决不能再容忍,我们决不能怕破裂,否则我们就要犯严重错误。应告诉苏联大使和苏联军事总顾问:蒋介石1月17日命令是中国全国性突然事变的开始,是全面投降全面破裂的开始。苏联应当立即停止接济,准备后事,不然要上当的……

  如蒋介石业已准备全面破裂,我们便是以破裂对付破裂;如蒋介石并未准备全面破裂,我们便是以尖锐的对立求得暂时的缓和。

  日前让步阶段已经结束,蒋以为我们怕破裂,我们需表示不怕破裂。

  他专门给共产国际写了一份综合、分析性的长电,说明新四军的转移和重新部署,同国民党长期谈判的前后过程;说明蒋介石背信弃义、不择手段使新四军上圈套的过程;说明皖南事变对共产党,对抗战和对华中地区造成了较大困难;同时指出挽救危局的方针。

  毛泽东直接了当地要求苏联停止接济重庆武器,立即准备公开援助中共,特别是援助中共夺取兰州,因为只有夺取兰州,才能打通与苏联的通道,接取援助。而八路军如果没有飞机及攻城部队,夺取兰州及甘凉陕三州是不可能的。

  苏联、共产国际对皖南事变是密切关注的。

  他们在对国民党提出批评和委婉警告的同时,对中共中央的方针也表现出十分审慎的态度。

  共产国际致电中共中央:

  要严格注意把握政策。中共中央不可主动破裂国共关系,
  不可另起炉灶,应将矛头指向亲日派……

  苏联驻重庆军事总顾问崔可夫向周恩来表示:

  日本不会进攻蒋介石,利用日蒋矛盾仍是我们政策的中心,
  因此,要对蒋让步,要缓和态度……

  毛泽东十分清楚:共产国际对中共中央很不放心,他们生怕破坏了统一战线。

  毛泽东认为,十分有必要向苏联和共产国际做大量的解释工作。于是,他要周恩来向崔可夫解释:

  在目前情况下,要我们对蒋让步,是危险的。统一战线内须以斗争求团结,一味消极退让是不能保
  持统一战线的。目前是逼蒋向我让步时期,非我对蒋让步时期,因为进攻和破裂是蒋先发动的。

  在毛泽东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接连举行紧急会议。中共领导人一致同意必须加强政治上的全面反攻,必须准备全面破裂。但是,对在军事上是否进行全面反攻则表示异议。

  中共中央认为:华中新四军直接暴露在国民党和日本军队两面夹击下,陕甘宁边区也必须立即调集兵力才能确保安全。要实行战略性的反攻还需要更有利的时机。更主要的是,如果立即采取攻势,即须调动华北兵力,而一经调动即须有决心打到四川去(非打到四川不能夺取陕甘),即须有决心同蒋介石打倒底。如此重大的战略行动,无论如何都必须周密准备,并须与苏联和共产国际取得一致。

  然而,共产国际的态度已十分明确:要利用日蒋矛盾,对蒋要让步,要缓和。

  不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共产国际的政策有多少不满,但来自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意见这时对中共的政策仍然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毛泽东等明白,此时国共两党面临破裂的边缘,中共明显地需要来自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帮助。特别是,如果缺乏武器及使用武器的技术人员,就无法实现夺取西南西北几个重要省份的战略目的。

  1941年1月下旬,毛泽东致电周恩来、彭德怀、刘少奇,表露出对共产国际的不满,并阐明对蒋介石的根本对策:

  ……蒋介石已将我们推到和他完全对立的地
  位,一切已无话可说……然因远方的政策与我们所想的相左,
  3个月来几经反复,尚未解决。
  故目前我们在政治上采取猛烈攻势,而军事上暂时还只能采
  取守势,惟须作攻势的积极准备,
  以便在4个月或6个月后能够有力的转入攻势。

  政治上取猛烈攻势,军事上取守势,但不放弃攻势准备,体现了毛泽东以斗争求团结的一贯立场,也表明:中国共产党没有因为共产国际是上级领导而接受其不合时宜的政策。

  蒋介石握着电话听筒的手在颤抖,对方传来何应钦几乎哭诉的声音:“河南告急,河南告急!日本人太没良心,我们替他们打新四军,他们却乘机兵分四路,向周家口、涡阳、南阳、泌阳进攻。宿县的日军已过淮河,占领永城。与何国柱、李仙洲激战,信阳的鬼子与汤恩伯在午阳激战。国军已损失三万人马,被赶到平汉路以西,我的内弟陈英才壮烈殉国了。”

  蒋介石缓缓放下电话,无人知晓他在想什么。

  他随手拿起刚刚送来的《新华日报》,一幅黑体通栏标题映入眼帘: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言人向国民党提出解决皖南事变的十二条办法。

  他大略地扫了一眼基本内容:

  一、悬崖勒马,停止挑衅;
  二、取消1月17日反动命令;
  三、惩办皖南事变的祸首何应钦、顾祝同、上官云相;
  四、恢复叶挺自由,使其继续担任新四军军长;
  五、交还皖南新四军人和枪;
  六、抚恤皖南新四军全部伤亡将士;
  七、撤退华中剿共军;
  八、平毁西北的封锁线;
  九、释放全国一切被捕的爱国政治犯;
  十、废止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
  十一、实行三民主义,服从《总理遗嘱》;
  十二、逮捕各亲日派首领,交付国法审判。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