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类书 > 图书集成乾象典 | 上页 下页
露部杂录


  《诗经·召南·行露》篇:“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朱注〉女子有能以礼自守,不为强暴所污者,自述己志。盖以女子早夜独行,或有强暴侵凌之患,故托以“行多露”,而畏其沾濡也。

  《邶风·式微》篇:“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朱注〉言有沾濡之辱而无所芘覆也。

  《郑风·野有蔓草》篇:“野有蔓草,零露漙兮。”〈又〉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朱注〉男女相遇于野田草露之间,故赋其所在以起兴也。

  《秦风·蒹葭》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朱注〉“《蒹葭》未败而露始为霜”,“秋水时至,百川灌河”之时也。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又〉“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小雅·蓼萧》篇:“蓼彼萧斯,零露湑兮。”〈又〉蓼彼萧斯,零露瀼瀼。〈又〉蓼彼萧斯,零露泥泥。〈又〉蓼彼萧斯,零露浓浓。

  〈朱注〉“湑湑然萧”,上露貌。“瀼瀼”,露蕃貌。“泥泥”,露濡貌。浓浓,厚貌。

  《湛露篇》:“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又〉湛湛露斯,在彼丰草。

  〈又〉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朱注〉湛湛,露盛貌。晞,乾也。

  《白华篇》:“英英白云,露彼菅茅。”〈朱注〉《白云》,水上轻清之气,当夜而上腾者也,露即其散而下降者也。

  《礼记·祭义》:“是故君子合诸天道,春禘秋尝,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乐以迎来,哀以送往,故禘有乐而尝无乐。”

  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也。”《左传》:“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疏:言天子当日,诸侯当露也。

  《春秋元命苞》:“霜以杀木,露以润草。”

  阴阳散而露下,《露下》以润其草木。

  《感精符》:“八月白露降,鹤即高鸣相警。”

  佐助期,武露布,文露沈宋均注:“甘露见其国布散者,人尚武文采者,则甘露凝重。”

  《五经通义》:“和气津液凝为露,露从地出。”

  《管子度地篇》:“夏有大露,原烟噎下百草,人采食之,伤人,人多疾病而不止,民乃恐殆。”

  《吕子孝行》:“览宰揭之露,其色如玉。”〈又〉水之美者,《三危》之露。

  《史记·商君传》:“赵良曰:‘危若朝露,尚欲延年益寿乎’?”《汉书·苏武传》:“李陵谓武曰:‘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淮南子地形训》:“中央四达,风气之所通,雨露之所会也。”

  《览冥训》方诸,“取露于月。”

  《春秋繁露》,天之所以成物者,少霜而多露也。

  《说文》:露,润泽也。从雨,路声。

  蔡邕《月令章句》:“露者,阴液也。释为:露,凝为霜。”

  《后汉书·蔡邕传》:“履霜知冰,践露知暑。”

  《魏志·卫觊传》:“汉武立仙掌以承高露,陛下通明,每所非笑。汉武有求于露,由尚见非。陛下无求于露而空设之,不益于好而糜费工夫所宜裁制也。”

  长历北斗,当昆仑山,气运注天下,春夏为露。

  《禽经》:“露翥则露。”〈注〉露,禽鹤也。《古今注》:鹤千载变苍,又千载变黑,所谓元鹤也。子野鼓琴,元鹤来舞,露下则鹤鸣也。鹤之驯养于家庭者,饮露则飞去。

  《风土记》:“鹤性警,至八月白露降,流于草叶上,滴滴有声即鸣。”

  《古今注》:牛享问:“冕以繁露者何?”答曰:“缀玉而下垂,如繁露也。”

  《薤露》,丧歌也。言人之命如薤上露,易晞灭也。其一章曰:“薤上露,何易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何时归。”

  《拾遗记》:“昆仑山甘露蒙蒙似雾,着草木则滴沥如珠。

  亦有朱露,望之色如丹,着木石,赭然如朱雪洒焉,以瑶器盛之如饴。”

  《含露》麦穟中有露,味甘如饴。

  王谙《文字志》:“垂露书,如悬针而不遒劲,婀娜若浓露之垂,汉中郎曹喜所作。”

  《地镜图》:“视山川多露无霜,其下有美玉。”

  《齐民要术泛胜之书》曰:“植禾,夏至后八十、九十日,常夜半候之,天有霜,若白露下,以平明时,令两人持长索相对,各持一端,以概禾中,去霜露,日出乃止。如此禾稼,五谷不伤矣。”

  《谚》曰:“触露不掐葵,日中不剪韭。”

  《旧唐书·礼仪志》:“魏征明堂议曰:‘臣等亲奉德音,思竭尘露,微增山海’。”

  《刘子赏罚》篇:“寒露降秋,所以殒茂叶也。”

  《酉阳杂俎》:“凌霄花中露水损人目。”

  蒟蒻,根大如碗,至秋叶滴露,随滴生苗。

  邙山有大蛇,樵者常见。头若丘陵,夜常承露气。

  《云仙杂记》:“以竹梢甘露和天南星渍纸,一宿裁之,刀去如飞鹅管。山霜可染紫,白庶潭露能染红,为天下冠,恨人无知者。”

  《北户录》:“通犀置大雾重露下,终不沾濡。”《清异录》:“世宗时,水部郎韩彦卿使高丽,卿有一书曰《博学记》,偷抄之,得三百余事。今抄天部七事,一教水露也。”

  《墨客挥犀》:黄鲁直使予对句曰:“呵镜云遮月。”对曰:“啼妆露着花。”

  《闻见后录》:“凌霄花有毒,一作出蜀。”有人凌晨仰视其花,花中露水滴入眼中,遂失明。或云金钱亦然。

  《梦溪笔谈》:草间黄花蜘蛛,人遭其螫,仍为露水所濡,乃成天蛇之疾,露涉亦当戒也。

  《缃素杂记》:欧阳公曾得一古画牡丹,吴正肃曰:“其花披哆而色正燥,此日中时花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

  《毛诗名物解造化权舆》曰:“中央之气露,露形如珠,故古者冕旒如之。”《董子》曰:“冕旒下垂,如缀繁露,或谓之繁露也。”《束晳集》曰:“零露垂林,非缀冕之饰,义取诸此。冠,天象也。故饰弁望之如星,而冕旒如缀繁露。”《老子》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冷而自均。”盖露虽雨类,而露无远近之偏,故诗以譬德泽。《诗》曰:“蓼彼萧斯,零露浓浓”,而叙者以为蓼萧废则恩泽乖矣是也。《诗》曰:“野有蔓草,零露漙兮”,言天之下露高矣,而今延及蔓草,则以下流故也。又曰:“湛湛露斯,在彼丰草。”丰草者,露之所丰,又非特延及而已。丰草同姓,卑之况也。

  《式微》之诗,一章曰“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二章曰“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露言有沾濡之辱,泥,言有陷溺之难也。一曰泥中中露皆邑。以今考之,卫在大山之间,雨露所钟,以此名邑,理或然也。而刘向《列女传》又以为此诗人所作,一作于“中露”,一在于泥中,理或然也。然则后世柏梁之体,仿于此乎?《鹖冠子》曰:“昔之得道以立,至今不可迁者,四时泰山是也;其得道以危,至今不可安者,岑峦烟溪,箨木降风”是也。其得道以生,至今不可亡者,日月星是也。其得道以亡,至今不可存者,“零叶遇霜,朝露遭日”是也。由是观之,夫何适而无有道耶?故禹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野客丛谈》:懒真子读杜牧之诗:“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鲁思囊世已无。”谓汉以金盘承露,而唐以丝囊,丝囊可以承露乎?此不可解。按《华山记》,弘农邓绍八月晓入华山,见童子执五彩囊,盛柏叶露食之。此事在汉武帝之前,是以武帝于其地造望仙等宫观。又观梁文帝《眼明囊赋序》曰:俗之妇人,八月旦多以锦翠珠宝为眼明囊,因凌晨拭目。唐人千秋节以丝囊盛露,亦袭其旧,正八月初故事。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原盖借此以自喻,谓木兰仰上而生,本无坠露而有坠露;秋菊就枝而殒,本无落英而有落英,物理之变则然。

  《鸡林类事》《方言》:“霜露皆曰率。”

  《扪虱新话》:王子年《拾遗记》云:“孔子生之夜,有二神女擎香露于空中以沐浴。”征在。据此,则释迦生时,九龙吐水,帝释捧盘何异?无乃好事者欲以神孔子而反流于怪欤?

  《就日录》:“夏月露卧,偶夜露下而失覆,则梦雪降。”

  《考盘余事》:“乘露弹琴,不可久坐,不惟润弦,抑且伤人。且阳材鼓之有声,阴材则无声矣。”

  《暖昧由笔》:山东枣园至白露日,根下遍堆草焚之,盖以火气辟露气也,不尔则多干落。

  《岩栖幽事》:“凡兰皆有一滴露珠在花蕊间,此谓兰膏,甘香不啻沆瀣。”

  《耄余杂识》“日阳在地,则蒸濡而为露人;真阳在下,则融液而为华池之水。”

  《遵生八笺述仙记》曰:“八月一日,以绢囊承,取柏树下露如珠子,取拭两目,明爽无疾。”

  《乘露剖莲》“莲实之味美在清晨。水气夜浮,斯时正足若日出露晞,鲜美已去过半。”

  春分宜采云母石炼之,用樊石或百草上露水,或五月茅屋滴下檐水,俱可炼,服之延年。

  《田家五行》,“侵晨用磁器收百草,头上露,磨浓墨。头痛者点太阳穴。劳瘵者点膏肓之类,为之天灸。”

  《山西通志》:“太原府河曲县甘露池,在崞山神庙之左,其池常燥。岁旱,民置瓶池中祷之,瓶上露滴,其味甘。”

  《广东通志》:“酴醾露,酴醾海国所产为盛,出大西洋国者,花如中州之牡丹。蛮中遇天气凄寒,零露凝结,着他草木乃冰澌,殊无香韵。惟酴醾花上,琼瑶晶莹,芳芬袭人,若甘露焉。彝女以泽体发腻香,经月不灭。国人贮以铅瓶,行贩他国。”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