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类书 > 图书集成乾象典 | 上页 下页
日部杂录(1)


  《易经·离》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说卦传》:“雨以润之,日以晅之。”〈大全〉蔡氏曰:“润则物滋,晅则物舒,二者言长物之功也。”

  《诗经邶风若叶篇》:“雝雝鸣雁,旭日始旦。”〈朱注〉“旭”,日初出貌。《昏礼》纳采用雁,亲迎以昏,而纳釆请期以旦。

  《卫风定之方中篇》:“揆之以日,作于楚室。”

  《伯兮篇》:“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王风君子于役》篇:“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齐风东方之日》篇:“东方之日兮。”

  《桧风·羔裘》篇:“日出有曜。”

  《豳风·七月》篇:“春日载阳。”〈又〉春日迟迟,

  《小雅·天保》篇:“如日之升。”〈注〉升,出也。日始出而就明。

  《四月》篇:“秋日凄凄。”〈又〉冬日烈烈。

  《大雅·公刘》篇:“既景乃冈,相其阴阳。”

  《礼记·曾子问》:“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尔雅·释山》:“山西曰夕阳,山东曰朝阳。”

  《左传》:仲尼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注〉《葵倾》叶向日,以蔽其根。

  《易乾凿度》日:离火宫,正中而明,二阳一阴,虚内实外,明天地之目。《万形经》曰:“太阳顺四方之气。”古圣曰:“烛龙行东,时肃清行西时温。”燠行南时大煅,行北时严杀,顺太阳,实元暖暵万物,形以《鸟离》,烛龙四方,万物向明,承惠煦德实而迟重。圣人则象,月即轻疾,日即凝重,天地之理然也。

  《稽览图》:“日者,阳德之母也。”

  《尚书考灵耀》:“日有九光,光照四极。”〈又〉日出于列宿之外,万有余里。

  《春秋》内事,阳燧见日,则然而为火。

  《孝经援神契》:“日中则光溢。”〈又〉日神五色,明照四方。

  《三坟书》山,坟象君日。

  《形坟》日天中道。〈又〉日地圜宫。〈又〉阳形日,天日照明,地日景,随,日月从朔,山日沉,西,川日流光,云日蔽,霠,气日昏蔀。〈又〉日月代明。〈又〉《日山危峰》。〈又〉《日川湖》:〈又〉日云:《赤昙》。〈又〉日气昼围。

  《管子四时篇》:“南方曰日,其时曰夏,其气曰阳,阳生火与气,其德施舍修乐,其事号令,赏赐赋爵,受禄,顺乡,谨修神祀,量功赏贤,以动阳气,九暑乃至,时雨乃降,五谷百果乃登,此谓日德。日掌赏,赏为暑。”

  《枢言》篇:“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

  《家语》:“楚王过江,得萍实,大如斗,赤如日,剖而食之,甜如蜜。”

  《范子计然》:“日者寸也,寸者制万物阴阳之长短也。”〈又〉日者,火精也。火者外景,主昼居。昼而为明处,照而有光。〈又〉“日者行天”,日一度,终而复始,如环无端。

  《尸子》:“圣人以日光盈尺,光满天下,圣人居室而所烛,弥纶六合。”〈又〉“圣人身犹日也。”夫日圜尺,光盈天地。圣人之身小,其所烛远矣。〈又〉“火在井中”,不能烛远。日在足下,不可以视近。君子于国也,犹天之有日,居不高则不明,视不尊则不远。

  《韩非子》:“龟咽日气而寿,故养生者服日华,所以效之。”《吕子有始篇》:“白民之南,建水之下,日中无影,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汉书·西域传》:“自条支乘水西行,可百余日,近日所入,云乌弋地暑热,莽平。”

  贾谊《新书修政语》汤曰:“学圣王之道,譬其如日;静居而独思,譬其若火。夫舍学圣之道而静居独思,譬其若去日之明于庭,而就火之光于室也,然可以小见,不可以大知。”

  周文王问于粥子曰:“君子将入其职,则其于民何如。”对曰:“君子将入其职,则其于民也旭旭然,如日之始出也;既入其职,则其于民也暯暯然如日之正中也;既去其职,则其于民也暗暗然,如日之已入也。故君子将入而旭旭者,义先闻也;既入而暯暯者,民保其福也;既去而暗暗者,民失其教也。”文王曰:“受命矣。”《韩诗外传》,“桀谓伊尹曰:吾有天下,犹天之有日也。”《淮南子说山训》:“拘囹圄者,以日为修;当死市者,以日为短。日之修短有度也,有所在而短,有所在而修也,则中不平也。”

  《主术训》:“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万物归之,而莫使之然。”《说苑》师旷对晋文公曰:“少而学者,如日出之光;壮而学者,如日中之光;老而学者,如炳烛夜行。”

  《扬子五百篇》:“赫赫乎日出之光”,群目用之也;“浑浑乎圣人之道”,群心用之也。

  《太玄经》:“日一北而万物生,日一南而万物死。”

  《参同契》:“汞日为流珠,青龙与之俱。”

  张衡《灵宪》:“日者,阳精之宗,积而成鸟,象乌而有三趾,阳之类,其数奇。”

  《日》宣明于昼,纳明于夜。

  《说文》: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从日一,象形。曈昽,日欲明也。胣日行暆暆也。昫,日出温也;昕,日将出也;昭,日明也;旸,日出也;昌,日光也;升,日上也;晷,日景也;暜,日无色也;皓日出也;晛,日见也。𣉘日无光也。“晹日”“覆云”暂见也。“暗日”无光也。《昳日》。昃也。“旭日旦出”,儿昵日近也。昃日西在西方,时侧也。

  刘歆《三统历》说:“三五相包而生,天统之正,始施于子半,日萌色赤,地统受之于丑初日肇化而黄,至丑半日牙化而白。人统受之于寅初日孽成而黑,至寅半日生成而青。”

  《后汉书·袁绍传》:公孙瓒曰:“旷若开云见日,何喜如之!”《刘陶传》:“陶上疏曰:‘臣敢吐不时之义于讳言之朝,犹冰霜见日,必至消灭’。”

  应劭《汉官仪》,“泰山东南岩名日观,日观者,鸡一鸣时,见日始欲出,长三丈。”

  《抱朴子·广譬》篇:“日不入则烛不明。”

  《博物志》:“削木令圆,举以向日,以艾于后承其影,则得火。”

  《古今注》:“鹧鸪尝向日而飞。”

  《世说》扶南蔗一丈三节,见日即消。

  《刘子遇不遇》篇:“春日丽天,而隐者不照。”

  《北史崔浩传》:“时方士祁纤奏立四王,以日东西南北为名,欲以致祯吉,除灾异。诏浩与学士议之。浩曰:先王建国,以作藩屏,不应假召其福。夫日月运转,周历四方,京师所居,在于其内。四王之称,实奄邦畿,名之则逆,不可承用。”

  《酉阳杂俎》:“仙药炎山夜日。”

  《续博物志》:日有九道,故《考灵曜》云:“万世不失九道。”郑注引《河图帝览嬉》云:“黄道一,青道二,出黄道东;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黑道二,出黄道北。日春,东从青道;夏、南从赤道;秋西从白道;冬、北从黑道。”《全唐诗话》:黄蘗山僧希运曰:“上乘之印,唯是一心,更无别法。心体一空,万缘俱寂。如大日轮,升于虚空,其中照耀,净无纤埃。”

  《玄真子·鸑鷟篇》:日之耀昭然曰:“煌煌乎阳,阳乎欤,晶晶乎之,荧荧乎欤,杲杲曈曈,炎炎赫赫,光天照地,流金铄石,其孰能大乎,吾之大乎欤。”

  《辽史·礼志拜日仪》:皇帝升露台,设褥,向日再拜。上香,门使、通阁使或副应拜,臣僚殿左右阶陪位再拜。皇帝升坐奏牓讫,北班起居毕,时相已下通名再拜。不出班,奏“圣躬万福”,又再拜,各祗候。宣徽已下横班同。

  诸司合门北面先奏事,余同。教坊与臣僚同。

  《方物略记》:“素花碧叶,浮秀波面,日中则向,日入还敛。”〈注〉右朝日莲花,色或黄或白,叶浮水上,翠厚而泽,形如菱花差大。开则随日所在,日入辄敛,而自藏于叶下,若葵藿向太阳之比。

  《归田录》:寇莱公在中书,与同列戏云:“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的对。

  《易潜虚昧》二爻:“日匿其光,傒于东方”,“日匿其光”,日未曜也。

  昭六爻:“日丽于天”,万物粲然。日丽于天,无不照也。

  《梦溪笔谈》:退之《城南联句》首句曰:“竹影金锁碎。”所谓金锁碎,乃日光耳,非竹影也。

  《东坡志林》:“菱、芡皆水物,菱寒而芡暖者,菱开花背日,芡开花向日故也。”

  《物类相感志》:“凡日无光,则日乌不见,日乌不见,则飞乌隐窜。”

  《观日玉》大如八寸镜,明彻如琉璃映日,观见日中宫殿,皎然分明。

  《西溪丛语》:柳子厚诗云:“空斋不语坐高舂。”薛能诗云:“隔江遥见夕阳舂。”或云见舂米,大非也。《淮南子》云:“日至于虞渊,是谓高舂。”注云:“虞渊,地名,高舂时始成民碓舂时也。至于连石,是谓下舂。”注云:“连石,西山名。言将暝,下民悉舂,故曰下舂。”

  《汉制考》翣柳。注《书》曰:“分命和仲,度西曰柳谷。”疏:济南伏生书传文。度亦居也。柳者,诸色所聚,日将没,其色赤,兼有余色,故云“柳谷。”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