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类书 > 图书集成乾象典 | 上页 下页
日部总论(2)


  ▼唐·丘光庭《兼明书·日远近》

  《列子》云:“孔子出行,逢二小儿,争论日之远近,其一儿曰:‘日初出近,日中远,何以知之?初出大,日中小,非近大而远小乎’?其一儿曰:‘初出远,日中近。何以知之?初出凉,日中热,非远凉而近热乎?各以此理质诸仲尼,仲尼笑而不答。明曰:按天形如弹丸,阳城土圭,得地之中,则日之初出与日之中,远近均也。初出大,日中小’”者,凡物平视之则大,仰视之则小,此乃视之有异耳。“初出凉,日中热”者,天气不施故也。初出之时,中国在日之西,故凉也;日中之时,中国当日之下,故热也。

  《易》曰:“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则孔子知之矣。或曰:“孔子知之,何为不答也?”答曰:“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其道大德尊,岂与小儿街”谈巷议乎?又六合之外,非关教化者,仲尼弃而不论。故子路问事,鬼神与死,皆不答也。且孔子纂《易》道以默入索,而不知日之远近乎?以其轻问,故笑而不答。或问曰:“子云阳城土圭,得地之中,何为东海近而西海远也?”答曰:“地倾东南,垂入于海。今之海岸,求其海际,以人之所见,谓之近耳。”

  ▼明·章潢《图书编·日远近大小说》

  “日乃太阳之精,贞明不息,而其体质本无增损,但象一也。方其东升及将西沉时,乃觉其象颇大甚赤,至中天则觉其象小而色稍淡,何也?”光一也,“方其升于东方,但觉其光尚隐而物皆无影,其质尚暗而光不烁目,及将西沉亦犹是也,惟中天则大明朗照,质亦洞然而人不敢仰视,何也?”气一也,夏则朝暮凉而午“渐热,冬则朝暮寒而午稍温。”又何也?以予言之,其殆精气舒敛之不齐乎?尝观诸火矣,炭之方灼也,其体色赤而其质暗,故其光亦不遍,及其昭明有融,而气焰烁人,则其色反淡矣。是故朝升暮沉,由于阳气翕聚。故其象之大也,色之赤也,光之隐而质之暗也,人皆可以目而对之,犹方然之炭,其焰尚内聚而未之散也。若中天之时,则阳气已尽发散,故觉其象小色淡光显质朗而不敢凝眸仰视,犹火炭炎炎外烁,而其内外洞明有如此耳,胡可尽归于天体之远近也?否则近故“大而赤矣,何为其早暮凉而人可对以目也?远故小而淡矣,何为其午反热,而人不敢仰也?”况一日之间,由旦而昼,由昼而暮,人皆得而见之,而何其不同一至此哉。然万古此日也。试于一日之间即其象而观之,自有不待辨者矣。

  天地阴阳之精气聚于日月,果信日月之精气,本有敛而有散也。其精气散则热,敛则凉,其精气敛则觉其形质大,散则觉其形质小,非日月有小大也。而小大凉热,亦不以远近言也,一精气之敛散为之耳。知此,则所谓“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所谓“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皆可以敛散决之矣。

  日初出时,见日大,宜当热,而尚寒凉者,阴凝而阳未胜也。日中天时,见日小,宜寒凉,而反渐暖渐热者,阳积盛而阴已消也。“申未热愈于午”者,阳尤积盛故也。

  广海冬热,由冬日南行,正当戴日之下,故热。朔夏寒。

  夏日西北行,朔北直当阴山之背处,日光斜及,故寒。

  由此观之,南北寒热,亦由于日也。

  日为众阳之宗,故其暖热之气,皆出乎日也。凉寒则日气之不及处尔。日渐长故暖,日极长则热矣。日渐短故凉,日极短则寒矣。暖则阳气之盛也,而极则斯热;凉则阴气之盛也,而极则斯寒。

  日在地上时多,故地热而井水寒也;日在地上时少故地寒而井水温也。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