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类书 > 图书集成乾象典 | 上页 下页
阴阳部杂录二(4)


  《辍耕录》:唇之上何以谓之人中,若曰人身之中半,则当在脐腹间。盖自此而上,眼耳鼻皆双窍。自此而下,口暨二便皆单窍。三画阴,三画阳,成泰卦也。

  人禀天地五行之气,以生手三阳三阴,足三阳三阴,合为十二经,以环络一身,往来流通,无可间断,其胍应于两手三部焉。盖胍以肉为阳,衇以血为阴;浮者为表为阳,沉者为里为阴;迟者为阴主寒,数者为阳主热。

  《凝斋笔语》:阳主笑,阴主哭,故同人号。咷指六二,笑指九五也。

  “罍尊阳也,在阼牺尊阴也,在西堂上,以阳为主也。县鼓阳也,在西应鼓阴也,在东堂下,以阴为主也。”《庸斋日记》:“伏羲八卦,初画以奇偶分两仪,盖阴阳立象之大辨也。因阴阳二体,又以太少分四象,只就第二画以阳之阳曰太阳,阳中之阴曰少阴,阴之阴曰太阴,阴中之阳曰少阳。及三画已成,则名为八卦,而上画又各有阴阳。《震》初一阳而上二阴,阴犹盛也。《离》上下二阳而一阴在内,阴犹中也。《兑》二阳在下一阴在上,阳类进而阴将消,至乾则纯阳矣。《巽》初一阴而上二阳,阳犹盛也。坎上下二阴而一阳在内,阳犹中也;《艮》二阴在下一阳在上,阴群兴而阳将伏,至坤则成阴矣。”此俱以象画取次定位也。又《易》只是阴阳,阴阳尽天地之道矣,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太极者,阴阳之本;动静者,阴阳之机。天地者,阴阳之体;健顺者,阴阳之德;生成者,阴阳之功。消长进退,屈伸往来,则皆阴阳互根相襌之妙用,无他事也。

  《崔后渠集》:“流者,阳也;凝者,阴也。阴生物,非阳运之则弗能。故阳得阴而行,阴得阳而灵。若曰阴阳一气尔,人死而魂魄离者,何居?”

  耄余杂识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生则自无而有也。故释之者曰:“阳非至此而后有,阴非至此而后有。”盍亦曰动而为阳,静而为阴者之免于分疏也。《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矣。”又曰:“阴阳不测之谓神。”不测则有无俱泯,神则无事于言矣。故曰“大易不言有无。”离为火,离二阳在外,一阴在内,凡爻二画者谓之阴,故曰:“离中虚。”坎为水,《坎》二阴在外,一阳在内,凡爻一画者谓之阳,故曰:“坎中满。”火无体,附丽而见,离者丽也,火以用行,故外光。水有形,就下而流,坎者,陷也,水以体行,故内照。

  阴阳二气氤氲交互,则能为云作雨,或阴气少而阳多,或阴气多而阳少,皆不能为雨。《小畜》之五阳一阴,阴气少也;《小过》之四阴二阳,阳气少也。故皆不雨。

  《杨升庵集》:“冬至阴极阳生,桃梅李杏花皆五出;夏至阳极阴生,威灵仙鹿葱射干净瓶蕉栀子花皆六出来。”《瞿唐集》:“阴阳之气如一个环,动静无端,阴阳无始,未”曾断绝,特有消息盈虚耳。朱子说“阳无骤至之理”,又说“‘一阳分作三十分”云云。双峰饶氏说“《坤》’字介乎《剥》《复》二卦之间”云云,通说零碎了,似把阴阳之气作断绝了,又生起来。殊不知阴阳剥复就是月一般,月原不曾绝,断止有盈缺耳。

  《辛天斋集》:一阴一阳之谓道,圣人安能取吾心之阴而尽去之?一阴一阳之谓道,圣人又安能取世道之阴而尽去之?一斡旋焉,则阴其为吾心之沉潜乎?阴其为世道之恬静乎?然则阴不可抑欤?曰:“斡旋者,抑之也。”抑之则阴亦善矣,所以为沉潜,为恬静也。不抑之方为恶,蹢躅之孚能免哉?噫非独立万物之表者,安足以议此。

  “先天与《洛书》”而并观;则阳善而阴恶;阳治而阴乱;与《河图》而并观;则阴阳皆为善也。天德纯而王道普,人事纯而化机符;

  《蒙泉杂言》:“窍,阴也,其数十,而用者九。指阳也,其数十,其一无名而附于中,阴阳各虚其一也。天数五,地数五。五十者,天地之数。虚其一者,道也。”

  《乾》左旋,阳进交于阴也。《坤》右转,阴进合于阳也。阴阳交,万化生也。

  血,少阴也,金也,故其气腥。尿,太阴也,水也,故其气臊。

  髓,少阳也,木也,故其气膻。屎,太阳也,火也,故其气臭。

  津隐于舌,通于脾,故其气香。

  乾离艮巽,巽为阳之终;坤坎兑震,震为阴之终。震巽者,阴阳之交会也。

  徐渭《游泄五记》“是观也,洞岩奇于阴,五泄奇于阳,而七十二峰两壁夹一壑,时明时幽,时旷时逼,奇于阴阳之间。”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