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类书 > 图书集成乾象典 | 上页 下页
阴阳部纪事


  《路史》:有巢氏没,阅数世而朱襄氏立。于是多风,群阴閟遏,诸阳不成,百物散解而果蓏,草木不遂,迟春而黄落,盛夏而痁痎。乃令士达作五弦之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令曰“来阴。”

  《管子轻重篇》:“虙戏作造六画,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

  《路史》:“伏戏氏观象于天,效法于地,近参乎身,远取诸物,兆三画,着八卦,以逆阴阳之微,以顺性命之理,成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而君民事,则阴阳家国之事始明焉。微显阐幽,章往察来,于是申六画,作十言,以明阴阳之中,以厚君民之德。”

  察六气,审阴阳,以赉之身,而四时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得以有类。于是尝草治砭,以制民疾,而入滋信。

  女皇氏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合元履中,开阴布纲,而下服度。

  帝颛顼高阳氏作五基六䪫之乐以调阴阳享上帝命曰:“承云。”

  帝尧命羲和,绝地,天通,羲载上天,黎献下地,俾主阴阳。

  吕子:“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倡导之。”

  《拾遗记》:“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使工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鼎中常满,以占气象之休否。”

  《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君子斋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耆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毋刑,以定晏阴之所成。”〈陈注〉“刑”,阴事也。举阴事则助阴抑阳,故百官府刑罚之事,皆止静而不行也。

  仲冬之月,君子斋戒,处必掩身,身欲宁,去声色,禁耆欲,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陈注〉此皆与夏至同,而有谨之至者。彼言止声色而此言去,彼言节嗜欲而此言禁盖!仲夏之阴犹微,此时之阴犹盛,阴微则盛阳未至于甚伤,阴盛则微阳当在于善保故也。

  《左传》僖公十六年春,“陨石于宋五,陨星也。”“六鹢退飞过宋都,风也。”周内史叔兴聘于宋,宋襄公问焉,曰:“是何祥也?吉凶焉在?”对曰:“今兹鲁多大丧”,明年齐有乱,君将得诸侯而不终。退而告人曰:“君失问”,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吉凶由人,吾不敢逆君故也。

  昭公二十一年秋七月壬午朔,日有蚀之。公问于梓慎曰:“是何物也?祸福何为?”对曰:“二至二分,日有蚀之,不为灾。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过也,其他月则为灾。阳不克也,故常为水。”

  昭公二十四年夏五月乙未朔,日有蚀之。梓慎曰:“将水。”昭子曰:“旱也。日过分而阳犹不克,克必甚,能无旱乎?阳不克,莫将积聚也。”

  《论衡》孔子出,使子路赍雨具,天果大雨。子路问其故,曰:“昨暮月离于毕,后日月复离毕。”孔子出,子路请赍雨具,不听,果无雨。子路问其故,曰:“昔日月离其阴,故雨;昨暮月离其阳,故不雨。”

  《越绝书》:越王问于范子曰:“寡人闻阴阳之治,不同力而功成,不同气而物生,可得而知乎,愿闻其说。”范子曰:“臣闻阴阳气不同处,万物生焉。冬三月之时,草木既死,万物各异藏,故阳气避之下藏,伏壮于内,使阴阳得成功于外。夏三月盛暑之时,万物遂长,阴气避之下藏,伏壮于内,然而万物亲而信之,是所谓也。阳者主生万物,方夏三月之时,大热不至,则万物不能成;阴气主杀,方冬三月之时,地不内藏,则根荄不成,即春无生。故一时失度,即四序为不行。”越王曰:“善。”越王曰:“寡人用夫子之计,幸得胜吴,尽夫子之力也。

  寡人闻夫子明于阴阳进退,豫知未形,推往引前,后知千岁,可得闻乎?寡人虚心垂意,听于下风。”《范子》曰:“天阴阳进退,前后幽冥,未见未形。此特杀生之柄,而王制于四海,此邦之重宝也。王而毋泄此事,臣请为王言之。”越王曰:“夫子幸教寡人,愿与之自藏,至死不敢忘。”《范子》曰:“阴阳进退者,固天道自然,不足怪也。夫阴入浅者即岁善,阳入深者则岁恶。幽幽冥冥,豫知未形。故圣人见物不疑”,是谓知时,固圣人所不传也。

  夫尧舜禹汤,皆有豫见之劳,虽有凶年,而民不穷。越王曰:“善。”

  《说苑敬慎篇》:“鲁有恭士,名曰机汜,行年七十,其恭益甚,冬日行阴,夏日行阳。”

  《汉书·郊祀志》:“右将军王商等,以为甘泉河东之祠,非神灵所飨,宜徙就正阳太阳之处。违俗复古,循圣制,定天位。”

  《食货志》:“春令民毕出在埜,冬则毕入于邑,所以顺阴阳,备盗贼,习礼文也。”

  《董仲舒传》:“仲舒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止雨反是。”

  《丙吉传》:“吉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

  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太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所当忧,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

  《后汉书·和帝本纪》:末元十五年,“有司奏以为夏至则微阴起,靡草死,可以决小事。是岁,初令郡国以日北至,案簿行。”

  《礼仪志》:上巳,官民皆絜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絜者,言阳气布畅,万物讫出,始絜之矣。

  “自立春至立夏,尽立秋,郡国上雨泽,若少府郡县各扫除社稷。”其旱也,公卿官长以次行雩礼求雨,闭诸阳。

  《张衡传》:衡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

  《神仙传》:封衡常驾一青牛,因号青牛道士。魏武帝问养性大略,对曰:“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其根以契造化之妙。”

  《魏书·崔浩传》:太史张渊、徐辩说世祖曰:“今年己巳,三阴之岁,岁星袭月,太白在西方,不可举兵,北伐,必败。”世祖意不决,诏浩与渊等辨之。

  《唐书·郝处俊传》:“帝多疾,欲逊位武后。处俊谏曰:天子治阳道,后治阴德。然则帝与后,犹日之与月,阳之与阴,各有所主,不相夺也。若失其序,上谴见于天下,降灾诸人。昔魏文帝着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

  《续博物志》:有人为山魈所祟,或教以爆竹,如除夕可弭。人问之,曰:“此《荆楚岁时记》,以辟山魈鬼。阴冷之气胜,则声阳以攻之。”

  寓简,神宗皇帝御经筵时方讲《周官》,从容问前朝后市何义,侍讲官以王氏《新义》对曰:“朝阳事,市阴事,故前后之次如此。”上曰:“何必论阴阳?朝者君子所会,市者小人所集,义欲向君子而背小人也。”侍臣皆惊叹,盖上已鄙厌王氏之学矣。

  《宋史·陈宓传》:“宓尝为朱墨铭,谓朱属阳,墨属阴。”《括异志》:“夷陵有阴阳石,阴石常润,阳石常燥,旱则鞭阴石,雨则鞭阳石,皆应。”

  《扪虱新话》:予先兄庆长尝语予,往守官舒州怀宁,尝与教官同候太守坐间,守问教官曰:“‘如何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教官答云:‘道在阴而阴得其一,道在阳而阳得其一,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又曰:‘如何是阴阳不测之谓神’?答曰:‘神者在阴而阴不测,在阳而阳不测,故曰阴阳不测之谓神’。”守甚喜其语,庆长对予再三诵之,予惜不记其人名字。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