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钟肇政 > 浊流 | 上页 下页 | |
六 | |
|
|
他们虽然全是所谓“出外人”,却也多半保留着一份祖先渡海来台打天下时的美德——纯朴、诚实、勤奋、节俭。可是,他们的心灵深处都无可避免地有着一股由于身世飘零而沉淀下来的哀伤的渣滓。 夜里,他们总要几个人聚在一起,炒一碟花生仁,沽一瓶“摇头仔”【摇头仔即太白酒,喝后会头痛,令人摇头,故名】,浅斟慢酌,夹杂着太息谈说一番,以袪除终日劳动的疲累,解除心头无可如何的怆怀。兴头来了,他们便几无例外地用那沙嗄的声音唱起山歌来。村中也有三两把胡琴,常常都在凝窒的山间空气中传出那种“如怨如诉如泣如慕”的调子来。 中学五年时,“汉文教科书”【日本战败以前,中学课程有‘汉文课’】有苏轼的“赤壁赋”。我把文中的情景私下比拟于村中的那些胡琴与客家山歌响出时的情况。那时的我当然不大能懂得苏轼文中的真意,但我是用适合我自己的心怀的意义来阐释它。对我而言,这已是很够的了,而我也由此更爱上了山村的人们。 不幸的是战争到了末期以后,酒已不再是他们所能享受的了。失去了酒的他们,好比是被捉到陆上的虾子,虽不就是给剥夺了生存的权利,但其焦灼与空虚,也就不难想象了。 山村里又来了一个夜晚,寂寞的,凄凉的。 我的家就在“街道”中,是跟其他房子一样,简陋低矮的泥角房子,里头打成了两个日式房间,各铺着六席榻榻米,前接入门,后连小厨房,一盏点石油的“天灯”即可照亮整个屋内——这就是“五寮分教场官舍”。 晚餐桌上多了一位客人,也多了一样菜肴——一大碗炒花生仁。此外,足可称道的,还有一瓶“金鸡酒”。那是今晚的客人邱戆婴老人送来的。 邱戆婴老人大概可算是村子里的首富,这里唯一的杂货铺便是他在三十多年前开设的。山村人们的日常用品,几乎样样都可在店里买到,夏天还卖些刨冰仙草之类,此外,台车的五寮站管理事务也落在老人头上。 戆婴老人已六十开外了,带着老花眼镜,由于背驼,身材显得特别宽而矮。他敢骂人,敢说话,喜欢主持正义,在村中是个精明干练的要角,村民都怕他几分。虽然他被许多人敬畏,但他也有一个害怕的人,那是他的老婆——一个平埔蕃女人【较早与汉人杂居的山地同胞,亦称‘熟蕃’,以别于‘生蕃’】。 对于邱戆婴老人,我有一个很不寻常的记忆。好像是我们搬来五寮的第二年吧,有一次我放假回来,从他的店铺前经过时,他把我叫住了。我告诉他刚刚放假回来,他忽然把面孔凑过来,压低声音郑重其事地说:“你爸爸不是人,是神明。” 我怔住了,楞楞地望着他答不出一句话来。 “是好像神明的人,知道吗?” 我点点头,但还是莫名其妙。他没有再说什么,看了我一会就扳起身子,叫我快回去。那时我是个十五岁的少年,这话在我是很费解的,但我深深地受到感动。赞扬人家的言词,可能再没有比这个更高级的了,且不说它是否十分恰当,却很够教我联想到父亲在此地受人尊敬的程度,因此戆婴老人竖起右手食指,点着我鼻尖般地摇着它说这话时的神态,很久以后都还活在我的记忆里。 这天,戆婴孝人听到我就职的消息,特地送来了一瓶金鸡牌老酒。当时酒已是第一级的奢侈品,而通常人们所喝的酒当中,金鸡又是最高级的。一般地说,不是“特权阶级”,连一口也沾不到,可见老人情意隆重。我们接受了它,并邀老人来晚餐。 我不晓得母亲真是因为认为我的就职是值得庆祝呢,或者由于受了戆婴老人的馈赠而邀请他,打算杀一只蕃鸭仔来佐餐,可是给老人阻止住了。他表示晚餐一定来,但条件是必不可加菜,否则就不来。所以鸭子没有杀,只增加了一大碗炒花生。那时的花生仁也是奢侈品,人们口头上有句话说:“一粒土豆一分钱”,在黑市里花生仁贵得不得了,因此,一碗花生已很够表示庆祝的特别意味了。 席间,戆婴老人谈了很多,也问了很多。从他的表情和语气,可以看出他是由衷地为我和我父亲而高兴。我还觉得,在他的心目中,我忽然换了另一个人——一个值得崇敬的教员,值得重视的成年人。山里的分教场里,教师一共只有五个,其中两个是“训导先生”【正式教员任命后称为‘训导’,等于是官职,训导之下有准训导、助教两种】,其余是高等科【较大国校多附有高等科,收国校毕业生,修业期间两年】毕业的助教二人,国校毕业的一人。他说,如果我来分教场,那就是第三把交椅的人物了,多么了不得。 “你住宿的问题怎么样?有着落了吗?”老人问。 “有了,我分得一间宿舍。” “哦,宿舍!是官舍吗?” “不是,是租用的民房。” “在哪里?” “大概是街路上,我还没问清楚。” “明天就可以搬去住了?” “嗯。” “真好哇,街路的大学校是不同的,什么都有,什么都齐全,不是吗?那么吃呢?” “我要自己烧。” “呀!你会吗?” 我告诉他在中学时常有军事教练,在野外煮过几次饭,大概不成问题。 “锅鼎和柴都准备好了呢,柴用麻袋装了一大袋。”父亲插了嘴。 “好麻烦哪!”老人又说:“讨个老婆去也不错,怎样?” | |
|
|
虚阁网(Xuges.com)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