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赵淑侠 > 王博士的巴黎假期 | 上页 下页
问情何物(2)


  海峡两岸开放以后,出现了不少动人的爱情故事:其中有几桩竟是男未婚女未嫁,对年轻时候的爱情始终不肯放弃,寂寞地等待四十余年。如今再见双方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却庆幸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怀着惊喜的心情续继旧缘。

  有次在台北搭公车,见一个六十余岁,气质风度与仪表都不坏的男人,牵着一位老态毕露满头自发的老太太,两人的外表看上去很不搭配,但他们笑得非常开怀,叽叽咕咕地低声说个不停。同行的朋友告诉我,那男的是她邻居,多年来连女朋友都不交一个,就那么痴心等他大陆上的未婚妻。终于等到了:未婚妻已变得又老又丑,他不单一点也不嫌,简直就认为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走到那里都牵着那老太太,说是要带她玩遍全台湾呢!

  难道四十余年里,这位先生就没遇到过比记忆中的未婚妻更动人的女性吗?至少现在他总看出、她已是个丧失了女性特质的老人了吧?为什么对她的爱情仍不变呢?所以说,爱情是有条件的:即必需具有深入心灵的激动和爱意,否则便不是纯粹的爱情,但也是无条件的、能说得出条件的:如这人有月入薪金多少,房屋几幢,升迁机会如何?看来前途不错,可视为恋爱对象等等,就不是真正的爱情,只是估量现实价值选择对象。

  若是爱情可根据条件取舍,这个世界上就可减少许多痴男怨女,不会有爱上不该爱的人之类的事——情的困恼往往源自爱上了不该爱的人。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欲语已忘言”,说不出来所以然,亦不能以价值论的。千古以来,许多的爱情悲剧都因爱上客观环境不允许爱的,贾宝玉林黛玉,罗密欧与朱丽叶,近代的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温莎公爵,如果他们的理智能管住感情,整个人生的发展便不是这个结局。这些例子,在证明情的本质,是何等的顽固和任性。

  英国大作家毛姆,在他的巨著《人性枷锁》中,描写一个非常优秀细致的青年,怎样不可理喻地爱上一个粗俗无知的女人,谁也看得出这双男女是如何的不班配,但他却沉迷得如陷泥沼,全无挣扎的力量,被折磨得如受凌迟。最让旁观者浩叹的是,那女人根本配不上他,不值得如此用情,何况人家并不爱他,只在利用他。虽然他在多年后冷静下来,亦看出自己曾是多么的荒唐愚蠢,但当时的痴迷是事实。怎么解释呢?“情”确是人性枷锁啊!

  佛家说痴、瞋、贪是人生三毒,乃先知先觉的警世之语。人在情中最易痴,一痴起来就把自己当成死敌,摧残得兵败山倒、落花流水。其实无论你怎样折腾、痛苦到什么程度,受苦受难的只是你自己,外界的情况一点也没变,不忠的爱情依旧不忠,背叛的情人仍然背叛,残酷的现实不会因你的意志而转移。既是如此,你岂不是在一厢情愿的自虐吗?一位西方哲人(我忘了他的名字)说了句名言:“如果你的笑脸人家都不愿看,还愿看你的哭脸吗?”把情的无情性形容得入骨而真切,足为陷于情困者深思。

  世人说情,都强调如何伟大不朽,很少谈到当爱情变质时是如何的冷酷丑恶。莎士比亚说:“当爱情发言的时候,就像诸神的合唱,使整个的天界陶醉于仙乐之中。”实为绝美的形容礼赞,但是当爱情“沉默”或“拒言”的时候,天界的景象又是怎样呢?未知智慧的莎翁可曾为此留下隽语?

  中国先贤说:“问世间情是何,直叫人生死相许”。情好相悦时自然是生死相许的,情尽缘了时却是你生我死,或我生你死,各有各的人生道,天涯阳路不相逢,就像从来不曾相识过一样了。

  一切的果皆由因而来,有聚就有散,有乐便有苦,男女之情最能印证这个观点。情,便是这么说也说不清,有苦有乐,有情又似无情的。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