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林达 > 西班牙旅行笔记 | 上页 下页
一九


  有人认为,严格地从建筑艺术上去看,最初的科尔多瓦清真寺并不是纯粹的穆斯林建筑。他们的理由是,建造这个清真寺的时候,还处在伊斯兰建筑艺术兴盛的早期,它采用了大量西方建筑的构造。也许是因为用了那些希腊式柱头,西方世界甚至有人把它称为是最后一个希腊建筑。后来我才读到,这个清真寺在建造的时候,从废墟中收集了一批罗马和西哥特时期留下的珍贵石料的现成柱子和柱头,直接就用在了清真寺里;或许其中也有他们拆除的教堂原址上的一些构件吧。

  除了这些希腊式的柱子柱头,这个清真寺确实还有明显的罗马后期建筑的痕迹,例如用白色的楔形拱石和红砖相间做出马蹄形券拱,既朴素又有装饰意味。这种做法从罗马后期,一直沿用到西哥特建筑。可是在我们看来,尽管它继承了西方古建筑的一些要素,即使在今天,它已经又改建成了一个天主教堂,但是在感觉上,它仍是一个伊斯兰建筑。

  首先是它的外观非常独特。清真寺的四个立面,完全是一座石的城池。这个基本外貌一直保存到了今天。高高的城墙,当时有十九座大门。据记载,当时大门之内的净洗室,整个长方形区域都是彩色琉璃的地板,四个喷水池都是用整块的大理石凿制。整栋寺院用了一千二百九十根柱子,大厅有十一个区域二十一个通道。

  科尔多瓦在十世纪到达了极盛期,穆斯林建筑此时也完全成熟。这座清真寺已经是当时举世闻名的艺术精品。今天的我们,已经无法再看到这个当年伊斯兰建筑珍宝的全貌了。可是,哪怕是遗留的部分,我们仍然可以感受那种清真寺营造的特殊气氛。在四周几乎是无边际的空间里,它的内部如同是无数精美柱子组成的幽暗森林,柱子上面是变化的各色券拱。色彩是丰富的,还有着岁月沧桑为之协调。它被历史做旧,却一点不颓废。可以想象,当服装简洁的信徒们静静跪下,在万盏烛台和油灯下,他们洁净的白色映衬镶嵌雕饰中的宝蓝和孔雀绿,金饰银钉在其间一闪一亮,那是何等壮观。

  那么在科尔多瓦的盛期,在一个伊斯兰教统治的地区,他们和原来的基督教是如何相处的呢?他们之间当然有过许多不愉快的经历。这个清真寺的建造,就是独具象征性地建立在对另一个宗教圣殿的蔑视之上。可是在那个年代,一个作为征服者的宗教,能容许另一个宗教的存在,就已经很不容易。他们的教义是不同的,崇拜的神是不同的,所以共存需要宽广的胸怀和相当高的智慧。

  科尔多瓦也发生过严重的宗教冲突的事件。例如,一些穆斯林有意让一名天主教士按照《圣经》讲出对穆罕默德的不同看法,又以此为据把他扭送法庭,告他“咒骂真主”。结果在穆斯林的拜兰节,这名教士被处以死刑。愤怒的天主教徒们,在科尔多瓦街头,抬着被砍去头颅的尸体游行。有狂热的天主教徒们,掀起自杀性地挑衅伊斯兰教的热潮,局面越发变得不可收拾。其中非常著名的,是两名年轻少女,在我们眼前这条瓜达尔基维尔河畔一个叫做真理营的地方,被执行斩首。就在这样不可开交的时候,一些天主教的主教站出来,谴责自己的教徒们这种狂热的挑衅和自杀行为,并且和当局达成协议,穆斯林的当局也抓住这个时机,把冲突缓和下来。这才又开始了一段和平共存的年代。

  随着科尔多瓦的伊斯兰文明鼎盛时期的到来,当局对其他宗教也显得越来越大度和宽容。伊斯兰文明以它本身的辉煌成就,自然地吸引和征服了西班牙人。最后,不管是谁,不管是阿拉伯贵族,还是北非从属阿拉伯人的黑人穆斯林,他们最终就都被西班牙人叫成了摩尔人。安达卢西亚地区就被叫做摩尔人西班牙。在这个时候,伊斯兰文化已经像当年的罗马文化一样,在摩尔人西班牙扎下根来,本地西班牙人开始把他们看作自己的一部分。虽然宗教相异,可是他们不仅是接受而且开始仰慕伊斯兰的艺术和文化。

  据历史记载,在十世纪,摩尔人西班牙的大小城镇,随处可见闪光的圆屋顶和镀金的尖塔,科尔多瓦也成为仅次于巴格达和君士坦丁堡的城市。据说城里有二十万栋房子、六万所豪宅,六百所伊斯兰寺院以及七百所公共浴室,还以花园和夹竹桃闻名。当时的游客对这个城市的富裕非常惊异。说是除了只有乞丐还在步行走路外,家家都有代步的毛驴,在那个欧洲有无数穷人的年代,这简直是家家都有小轿车的水平。

  穆斯林史学家形容摩尔人西班牙的城市是诗人、学者、医生和科学家的聚集地。还有记载说,当时的初级教育很发达;拉赫曼三世的儿子哈干姆二世在科尔多瓦建立了二十七所免费的贫民学校,男女受教育的机会均等。科尔多瓦大学在十至十一世纪,名望不下于巴格达的大学,在所谓的摩尔人西班牙的各大城市都有分校。这些城市还总共有七十座图书馆。在摩尔人西班牙,哲学和科学一度并不发达,可是其他人文学者受到极大敬重。在十世纪,科尔多瓦人文荟萃,珍本善本图书的拍卖十分兴旺。当时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当乐师在科尔多瓦去世,他的琴会被送到塞维利亚出售;当一位富商在塞维利亚去世,他的图书馆会被送到科尔多瓦拍卖”。

  这样的景象,必定是建立在富裕的基础上、宽松的气氛之中。虽然宗教信仰可能是不同的,可是大家都可以各自崇拜自己的神;统治阶层的文化是向上、超越而优秀的,人心自然就被收服了。

  虽然从八世纪到十三世纪,科尔多瓦清真寺经营了五百年,已经几经扩建、修改和装饰,可是它后来却还是又被改回成天主教堂,它的命运在公元1236年又一次转向。

  那一年,北方的天主教西班牙国王圣费尔南多,打下了科尔多瓦。在那个年代,宗教意义上的胜利,往往对取胜者显得更为重要。所以他们夺回国土和政权的战争,被命名为宗教上的“光复运动”。1236年6月29日,这座清真寺内举行了一个天主教仪式,宣布它重新成为天主教教堂。

  打回来的天主教徒们,也曾一度容忍了这里穆斯林的信仰。他们承认这个特殊教堂有不同宗教的混合性质,也认为天主教徒和穆斯林错开时间,在这里崇拜各自的神,还是可以做到的。可是,和当年的拉赫曼一世一样,武力征服者总有傲慢的时候,而且他们是有决定权的一方。

  在使用功能上,两个宗教的精神感受对建筑功能的要求,有很大不同。原来巨大的清真寺对着内院的一排券廊是开敞的,天主教政权一回来,马上就封上了这些通透的券廊,这一来,原来清真寺失去了开放的面向阳光的特点,它的灵魂就被抽走了。此后,零碎的修改断断续续一直在进行。

  然而这一时期,主要还只是建筑的“内涵”在变化,整体建筑形式在很长时间里,还基本维持现状。有人相信,是它无与伦比的精美,才使得大动干戈改建的念头,被推迟了整整三百年。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