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林达 > 历史在你我身边 | 上页 下页
三〇


  §莱霍夫和他的电影纪录片

  在以色列、黎巴嫩冲突炮火连天之时,一部有关这个地区的新纪录片正在推出。影片尚未正式上映就已在业内轰动,吸引外界广泛关注。这部电影的制作人长期关注中东问题,以纪录片方式向人们介绍这个地区被遮掩在幕后的真实细节。这部名为《自杀杀手》(Suicide Killers)的影片,是他推出的第七部中东纪录片。他的名字是皮埃尔·莱霍夫(Pierre Rehov),法国人。

  一

  皮埃尔·莱霍夫是个法国人,却出生在阿尔及利亚。他出生的时候,阿尔及利亚还是法国殖民地。在童年时代,莱霍夫就目睹过发生在阿尔及利亚的恐怖活动。1961年莱霍夫九岁,阿尔及利亚即将在第二年独立,这个国家处于动荡之中。面对可能发生的巨变,二十五万生活在那里的普通法国居民,对生活前景和安全满怀忧虑,决定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移居法国。虽然从国籍概念来说,他们是“回国”,可是,其中大多家庭都是几代人生活在阿尔及利亚,根已经扎在那里。所谓的“回法国”,对他们来说其实是移民。莱霍夫随着父母,被卷入这一波巨大的移民浪潮之中。也许,这样的童年经历使得他比较早熟,看问题也会复杂一些,“多一个角度”。

  莱霍夫在法国的氛围中长大,对于中东问题并没有特别的倾向和关注。直到2000年,他在电视里看到法国二台播放的有关穆罕默德·阿尔-杜拉(Muhammad al-Durrah)死亡过程的报道。

  穆罕默德·阿尔-杜拉之死,是一个震惊世界的真实事件。穆罕默德·阿尔-杜拉是加沙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在中东冲突的一次交战中被流弹打死。法国电视二台拍摄了整个过程,并且公开放映了几组镜头,马上被全世界的电视台转播,是当时最震动的新闻。在密集的枪弹射击中,男孩躲在父亲身后,两人一起紧贴墙根坐在地上,万分无助地躲避在墙角边的一个铁桶后面,孩子惊恐万状地大哭,父亲徒劳地试着拉扯他,希望能挡住孩子。镜头切换至最后,静止在孩子身中四弹、倒在重伤的父亲怀里的镜头上。中弹的过程没有播放,记者宣称,整个过程中更血腥的镜头,被他们在剪接编辑时剪去了。在播放中可以听到“不要开枪”的叫声。新闻报道说,当时试图接近的救护车驾驶员也一死一伤。事件中的父亲事后接受采访说:“这是我一生的噩梦……我的儿子吓得向我求救:‘为了上帝的爱,保护我,爸爸!’我将永不能忘记。”

  电视的特殊传播功能,使这一段录像远远超越了新闻的意义,那是活生生在人们眼前演出的真实杀戮。由于它的震撼性和媒体本身追求“新闻性效果”的天生特质,这段录像很自然地被全世界电视台一次次地重复播放。我自己就多次在电视里看到过。

  战争和地区武装冲突,本来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中国古人曰:兵者,凶器也。巴勒斯坦的武装力量是民间武装,武装组织基地就在难民营里,所谓战场也就是街巷。中东的武装冲突,双方都必然误伤过平民,这是一个简单的事实。可是电视是具有强有力视觉冲击性的媒体,即便是一个公正的电视媒体,在描述这一事实时也会无形中带有某种宣传和渲染的意味。就这个案例来说,理智地去看:混战之中,子弹来自任何一方都是可能的,这是战争误伤平民的悲剧场面,悲剧的制造者是中东长期冲突带来的战争本身。可是在现实中,面对一个活生生的儿童被杀戮的过程,人们自然而然会本能地要求知道:这一枪是谁打的,子弹来自哪一方?

  公众舆论的指向不由自主地跟着感情在走:哪一方发出的子弹,他们就是谋杀无辜平民的凶手、就是罪恶。当拍摄这组镜头的法国二台工作小组负责人宣布,这对父子是被以色列一方打死的时候,大家自然把它当作事实接受下来。以色列因此立即受到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尤其在阿拉伯世界,以这个孩子为主题发行邮票、命名街道,这组录像更是被一再播放,也成为包括本·拉登在内的极端分子对民众展开教育的活教材。对这一类的指控,以色列军方一般都会认下“可能性”,因为在战争中他们不可能对平民的误伤一一调查,自己一方总是有一半的可能。在对这一事件调查之前,以色列官方最初的回答就是:误伤是我方责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在录像刚刚公开播放的时候,只有为数不多的人有能力质疑报道的真实性。一些有心人综合其他电台拍摄的同时发生的战事录像,开始怀疑法国二台报道的真实性,莱霍夫就是其中之一。从种种蛛丝马迹,他们发现整个过程颇为蹊跷,坚持要求对这名加沙男孩被打死的真相展开调查,终于引出各方介入。录像片的拍摄者是一个名叫塔拉尔·阿布·拉赫玛(Talal Abu Rahma)的巴勒斯坦人,他是为法国电视二台工作的自由摄影人。2000年10月30日,塔拉尔·阿布·拉赫玛在巴勒斯坦人权中心宣誓作证说,他“确认以军是有意冷血地打死穆罕默德·阿尔-杜拉、打伤其父”。为这段新闻的摄制,他得到一系列的新闻奖、记者奖、电视奖等等,包括来自法国和美国华盛顿市的奖项。

  但是,后来的调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这对父子所处的位置,不可能是死于以军的枪弹。而且检查那些没有播放的影片资料,不仅没有摄影记者曾经宣称在编辑中剪去的穆罕默德·阿尔-杜拉被打中时的血腥镜头,而且发现在这段片子几分钟前的片子里,就有明显的伪造新闻的证据。例如巴勒斯坦救护车救助的是没有受伤的人——一些巴勒斯坦孩子在镜头前受伤倒地,在拍完后却又站起来跑掉。经过几年的调查,基本上能够确认的是,这个男孩是被巴勒斯坦桑(Philippe Bensoussan)的纪录片《解密》( Decryptage)之中。枪手的子弹打死的。整个调查过程记录在另一个电影人菲利普·本苏

  可是事实是:世界各地看过这段新闻的民众,很少有人知道这场纠错的调查,更少有人去看本苏桑的纪录片。“穆罕默德·阿尔-杜拉之死”至今被极端分子利用,作为煽动伊斯兰国家民众仇恨的材料。

  这一事件给莱霍夫很大刺激,他觉得自己在法国看到的有关中东的报道,有许多宣传的成分。例如在新闻报道中,报道误伤常常只是一方的责任。而坐在电视机前的民众是被动的,基本都不会去想双方交火打仗,怎么可能只有一方会误伤平民。后来他自己深入巴勒斯坦才发现,在那里只有倾向支持巴勒斯坦的新闻业者,或者至少是宣称自己倾向巴勒斯坦的记者,采访时才比较有生命安全的保障。他在那里发现,媒体的不公正,与那里聚集了许多有预设立场、有倾向性的新闻记者有关,尤其法国媒体更是如此。这使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新闻业者的职业操守以及大众对真相的了解,在一个区域问题的解决上,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中东地区依靠自身来解决冲突的能力十分有限,往往需要依靠国际社会的介入。假如国际社会没有真实的资讯来源,连事实都不清楚,不理解这场纠葛很深的冲突有其错综复杂的根源,又怎么谈得到拿出正确的应对办法来。国际社会介入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公正,如果搞不清事实又何来公正。莱霍夫因此决定亲赴巴勒斯坦,用自己的镜头记录和真实报道,以抵御出于宣传目的的煽动。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