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梁凤仪 > 当时已惘然 | 上页 下页
一五


  “这怕有一点为难,因为作者已是古人,她的遗愿是把小说发表,但男女主角用的是假名。”

  “那就是说,故事中人可以是你或我,这就完全起不到什么吸引作用了。”

  “她写得实在感动。”

  “文坛上有很多猛将,下笔如龙似风,然而,出版的书都不畅销。”

  “不是每本书都卖几万本,才有出版的价值吧?”

  “当然不是,如果出自名家之手,当然不可同日而语。”

  我心中更气,问:“那么,这次叙会岂非阻碍了廖先生很多宝贵时间?”

  “也不尽然,我认为跟江小姐交个朋友是好事,且如果江小姐要出版这本书,或者可以用合作方式,你能关顾全部制作费用的话,我们文艺书城的招牌可以借你一用。”

  “还有其他的条件没有?”

  “没有了,我提出的条件已经非常可观。”

  廖日华瞪着我,又说:“江小姐不在意这个小数目吧!”

  我把身子往后移,板得直直的,却相当悠闲地说:“出版一本这样的书,要印刷得精美一点的,制作费要多少?”

  “那要看精美的程度与数量的多寡而定。如果以一万本为基数,可以容许十多元一本的制作费,不是全部四色图片的话,整本书已经能出落得相当高雅。”

  “那么,我得回的是什么呢?”

  “把书卖出去之后,有百分之十的书价是版权费,给作者的。”

  “书价定为若干才算配合市道?”

  “既是字数在二十万以上,又印刷精美的话,即使非名家手笔,也得卖四十元左右。”

  “那我们卖掉一万本,就可以有六万元,是不是?”

  “是,以一本书拿六万版税,很可观。况且,以江小姐的地位,怕也要自己买一万几千本留为纪念兼送赠亲友。”

  我笑,说:“廖先生真是深得我心,更是个非常精打细算的人。难怪文艺书城是本埠著名的出版社与连锁书店。”

  “江小姐过誉了。”

  “别的出版社合作条件不知如何?我倒是有兴趣探讨一下,再给廖先生答覆,你不会责怪我的坦白吧!”

  “不会,我们对自己极有信心,别的出版社出的书,销量与声望都不及我们好。”

  “这个自然,之所以商号信誉值钱就是这个原因。”我很有耐性地继续说:“倒有一事要请教前辈,你们对于发掘新作家与培养读者对书本质素的要求方面,有什么心得 ?”

  “捧新作家真是地老天荒的一回事,名作家都自动朝我们靠拢,就毋须太着意于新作家了。待别的出版社出了力,成了名了,自然往我们书城来投诚,不是吗?至于读者兴味,我们随市场走势做生意的人,是我们听他们的,不必倒转来办。”

  “啊,是这样的。”

  “话说回来,如果江小姐肯用真实姓名出版,合作的条件可以另议,例如把版税提高,也未尝不可。”

  “我考虑吧!”

  “当然,我静候佳音。”

  我回到办公室去之后,一坐下来,立即按动内线电话,给秘书说:“接陈家辉。”

  陈家辉是本城著名利达商人银行的总经理,我的其中一个私人投资顾问。

  陈氏年轻有为,才四十岁就坐上此位,城内很多大公司上市,都是他一手经办的,更厉害的是他主持过几次震撼金融企业界的收购战,战绩彪炳,因而威名远播。

  这起像陈家辉的青年才俊,除了年薪二三百万之外,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其实是专门服侍两三个城内的贵胄,为他们揸盘买卖股票,所赚到的利润之大,不可言传。

  最简单的一条道理,知道一两个大户的股票买卖情况,这条线索就是赚钱捷径。

  我一直是陈家辉的大客户,我个人的股票投资额颇大,因为继承了父亲庞大的遗产,除了家庭基金的调动,由我决定之外,我名下拥有的现金,亦必须分散投资,股票所占的比例不算少。

  陈家辉虽不是唯一为我服务的股票投资经理人,但由我身上所能获得的利益已经相当可观。

  尤其是我因银行业务的关系,跟很多中小型企业人士相熟,当他们认为单是银行借贷,已不足以使生意充分发展时,我会把陈家辉介绍给他们,筹划上市,向公众集资,再行拓展。

  一旦成为一只有潜质而被公众看好的股票上市总包销,收益相当可观。故而,陈家辉对我异常尊敬。

  谁在世上对自己的米饭班主不是言听计从?

  电话里果然在不久之后就传来陈家辉非常轻松愉快的声音,听得人精神为之一振。

  “福慧,你好!”

  “家辉,有件事要重托你办一办。”

  “定必效劳,我现在就造访。”

  “不,很简单的一件事,不用劳你大驾。”我说:“我在电话里头说给你听就可以了。”

  “洗耳恭听!”

  “家辉,给我把那间文艺书城收购过来。以后就看你的手腕了。”

  “文艺书城?你对文化事业有了浓厚兴趣?”

  “对,志在必得。”

  “照常理看,出版社与书店的盈利不算高,且入货与出货不成比例,换言之,总是前者的数目大于后者,更需要充裕的游资去营运这盘生意。换言之,投资额大,相对地盈利就会减少。”

  陈家辉似乎越说越觉得整件事很滑稽。以我的身分与身家,今时今日,大把企业可以进行收购,干什么会动到出版社与书店的脑筋上来。

  坦白说,如果做那些成本大,而回报机会小的生意,投资出版事业,倒不如做电影老板还比较好。

  理由有二:其一是电影以每一出计算,投资一次,觉得不划算或没有兴趣,大可以鸣金收兵,那个宽松度提供了可进可退的方便,是一个吸引。做生意,当然要顾虑到有尾大不掉的危险。

  其二:是当电影老板最出风头,一大群明星导演拥护之下,自然而然星光熠熠,不知多么威风八面。且自动在群众心目中升格而为巨富,这项宣传费已价值不菲。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