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海外故事 > 北京人在纽约 | 上页 下页 | |
三一 | |
|
|
【11】 又过了两年。王起明的生意很是兴旺。他们用赚来的钱买了两幢房子,转手租了出去。 这事十分的上算。每月的房租不仅可以准时替王起明偿还银行的借贷,而且还有盈余。 “我看出来了,”王起明深有体会地说,“养房子可比养孩子合算。在美国,再好的孩子也不能每年教敬你八万美金啊!” 1986年初,他们又搬进了新家。这幢房子在纽约皇后区也是数一数二的,红砖小楼矗立在草坪和四季鲜花中间。 不管有多么忙,多么累,只要是看上一眼自家的小楼,王起明的心里就舒坦下来,清静下来。家呵,什么叫家?在社会上世面上混呀,累呀,装孙子呀,耍把式呀,身上有多累,心里有多烦,一躲进这座小楼,这些烦恼疲劳,马上烟消云散。对——,这就叫家。 现在,王起明已经是一位志得意满的青年商人了。 他变得气宇轩昂,干劲十足,左右缝源地应付着四面八方各色人等:客商、律师、工人、会计、房客、税务官员、银行职员、社区头面人物、华人商会的会员和和各样的富豪。他在众多的重要的或不重要的人物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他善于交际,善说幽默,并不看人下菜碟,因此,人缘极佳。 这当然在生意上帮了他。 他的生意越做越好,越做越大,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可在美国,没有指责这个,也没人批评他贪婪,想反,这里的人都因为这个而越发尊重他,越发喜欢他。这种尊重和喜欢,可不是虚情假意,都是真心诚意的赞美。不光是在纽约的华人圈里,他是人们注目的中心,就那些商业上颇有起色的地地道道的老美,也都极羡慕地望着他的背影,说:“这小子,来自大陆,非常成功;才四十岁,就什么都有了。美国梦,在他身上实现了!” 美国人崇拜三种人:一是体育明星,二是电影明星,三是成功的商人。 那么多的人,凭什么只崇拜这三种人呢? 说来简单,因为这三种人的身背后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物件:钱。这三种人的身后都有着天文数目字的金钱。 对了,说穿了,美国人崇拜的是钱。 这就叫美国文化,赤裸裸的拜金文化。 环顾着这些成就,郭燕问王起明: “起明,你说,咱们全有了,房子、车,财产——金钱,咱们还缺少什么呀?” 王起明想了想,说:“缺,缺一样。” “什么?” “女儿。” 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大厅,旅客们一个挨着一个地通过海关检查,陆陆续续地往外走。 王起明和郭燕从入口急急忙忙地跑进大厅,唯恐迟到。 他们特别清楚地记得自己刚到这里时没人来接而产生的恐惧和惶惑。他们怕让宝贝女儿也象他们当年初到此地时受到冷落。 他们挤到了接客人的第一排,张望着、搜索着、寻找着一个来自中国的女孩,他们日思夜盼的亲生骨肉,他们的宁宁。 “看见了吗?”郭燕问丈夫。 “没有。”王起明伸长脖子向里张望。 “该到了。” “是啊,该到了。” 他们的心都在“砰砰”地激跳。 突然,王起明高声叫道: “来啦!在那儿!” 不错,是他们的女儿宁宁。她长高了,比他们离开北京时,可大不一样了。她梳着马尾辫,上身穿着件红色的毛衣,腿上裹着紧绷绷的牛仔裤。她是真的变了,出落成一个美丽的光彩照人的大姑娘了。 “快叫呀,快叫呀,”郭燕催促丈夫。 “宁宁——!宁宁——!”王起明在呼唤女儿。 “宁宁——!”郭燕也在喊,“妈妈在这儿!妈妈爸爸在这儿!” 他俩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他们都流了泪。他们都使劲儿地挥着手,希望女儿能快点看见自己。 看见了! 女儿看见他们了。 宁宁望着父母,笑了,挥了挥手。 “宁宁!” 王起明还在叫着,郭燕已经伏在了丈夫的肩上,抽泣出声。还差几步远,王起明就迈过了栏杆,冲上去,抱住了女儿,在女儿额头上吻着。 郭燕也跟着冲上来,抱住女儿的头。 “爸爸!妈!” 宁宁这样呼唤着。 一句女儿普普通通的呼唤,竟使王起明和郭燕泪流满面! 在走出机场大厅的路上,王起明和郭燕一人一个问题接连不断: “你好吗?” “你一眼就认出我们了吗?” “在飞机上吃午餐了吗?” “你想爸爸妈妈了吗?” 宁宁回答着爸爸妈妈的连珠炮一般的提问,并且好奇地看着这世界上最大的机场和各色各样的人。 等王起明和郭燕的提问有了一个小小的空隙,女儿提了唯一的问题: “这是美国吗?” “是,这是美国,”王起明毫不犹豫地回答,“这是纽约!” 要回答这个问题太容易了。可是回答完这个问题之后,王起明不觉停住了脚步。他想起自己到这儿时也是问了这个问题。 出了机场,他们三人坐进了汽车。 宁宁非要抢着坐在前排座上不可。 “爸爸!这车,是你自己的吗?”她问。 “对,是咱家的。” “够派!” “什么,宁宁?”王起明问女儿。 “我说够派,真够派!”宁宁说,“您要是把这辆车在北京这么一开,非震倒一大片不可呀,是不是,爸?” 王起明被女儿的话,逗得直乐:“没错,没错儿!” “有您这么震人的车,我也用不着打的了。” | |
|
|
虚阁网(Xuges.com)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