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徐老虎与白寡妇 | 上页 下页
九〇


  “是!”白寡妇说,“徐宝山也是肯上进的人。”

  “那么,你下面的人呢?”刘坤一问,“是不是听徐宝山的约束?”

  这话不能等闲视之。白寡妇心里在想,自己万变不离的宗旨是,要冲淡徐老虎的势力,把一切责任揽在自己头上;但又怕官府认为他不能约束部下,并无用处,因而轻视。以徐老虎的性情,这一点是无法容忍的;就投诚了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所以她觉得这句话要好好想一想,不能随随便便地回答。

  “怎么样?”刘坤一催问,“徐宝山约束不住?”

  “在以前,大家都听他的话的;不过,那是因为有犯妇在的缘故。如今,情形也许有点不同了。”

  “你是说,或许他会约束不住。”

  “是,或许!”

  “照这样说,你的部下不见得全部都会投诚?”

  “徐宝山一定会投诚。”白寡妇说:“犯妇叫他尽力想法子,都投到大人这里来,改邪归正,替朝廷出力。”

  “好!”刘坤一又问,“如果有人不肯投过来呢?”

  “那当然是愿意安分守己做个良民。”

  这话答得非常好,刘坤一颇为欣赏;“果然如此,我亦乐得网开一面。”他说,“就怕他们恶性不改,依旧为非作歹,那又如何?”

  “如果是那样,就是自寻死路,怪不得别人!”

  “那时候,徐宝山肯不肯替公家出力?”

  “如果吃了公家的俸禄,当然要替公家出力。”

  “话是不错,就怕他阳奉阴违,不是实心出力。”

  “大人这话,”白寡妇很委婉地说,“犯妇能不能请大人说明白一点?”

  “好!我就明白告诉你,如果你的部下仍旧犯法贩盐,我如果派徐宝山去围剿兜捕,他会不会私下买放?这就是阳奉阴违?”

  “不会,决不会!”白寡妇说,“倘或如此,是不听大人的命令,大人可以办他!”

  这话说得很透澈,但还不是刘坤一的期望;他期望受抚后的徐老虎,不但不会对公令阳奉阴违;而且还能利用他熟悉私盐情形的特长,自动立功。不过,这话在此时此地,说了亦是多余;只有等待徐老虎投诚受职之后,好好的开导他。

  问到这里,应该可以结束了;刘坤一觉得白寡妇知情达理,实在不像个“强盗婆”;而且颇有忏悔的诚意,很想抚慰一番——当然,开脱她是决不可能的了;唯有从其他方面设法,让她心里好过些。

  于是,他问:“白巧珠,你还有心愿未了?”

  这是在问她的身后;暗示必将处死,白寡妇心头自是一震!不过旋即泰然了,“回大人的话,”她说,“犯妇只求不要连累无辜。”

  “你的部下,也不能说无辜。不过朝廷仁厚,总想以德化民;如果徐宝山投诚过来,肯痛改前非,实心实力,奉行公事;那就不但可以将功赎罪,而且朝廷也一定不会亏待他!”

  这番宣谕,已非常明白;白寡妇深为安慰,“谢谢大人!”她说,“徐宝山一定不会辜负大人的栽培。”

  “只要他不辜负你的苦心;我想,他也就不会辜负朝廷的法外施仁。”刘坤一又问:“你还有什么话?”

  “还有,”白寡妇很吃力地说,“犯妇自己觉得有个要求,似乎过分;不过,还是想侥幸试一试。想请大人格外赏犯妇一个体面;犯妇不是怕死!”

  刘坤一听不懂她的话;也不知道是该叫他说清楚些什么?正在踌躇之际,发觉有人在拉他的衣服,转脸一看,是刘文兰有话要跟他说。

  “她的意思是,”刘文兰凑到他耳边,低声说道:“请大人判她绞刑。”

  一说破就容易明白了。像这样的案子,如果定了死罪,应是处斩;为的绑上法场,明正典刑,有警惕愚顽的作用。白寡妇死不怕,却怕面子上不好看。这也是人之常情;刘坤一很乐意以此作为她的抚慰,所以毫不迟疑地给了她答复。

  “我一定不教你抛头露面就是了!”

  听得这话,白寡妇喜动颜色;至至诚诚磕下头去,口中说道:“大人恩德如天,将来一定公侯万代。”

  “你还有什么话?”

  “犯妇没有话了。”

  “两位,”刘坤一顾视左右,“有什么话要问她?”

  “大人问得透澈精到,全案尽明。卑职无须多问了。”

  首县亦是这样表示;刘坤一随即命人将白寡妇带了下去。撤除公座,摆上茶来,刘坤一还有话跟府县说。

  “两位看到今天的情形了!请问有何感想?”

  “这个白寡妇,”首府说道:“实在可惜了!”

  “是!卑职亦有同感。”首县附和着。

  “这白寡妇本人有悔过之诚,是经过她的人,有目共睹之事。不过,也不能因此就免了她的死罪!朝廷的大纲大法,到底是不容轻易破坏的!”

  “是!”首府首县,悚然同声。

  “话又说回来,世上亦不能事事讲法;天下亦没有一部什么事都能管得到的法!譬如说,男女居室,有什么法可言;纵有其法,又该由什么人来执行?”

  听到这话,首府首县及刘文兰都笑了,“大人真是喻妙天下!”首府半恭维地说。

  “这是因为我最近看吕氏春秋,对不情之法,颇多感触之故。”刘坤一又说,“大家都道诸葛武侯是法家,其实他还是儒家的的底子,以法行儒,所以虽严不苛。我自然不敢望武候于万一,不过‘国法不外乎人情’这句成语,倒是细细体味过的。”

  “是!”首府觉得制军是在为亲民之官开讲,不能不表示一点领受之意,“大人的开示,实在敬服!职司民牧者,如果都能记住‘以法行儒’的宗旨,体会‘国法不外乎人情’的道理,则理刑问案,自得其平,即或偶而失入,亦不致怨讪丛生。”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