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阁网 > 高阳 > 小凤仙 | 上页 下页
一〇九


  §二十二

  勉为其难的是徐世昌。段祺瑞虽已受任为参谋总长,但因为袁世凯善于反复,不免还有观望之心,要看看袁世凯究有几许撤销帝制的诚意?因此,收束局势的责任,他不能不毅然决然,一肩承担。

  转圜的第一个关键在代行立法院的参政院。解铃还须系铃人,改变国体及以“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的名义,上书推戴袁世凯为皇帝,都出于参政院。因此恢复民国,让袁世凯由洪宪皇帝变为民国总统,亦应该经过参政院议决这一道手续。然而明令取消帝制的第三天,所召集的参政院临时会议,竟致开不成会。

  参政总数七十三人,对于帝制的意见,分做四派:第一派是帝制派,第二派是反帝制派,第三派是阳奉阴违派,第四派是无可无不可派。一到袁世凯接受“推戴”,第二派自都挂冠而去,而第一派则自觉不能出尔反尔,也没有脸面再踏进参政院,所以这天的临时会,虽经秘书长林长民亲自挂电话劝驾,亦只到了四十六名,连三分之二都未到,只好流会。

  这一流会,使徐世昌准备好的劝和的电报发不出去,因而决定在二十五号再开。新任参政院长溥伦和很有影响力的梁士诒,四处拉人,总算勉强凑足法定人数,得以开议。

  议程第一项就是由国务卿徐世昌报告。“目前时局危急。”他说,“要请各位参政,为国宣劳——”

  刚说得两句话,只听有人吼道:“帝制元勋在那里?”

  也不知怎么搞的,有人一开腔,接下来便是敲台拍凳,一片喧嚣:“洪宪功臣”、“共和蟊贼”、“解散”、“全体辞职”——吼叫的都是第三派,这些人本心都反对帝制,当时受了各种压迫,不得不降志以从,积下满腹牢骚委屈,到此刻不发泄一下,更待何时?至于第四派本来毫无主张,但反对帝制已成极时髦的玩意,不妨随声附和。这样推波助澜之下,会场秩序,几致无法维持。

  少不得又是梁士诒一系的人,说好说歹,在吵吵闹闹之中,议决了三个案子:咨请政府撤销国民代表大会公决的君主立宪政体;取消参政院为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的名义;咨请政府恢复因为帝制失却效力的民国法令。

  这一来才算是正式撤销了帝制。于是徐世昌发出一个会同黎元洪、段祺瑞一起署名的电报给蔡锷、唐继尧、陆荣廷,说“帝制取消,公等目的已达。务望先收干戈,共图善后。”

  这个电报如石沉大海,毫无回音。这也不算意外,所以徐世昌照预定计划,又打电报给康有为、伍廷芳、唐绍仪、汤化龙,请他们出面调停战事,开出六个条件,可以总括为两句话:取消独立,筹商善后。

  这一次有了回音。电报递到徐世昌手里,一看之下,倒抽一口冷气。这六个条件是:

  一、袁世凯于一定期限内退位,可贷其一死,但须驱逐至外国。
  二、依云南起义之要求,诛戮附逆之杨度、段芝贵等十三人,以谢天下。
  三、关于帝制之筹备费及此次之军费,约六千万,应抄没袁世凯及附逆十三人之家产赔偿。
  四、袁世凯之子孙,三世剥夺公权。
  五、袁世凯退位后,即按约法以黎副总统元洪继任。
  六、文武官员除国务员外,一律仍旧供职,但军队驻扎地带,须听护国军都督之令。

  这六个条件,明知袁世凯看了会生气,却不能不递。果然,电报入眼,袁世凯就变色了。但总算看完了全文。

  “我早说过,我是为国家跳火坑,我个人任何牺牲都可以接受,不过‘罪不及妻孥’,所说子孙‘三世剥夺公权’,不知是那一国的法律?”

  “这当然是漫天要价。”徐世昌很谨慎地说,“如果肯委屈些,也未始不能筹出一条转圜的路子来。”

  “怎么样的委屈?只要不伤国体、不苦百姓,我都可以照办。”

  到现在还是一派冠冕堂皇的违心之论,徐世昌深为不满。同时也有些懊悔,不该在没有跟袁世凯仔细谈过,先取得他的切实承诺,贸贸然接下这副重担。此刻看来,怕会搞得“顶石臼做戏,吃力不讨好。”

  “漫天要价”,可以“就地还钱”。但京里直接与护国军讨价还价,未免不成话说,最好要有人转圜。定下这个宗旨,便得物色人选,最适当的莫如冯国璋和陈宧,因为这两个人有实力,而且也跟蔡锷他们接得上线。

  定计以后,徐世昌辞出公府,自去部署。袁世凯又召见法制局长顾鳌,看看在约法上有什么花样好出?顾鳌建议,不妨向参政院提出一个掩人耳目的辞职书,然后再活动参政挽留,能做到这一点,在法理上可以对抗护国军的苛刻要求。

  袁世凯认为此计可行。但应当唱一曲双簧,让黎元洪当配角。这就只有用骗的手段了。

  于是袁世凯将与黎元洪同乡且很接近的公府顾问张国淦找了来,用很恳切的语气说:“万方有罪,在某一人。西南方面既然以我的退位为停战的第一条件,我又何尝不可牺牲,让位给副总统?不过,宋卿不大懂公事,请你跟他去说:请他到府里跟我一道办公。拿公事摸熟了,我就可以放心退位了。”

  张国淦也不知他这话是真是假?此事干系甚重,而且可能为人误会自己被袁世凯收买,所以从中替他们牵线。总之,这个闲事管不得。

  因此他变相推托。“请问大总统,”他说,“平日跟副总统之间,是那一位传话?”

  “是杨五。”

  “杨五”就是杨士琦,张国淦立即答道:“既这样,还是请杏城传话的好。”

  袁世凯听他这样说法,不便勉强,但也不便马上就“端茶碗”示意送客,就闲闲问道:“近来外头的舆论如何?”

  张国淦率直答道:“都在讨论退位问题。”

  袁世凯矍然一惊,接下来问:“你看退位好、不退位好?”

  “这要从三方面来分析:外交、军事、舆论。”


虚阁网(Xuges.com)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